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散文>>迟到的祭奠——悼念陈良运先生
 
迟到的祭奠——悼念陈良运先生
  文 / 桂汉标
   

     正当中英对照《红三角诗丛》(第三辑)十本红三角老区中青年诗人短诗选陆续出版,第八辑《红三角文学丛书》已终校完成进厂印刷的时候,诗友张凌打电话告诉我:“陈良运先生去世了,你知道吗?我是在网上与表忠岳先生交流时,他告诉我的……”我心里猛一沉,这个噩耗我怎么一点也不知道?当晚我从网上搜索,看到了江西文友追悼他的文章,才确认这个我们不愿确认的消息。我们尊敬的师长,十多年来持续不断关注、关心和指导我们五月诗社和红三角老区广大文学青年的陈良运先生已于2008年10月下旬不幸因病去世!
    我不断在内心深处责备自己:为什么近年来与陈良运先生联系得那么少!在他病重的时候,连一句慰问的话也来不及说,尊敬的长者已驾鹤西去,阴阳两隔了!我太恨自己这一年多来为杂务所困扰,错失了本不该错失太多事了,包括对尊敬师长的关心与问候。连续几天,我通过各种方式与五月诗友一起,回忆陈良运先生与我们结缘的二十年风雨岁月……

   认识陈良运先生之前,我早已读过他的诗作和不少诗评文章。我学写新诗,始于初中一年级主办班级黑板报和校少先队墙报之时,为了活跃版面,便仿照《中学生》、《中国少年报》等报刊的版式安排,在其他同学大量文章中间插入我学写的“顺口溜”式新诗。那时为了学诗,多方搜集能找到的各种资料,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宽裕,只得将少得可怜的零花钱积攒起来,到书店买了一些薄薄的诗集,更多的是在报刊上抄录剪贴……这个习惯一直沿习到十年动乱期间。那时,为了写和编“自己组织”的小报和油印“杂志”,为了那时所谓的“战斗”需要,我学写讽刺诗和政治抒情诗……就是在那段时间,我在市委党校当时的图书资料室里,找到《人民文学》、《星火》等报刊杂志上许多充满激情的抒情诗,其中就有署名“陈良运”的许多反映安源、井岗山等革命圣地题村的诗作,我一一剪贴下来,作为写作和编辑的学习“样本”。那时,陈良运是一位诗人的概念,已牢牢存入我记忆的仓库里。
    韶关五月诗社于1982年5月成立之后,年轻诗友们的学习创作热情十分高涨,我也从最初的“辅导老师”的角色转换成一切亲力亲为的五月诗社社长。为了让年轻的五月诗友开扩眼界,提升创作境界和水平,我觉得有必要把诗友们推介出去,让更大范围的人们了解地处粤北山区这一群缪斯的执着追求与实绩,我开始利用自己多年在创作实践中与各地师友建立的联系,与全国各地诗人,评论家联系,给他们寄赠《五月诗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受到省里诗人作家韦丘、黄雨、西彤、罗沙等的诸多关心与指导,罗沙和西彤还多次邀请我到花城出版社和《作品》杂志社实习编辑业务。就在第二次到花城出版社诗歌编辑室学习并参予《海韵》诗刊编务时,从罗沙、杨光冶等前辈口中,了解了当时享誉全国的“上园诗派”评论家群体,阅读了《上园谈诗》等著作,我发现我们五月诗社诗友们遵循的“忠实于生活、忠实于个人内心感受”、走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合流的路子,与上园诗派的评论家前辈们的主张十分接近。于是,我从出版社留存的作者通联地址中,抄下了陈良运、叶橹、袁忠岳、吕进等等著名诗评家的联系方式,开始不间断地给他们寄去我们社刊《五月诗笺》和第一次自费出版的五月袖珍诗丛……那时候文坛的风气比较好,诸多刚从十年动乱中解放出来的前辈诗人、作家、评论家,不仅自身焕发了创作热情,还以十分真诚的态度扶掖文坛新一辈,给我来信,题辞、指导……1989年,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和检阅五月诗社成立七周年的创作实绩,我选编了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五月诗社第一本合集《五月,多梦的季节》,并在当年的全省庆祝建国四十周年文艺作品评选中成为唯一获奖的新诗集。陈良运先生收到这本诗集之后,立即给我们写来了热情洋溢的“以信代文”《你们竖起了诗的旗帜》,对于我们五月诗社七年来不拉帮结派竖山头,默默耕耘的创作追求与取得的实绩,大加赞誉并寄以厚望:“坚持七年已属不易,但我希望你们能坚持七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也就是坚持一代又一代,这样,就可能出现真正的、可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得到确认的‘岭南诗派’,就可能出现在全国领风骚的一代大诗人!”陈良运先生当时任江西省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江西师大文学研究所所长。他对邻省山区一群年轻诗友的鼓励,让我们热泪盈眶,深表感激。那时五月诗社一无经费二无办公地点,出版社刊和诗集,全凭当时每人仅几十元工资的窘境中挤出钱来进行创作、采风、出版活动。艰难的追求获得了前辈名家的肯定与支持,这给五月诗友增添了多少前行的动力呵!
