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公告>>和五月诗社有个约定(相声)
 
和五月诗社有个约定(相声)
  文 / 相见欢
 

 
甲:看得出来,您是个文学青年。
乙:不敢当,我只是个文学爱好者。
甲:能爱好就不简单。想当初,您跟太太相识大概也是 从爱好开始的。
乙:这……
甲:别不好意思,爱好就是兴趣。兴趣是力量源泉,您要是缺乏这股力量源泉,也就缺乏在爱情场上追逐的勇气和毅力,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美满幸福姻缘。
乙:您能不能不说我和太太的事?
甲:啊,您还真的害臊啊?其实,文学和爱情是一样样的,你只有对它有着浓浓的兴趣而又孜孜不倦的追求,方能到达光辉彼岸。
乙:这么说,您也是文学爱好者?
甲:(摇头)唔!
乙:不是?。
甲:我是一位“湿人”……
乙:您是诗人?
甲:对,跳进水里,我是“湿人”;一上岸晒晒太阳,又干了。
乙:这么个“湿人”啊?
甲:大伙儿还叫我“坐家”和“话家”。
乙:啊,作家和画家。失敬,失敬。
甲:您可能误会了,我这个“坐家”是整天在家里坐着;“话家”是光说话,不干活。
乙:这么个“坐家”、“话家”啊?
甲:别以为我坐在家里,光说话不干活,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乙:是吗?
甲:光说“是”,去掉“吗”。
乙:那您都知道什么“天下事”?
甲:比如中国有个广东省,
乙:这谁不知道啊?
甲:广东省有个韶关市,
乙:韶关市还下辖三区五县代管二市呢!
甲:您那是说市管县。
乙:对,如今我国的行政体系实行市管县。
甲:但是韶关很特别。
乙:怎么特别?
甲:不少地方是县管市。
乙:县管市?不可能吧?
甲:比如,南雄管古市,始兴管马市,曲江管犁市……
乙:那么多“市”啊!。
甲:韶关就是“市”多,(念“shi”的四声)诗—时—使—市,慢慢地就成了“诗市”。
乙:啊,韶关“诗市”是这么来的?
甲:长见识了吧?
乙:什么啊,韶关被称作“诗市”,是因为在这块沃土上自古盛产诗歌,当今群众性的诗歌创作也很活跃。
甲:韶关自古就盛产诗歌?
乙:对,读过《唐诗三百首》吗?
甲:熟读。
乙:那《唐诗三百首》开篇第一首是什么?
甲:五言古诗《感遇(其一)》。
乙:作者是谁?
甲:张九龄。
乙:张九龄何许人?
甲:古人。
乙:哈哈,不晓得了吧?告诉你,张九龄就是我们韶关人!
甲:张九龄是韶关人?
乙:啊。
甲:有户口簿吗?他的身份证号码开头数字是“440202……”吗?
乙:……那倒没有。
甲:没有户口簿,身份证号码对不上,你凭什么说张九龄是韶关人?
乙:那不是有史料记载吗?
甲:史料记载,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被誉为“岭南第一人”。你能说,岭南就是韶关吗?
乙:那……
甲:史料记载,开元四年(716年)秋,九龄辞官归养,开大庾岭新路,沟通南、北陆路交通干线。大庾在江西,你说,张九龄是哪里人。
乙:那敢情他又成了江西人了。
甲:史料记载,开元六年(718年)春,九龄被召入京拜左补阙,主持吏部选拔人才;开元七年,改任礼部员外郎;开元八年,迁任司勋员外郎;开元十年,宰相张说荐九龄为中书舍人。此时张九龄在京城做官,你说他是哪里人?
乙:京城人。
甲:史料记载,开元十三年,张说罢了宰相,九龄因此事改任太常少卿,出任冀州剌史,后改授洪州(南昌)都督。古时洪州就是现在的南昌,你说张九龄又是哪里人?
乙:那似乎应该是南昌人了。
甲;史料记载,不久张九龄又转授桂州都督,充岭南按察使。古时桂州,相当于今天桂林,你说此时的张九龄又是是哪里人?
乙:那就是桂州人。
甲:史料记载,开元十九年(731年)三月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开元二十年二月转为工部侍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五月,九龄升任检校中书侍郎,十二月,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修国史。开元二十二年五月,九龄迁升中书令集贤院学士知院事修国史。你说,此时张九龄是哪里人?