   以五月诗社为代表的粤北年轻作家诗人在艰难中追求缪斯的精神与实绩,引来了“喝北江水长大”的东纵老战士,著名诗人韦丘和他的战友何铭思先生的关注与支持,通过时任霍英东基金会顾问的何铭思先生的努力,霍英东基金会于1995年开始拨专款对粤北实施“文学扶贫”。在韦丘老师直接参与下,我们组织了省市作家诗人老区采风创作活动,并选编《粤北文学丛书》第一辑五部150多万字。丛书寄到陈良运先生的案头,他又一次动了感情,挥笔给我们写下了《喜看今日南粤,更加郁郁葱葱》一文,他对我们又坚持了七年十分感概:“第二个七年,形势大变了,商品经济崛起,市场风云涌动颇如民谚所云:‘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等开张。’虽是夸大其辞,不能说没有几分真实;‘文人下海’成了时髦的话题,‘弃笔从商’在很多人眼中是黄金大道,谁再热衷于舞文弄墨而洋洋自得,简直是发神经!但是,你们毗连经济超速发达的珠江三角洲,竟把二个七年坚持过来了!如果说,珠江三角洲创造了新时期的经济奇迹,那么,粤北山区则创造了新时期的文化奇迹!”我们把陈良运先生的鼓励当作坚持与奋发的鞭策,扎扎实实地走在诗的小道上,不仅继续抓好诗社自己的创作,还举办了许多让新诗更广泛走向群众的活动,尤其是从1996年开始每年举办“校园文学夏令营”活动,在粤北山区及省内外产生了极好的反响。
   1998年5月,正值《五月诗笺》出刊100期和“校园文学夏令营”持续取得良好成效之际,铭源基金主席何铭思先生拨专款20万元,资助我们五月诗社联合共青团韶关市委员会共同举办大规模的“98诗的北江暨青年文化广场”系列活动,来自全国各地数十位诗坛名家与粤北中青年诗人、业余作者、校园文学骨干以及大中专学校一千多名师生参加了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陈良运先生也首次光临粤北山区参加这一诗的盛会,并在大会上发言,列数五月诗社的几个“最”:坚持时间最长,出版的诗集最多,女诗人比例最大,国家级省级作协会员最多……陈良运先生的精辟概括,成了与会诗坛名家和此后海内外媒体经常引用的“共识”。在活动期间,陈良运先生满腔热情指导五月诗社诗友和校园文学新秀,为大家解疑释难、题辞签名……在会务繁忙的间隙,我也多次面对面地向仰慕多年的这位长者请教,感谢他多年来对我们粤北山区文学的支持与指导。活动结束来宾陆续返程,因为要等返程南昌的火车,陈良运先生是最后一位离开山城的,在韶华酒店简易的午餐前后,陈教授与我有了一次较为深入的交谈,他向我了解这十多年来我们走过的风风雨雨,我如实向他汇报了我们在没有政府拨款、一些主管单位头头冷眼相待、欠发达山区人才流失严重等艰难处境的实际情况,也谈了我们始终坚持文学信仰、坚持扎根粤北大地、坚持民间性、群众性的理念与追求……陈良运先生大为感概,他谆谆教导我们: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是要付出代价的,但人类历史充分证明:诗歌是人类精神不可或缺的因子,任何时候都不会消失。扎根生活土壤,不断提升创作品位,你们一定可以走出更宽广的路!……这一次的倾心交谈,让我心灵深受震憾,让我更坚定了坚持下去的信念。