乙:如果户口随工作单位迁徙的话,张九龄又成了京城人了。
甲: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九龄因周子谅触犯玄宗一事受株连,贬为荆州长史。你说张九龄是哪里人?
乙:那准是荆州人了。
甲: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春,九龄归故乡扫墓,五月七日于韶关曲江病逝,享年六十三岁,被追封为荆州大都督,谥文献。此时,张九龄是哪里人?
乙:张九龄是回乡扫墓病逝的,事出突然,估计他还没来得及把户口迁回韶关……
甲:那他是哪里人?
乙:……那你说,张九龄到底是哪里人?
甲:准确地说,张九龄是从韶关走出去的名人。
乙:哎,这个说法对。
甲:从韶关走出去的名人多着呢,古时候除了唐朝的张九龄,还有宋朝的余靖。
乙:对。
甲:现代就更多了。
乙:都有谁?
甲:我比较熟悉的是鄙人。
乙:谁?
甲:鄙人,鄙人都不懂?
乙:那就是你?你也是从韶关走出去的“名人”?
甲:鄙人不是小有名气的“湿人”吗?
乙:就别提你那“湿人”了!
甲:不提不行啊,谁叫我写了一首闻名遐迩的好诗呢!
乙:啊,你还真能写诗啊?
甲:写得不好,瞎写。
乙:瞎写都闻名遐迩,认真写还了得?!什么诗,说说看。
甲:《床前明月光》。
乙:那是你写的?
甲:怎么,要咬人了?(学)那是你写的?
乙:就是嘛,这世上还没有你我,《床前明月光》就闻名遐迩了。
甲:不可能!
乙:什么不可能,我给你念念: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观明月,
    低头思故乡。
甲:错了,你搞混了,那不是我写的。
乙:那你写的是?
甲:床前明月光,
    困了就上床,
    一夜没睡好,
    睁眼到天亮。
乙:这就是你的大作?
甲:嘿嘿,瞎写!
乙:真的瞎写,知道刚才我念的那首诗是谁写的吗?
甲:谁?
乙:李白,唐朝诗仙,那首诗名叫《静夜思》。
甲:那跟我的有区别。
乙:区别大啦!
甲:其实也是异曲同工,我那诗叫《失眠谣》,与《静夜思》虽然诗句上有差异,但感情是相通的。
乙:怎么相通?
甲:李白是抒发思乡之痛,我是描绘失眠之苦。你想想看“一夜没睡好,睁眼到天亮”苦不苦?
乙:那是够苦的。
甲:别看我饱受失眠之苦,但也苦中有乐。
乙:失眠也有乐?
甲:反正睡不着觉,我就整夜整夜地写诗,写着写着,就写了好几十……
乙:好几十首?
甲:好几十斤。
乙:好几十斤啊?!
甲:写诗的稿纸重达几十斤。
乙:看来你是蛮刻苦的。
甲:不刻苦能写出《床前明月光》来吗?
乙:嘿!就别提你那《床前明月光》了。
甲:提着几十斤诗稿,我找老桂去。
乙:老桂是谁?
甲:就是杜土,又叫木圭。
乙:杜土——桂,木圭——桂,还是老桂啊,他不是“五月诗社”的社长桂汉标吗?
甲:对,就是他。
乙:啊,据说此人有副热心肠,竭诚掖扶文学青年。找他没错。
甲:可是他看完我那几十斤诗稿后,摇摇头,笑了笑,说了句:“找春华吧。”
乙:春华又是谁?
甲:后来我才知道,春华是“五月诗社”副社长,也算是诗社的高层。
乙:哎,据我所知,“五月诗社”是韶关市的一个业余文学社团,成员来自市内外,他们因为喜爱新诗而走在一起,并无高层、低层之分啊。
甲:那是你不了解,经我一接触之后,我发现,春华比老桂高。
乙:什么高?
甲:个子高。
乙:个子高啊?
甲:水平也比老桂高。
乙:何以见得?
甲:老桂对我那几十斤诗稿看了半天,啥也没说,人家春华一眼就看上了《床前明月光》,拿在手里,瞄了半天,才说:“你写那么多诗,就这首有基础。”慧眼识珠啊!
乙:那是鼓励你。
甲:我连忙说:“我也觉得《床前明月光》有基础,是在李白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乙:啊?!