   “98诗的北江”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香港铭源基金主席何铭思先生大为赞赏,他提出了从“文学扶贫”向“文教扶贫”深入的设想,并委托战友韦丘先生在粤北设立“铭源基金驻韶关办事处”,开始实施大规模捐建希望工程的善举。韦丘先生和我们五月诗社的主要骨干从此开始把诗歌与希望工程结合起来,在韶关、清远、河源三市所属大粤北山区的青山绿水间奔波往返,考察、选点、设计、签约、兴建、检查、督促、完善配套设施……同时到各捐建学校开设文学讲座、普及新诗和文学知识,推进素质教育……校园文学夏令营每年举办三、四届,由韶关扩展至清远、河源,由市一级扩展至县区一级,参加人数越来越多;《粤北文学丛书》第二、第三、第四辑陆续推出三十多部作品集……陈良运教授一直关注着我们的事业,鼓励我们支持我们。2002年5月,五月诗社成立20周年,我们联合韶关、江西赣州、湖南郴州三市文联,联合举办了大规模的“红三角诗歌节暨五月诗社20周年”系列活动,已从江西调往福建师范大学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的陈良运先生再次应邀来到粤北,参加了先后在韶关、江西大余和湖南郴州三地举行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他高兴地看到:我们的“文教扶贫”活动已从粤北扩展到他的家乡江西省和湖南的“红三角”广大地区了。为此,他为我们五月诗社写下了第三篇文章《诗的旗帜高过五岭》,文中提出了“新诗教”的理念,他高瞻远瞩地指出:“孔子就是将‘诗教’视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工程,一项净化人的情性,塑造美的灵魂以壮大民族、富强国家的伟大而持久的事业。五月诗社创建之初,桂汉标和他的诗友,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他们举起的也是‘诗教’的旗帜,20年过去了,他们的工作实绩越来越显示不仅仅是‘诗’的意义,不是我原来所瞩望的出现几颗‘高过五岭的诗的头颅’;诗的旗帜高过了五岭!一个规模空前的文化工程在南中国赫然成型了!”这篇立意高远的文章,韦丘先生读后说道:“太好了!太贴切了!”于是,随后陆续出版的《粤北文学丛书》第五辑便把这篇文章作为代序放在每一部诗文集的最前面。
   正如陈良运先生所瞩望的,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五月诗友不仅继续高举“新诗教”的旗帜,以诗教和文学为抓手,自觉承担了霍英东基金会、铭源基金在粤赣湘边革命老区(因我们举办的“红三角诗歌节”而简称为“红三角”地区)实施捐建希望工程、举办“英东杯”文体竟赛、举办校园文学夏令营、推进青少年的素质教育……进而配合两个基金会和三市政府构建“红三角经济圈”、由“文教扶贫”逐步推进到“经济合作与发展”。我们五月诗友在更广阔的“红三角”山区的小道上继续书写着诗的篇章,让新诗更广泛地走向群众,造福老区百姓。陈良运先生对我们的举措大为赞赏,他不仅常把他的新著如《新诗的哲学与美学》、《中国诗学体系论》、《中国诗学批评史》等等寄赠我们,指导我们以诗歌创作,还多次来信来电询问我们的工作与学习,关心年轻诗友的成长,并为黄海凤等诗友的新作撰写评论推介文章。2006年6月,由铭源基金主席何铭思先生亲自提议和全额赞助,我们策划组织了“山海相约•南沙珠江文化论坛暨第二届红三角诗歌节”在南沙海滨新城隆重举行。这次以改革开放前沿南沙为平台的文化与诗歌盛会,为的是推动南沙和红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和文化建设,体现南沙开发建设对欠发达内陆地区尤其红三角老区的辐射作用。