甲:趁着春华高兴,我说:“你看能不能把这首《床前明月光》在你们的《五月诗笺》上发表发表?”那时,“五月诗社”刚成立就有了自己的园地,要登首诗还不容易吗?
乙:春华答应给你发表了吧?
甲:春华像老桂那样笑笑,说:“发表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法发表。”
乙:为什么呢?
甲:春华说怕一般人读不懂。他还说:“欢迎你参加诗社的活动,通过和诗友们一起研究、切磋和探讨,你一定会写出能发表的作品来。”
乙:那就是没发表。
甲:没发表怎么啦?我因此结识了老桂、春华和“五月诗社”,收获比发表一首诗还大。更何况我还有意外的收获
乙:还有什么收获?
甲:我成了“五月诗社”的编外社员。
乙:你怎么不直接参加“五月诗社”呢
甲:我是打算考验一下他们。
乙:你还考验人家?
甲:对了。那时,“五月诗社”正在创建,除了老桂是群众艺术馆的辅导老师外,十余位社员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新诗发烧友。谁知他们能办成办不成?
乙:啊,你是对他们没信心。
甲:也不能说没信心,做个编外社员稳妥。
乙:此话怎说?
甲:诗社办成了,我是其中一分子;诗社办砸了,我属编外人员。
乙:看来,你的心理蛮阴暗哩!
甲:可我的话说得挺阳光的。
乙:你怎么说?
甲:我豪情满怀地对他们说:“诗友们放心吧,只要风平浪静,我一定与大伙同舟共济。”
乙:要是遇上狂风暴雨呢?
甲:“我就立马远走高飞。”
乙:你也够滑头的!
甲:我还跟“五月诗社”约定,他们在社内奋斗,我在社外打拼,三十年后见高低。
乙:为什么以三十年为期呢?
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嘛。
乙:啊?
甲:我料想,不用三十年,三年他们就熬不住。
乙:怎么啦??
甲:你想想,一个民间自发的文学社团,要经费没经费,要场地没场地,能坚持多久?
乙:困难是不少。
甲:可是,随着斗换星移,弹指一挥间,29年过去了,“五月诗社”不仅没办砸,反而越发壮大,蓬勃发展。
乙:是啊。
甲:29个春秋,29个寒暑,“五月诗社”成立那年出生的孩子,如今都结婚生孩子了。
乙:哎,真不容易!
甲:(唱)“想当初,五月诗社才开张,总共只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
乙:如今呢?
甲:如今是,兵强马壮,事业兴旺。29年来,光是出版诗集就有100多部。
乙:啊,出作品了!
甲:“五月诗社”的诗友,被中国作协吸收为会员的就有5人,成为省作协会员的更有30多名。
乙:那是出人才啦!
甲:29年来,“五月诗社”全体社员怀着酷爱新诗、矢志不移的精神,像许三多那样,不放弃、不抛弃,终于创造出骄人的成绩,成为省内外知名的群众文学社团。
乙:对。
甲: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五月诗社”纷纷给予好评,说“五月诗社”创造了“四个之最”。
乙:哪“四个之最”?
甲:坚持活动时间最长;培养人才最多;出版作品专集最多;女诗人比例最高。
乙:不简单。
甲:我却认为“五月诗社”没那么多“最”,他们干的也只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乙:哪一句话?
甲:“铁树磨成针”。
乙:把铁树磨成针,那得付出多艰巨的劳动啊!
甲:依我看,也不怎么艰巨。“磨”,谁不会啊?
乙:啊,你也能磨?
甲:特能磨,打小就有一股“磨”劲。
乙:是吗?
甲:念小二年级时,为了要爸爸买一个盾牌乒乓球,就跟他“磨”了三天。
乙:这样“磨”啊?
甲:不就是“咬住青山不放松”那股劲吗?
乙:劲是那股劲,可“五月诗社”把心思和劲头都用在繁荣粤北诗歌创作和诗歌活动中去,你却为一时兴起,磨得令尊团团转。
甲:谁说我是一时兴起?我是立志为了祖国乒乓球事业努力拼搏的。
乙:后来呢?
甲:爸爸买的乒乓球还没打破,我改踢足球了。
乙:啊,兴趣变了。
甲:变了又怎么啦?为祖国足球事业发展出力不好吗?
乙:好是好,但不能说变就变啊?