陈良运先生再次很高兴接受我们的邀请,预先购买了机票准备赴会。可惜,就在开会前几天,他和夫人赖施娟女士分别给我打来电话,告知陈良运先生突患重病需入院治疗,医生已不允许他外出参加活动……就在我们内心深感痛惜之时,却收到了他专为这次盛会写下的文章《回首青山,放眼海洋》,表示了对盛会热烈祝贺与深切寄望。会务组将此文赶印在“会议活动手册”上,分发给每一位与会来宾。后来,还推荐发表在上海《文学报》报道此次盛会的专版上。
   “山海相约”盛会之后,我立即打电话给陈良运先生,询问他的病情,他在电话中没有告知我他的病情严重实况,而是再次表示了未能赴南沙的遗憾,并希望我们继续前行……我希望他寄回退机票的费用单据给予报销,并恳请他安心养病,祝愿他早日康复……
    转眼又是一年过去,2007年5月是五月诗社成立25周年,我们的社刊《五月诗社》拟出版一个纪念特刊。病中的陈良运先生很快又寄来了《四分之一世纪的历史见证———贺五月诗社成立25周年》一诗,深情地祝愿:“诗人爷爷,诗人母亲,诗的儿孙/诗的生命在丹崖碧水间代代绵延/从此,五月诗社,一个诗群共享的名字/历史将它铭刻在前有张九龄的韶关”……
    五月诗社的成长,饱含着海内外众多文坛诗坛前辈关注、关心和指导的心血,而陈良运先生是其中突出的一位尊敬的长者。二十多年的时间,几乎五月诗社发展的每个阶段,他都为我们撰文来信,鼓励加油,作高瞻远瞩的理论概括,指引我们一步一步前行。这一点,不仅受惠的五月诗友深铭于心,而且“红三角”广大的文学青年、海内外众多关注“红三角”老区的有识之士,无一不衷心赞许这位著名学者对年轻一代的扶掖善举!

    ……多少年了,发生了多少难忘的事!陈良运先生的高尚情操和亲切笑容,始终在我眼前浮现。提笔写此文时,先生已去世半年多了,可恨我闻知噩耗太迟,可恨我没有在先生弥留之际送去哪怕一点点的问候与关心。这段时间,粤北的雨下个不停,窗外那不间断的雨丝,仿佛是老天替我们五月诗友洒下的无限怀念的情丝……
    从网上搜索到陈良运先生友人的悼文里,我才确切地知道:陈良运先生仅仅68岁就熄灭了生命之光。他从江西师大退休后立马被福建师大特聘当博士生导师,在他生命的后几年里,他加倍地工作,出版了《周易与中国文学》、《美的考索》、《中国艺术美学》等大量学术专著,他周围的师生都说他是被劳累夺去生命的。他是当代中国学界一位名符其实的“劳动模范”,他是当代中国诗坛一个默默耕耘付出毕生精力的“大写的人”,也是我们五月诗友永远永远的精神导师!
    我们的悼念来得太迟了。此刻,中英对照《红三角诗丛》第三辑和《红三角文学丛书》第八辑十六部作品集已全部出版,可惜陈良运先生再也读不到在他关心下成长起来的红三角新一代诗人作家的这些作品了。就让我把这十六部书作为对他最虔诚、最庄重的迟到的祭奠吧!
    陈良运先生,祝您在天上一路走好!我们会牢记您的期望,继续在诗路上奋勇路前行的,您放心吧!
                                          (2009年5月4日于粤北山城)
2009/7/19 3:12:57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1 篇︱已被阅读过 982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8815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