甲:谁说说变就变啦?我是踢了半个学期足球才改打篮球的。
乙:啊,又变了!
甲、乙(同时):变又怎么啦?为祖国篮球事业出力不好啊?
乙:就知道你说这话!
甲:你没注意到吗,这球我可是越打越大的。
乙:球是越打越大了,但你得一个一个打好它。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前进。这山望着那山高将会一事无成。
甲:那“五月诗社”怎么就成了?
乙:人家可是29年如一日,踏踏实实地坚持诗歌创作,组织诗歌活动。
甲:谁说来着?他们不是也进行“文化扶贫”,参与“红三角经济圈”运作吗?
乙:可他们一刻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以诗为时代讴歌,为改革开放,为繁荣山区经济服务。
甲:这话也对,最近,我翻阅了“五月诗社”那200多期《五月诗笺》和100多部诗集。
乙:有什么发现吗?
甲:我仿佛看见五月诗友们29年来活跃在工厂、矿山、农村、机关、学校的身影;听见他们在新时代的鼓与呼。我感触最深的是,“五月诗社”在当今这个繁华喧嚣,一切都趋于物化的时代,依然如诗般纯净,甘守一方净土,默默耕耘,努力奉献。这就是五月诗友们成功的秘诀。
乙:哎,你还真的发现了真谛。
甲:这个真谛不是我发现的。
乙:那是谁发现的?
甲:是“广东省大沙田诗歌奖”的组织者发现的。
乙:对,2010年岁末,东莞市玉兰大剧院,目前广东诗歌最高奖项——“首届广东省大沙田诗歌奖”揭晓。广东省作家协会领导和省委宣传部文艺处负责人出席了颁奖典礼。“五月诗社”荣获“民间团体奖”,春华站在灯火辉煌的舞台上,代表五月诗社接过了闪烁光荣与梦想的水晶奖杯——民间团体奖奖杯。这一刻,随着直播镜头的传递,韶关五月诗社这个名字,成为广东省的文化品牌。
甲:对,大会的授奖词,给予“五月诗社”极高的评价。
乙:怎样评价?
甲:“五月诗社是广东乃至全国新诗社团的一朵奇葩。它僻处粤北而20余年长盛不衰,出作品、聚人才、传文明,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艺术风格和自觉的现实主义精神。它在实践中关注现实,在诗人修养上讲操守和使命感,使整个诗社的活动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五月诗社’现象。”
乙: 这评价中肯。
甲:当时我正好在东莞,看着春华高举水晶杯,我也激动不已。心想,怎么说我也是“五月诗社”的……
乙:编外社员。
甲:编外社员也比你啥都不是强!
乙:那……
甲:我兴高采烈地冲进玉兰大剧院,在人山人海中好不容易找到老桂和春华,紧紧握着他们的手,半天才说出一句话。
乙:什么话?
甲:“你们终于‘磨’出来了!”
乙:嘿!瞧你说什么来着。
甲:我还动情地说:别人都说“十年磨一剑”,你们可是29年“磨”一社啊!
乙:那倒是。
甲:看着老桂和春华,我还说:你们俩也“磨”出来了。
乙:啊?
甲:老桂是越磨越丰满;春华是越磨越清瘦。
乙:哎……不对吧?
甲:怎么不对了?
乙:我知道,老桂是清瘦清瘦的,他怎么会越磨越丰满了?
甲:那…..过去,老桂是挺丰满的。
乙:过去老桂也是清瘦型的。
甲:……我是说,老桂的诗歌创作越来越成熟,作品越来越丰满。
乙:那春华可是从来就丰满,他怎么又磨得清瘦了?
甲:你还别说,经过二十多年的磨砺,春华的诗作可是越发意境高雅、文笔清秀了。
乙:真有你的!
甲:这次相见,老桂和春华也喜出望外,他们说,这次受奖,是“五月诗社”的新起点,现在,五月诗友们正以加倍的努力,为明年“五月诗社”成立30周年献厚礼。说到献礼,我当场表示,要把鄙人经历30年千锤百炼的力作献给“五月诗社”。
乙:什么力作?
甲:《床前明月光》。
乙:还是《床前明月光》啊?!
 
                       2011年4月25日于深圳“四季花城”杜鹃苑
 
 

2011/4/25 22:32:47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19 篇︱已被阅读过 918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9578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