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散文>>故乡的山神庙
 
故乡的山神庙
  文 / 何海伟



                     ● 1 ●

     蓝天,白云,绵延起伏的山峦,几条忽隐忽现的羊肠小道。
     循着这几条崎岖的山路寻找,我的目光不由地停留在这里。
     这里像一汪清泉,分出几道小溪;又像一洼水潭,几道溪流汇聚这里。
     这里是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庙。
     这座山很古老。说它古老,有据可查。它傍嵩山,隶伏牛,历经地质史上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而“五世同堂”。山虽无名,却因山上一座小小的庙宇名闻遐迩。
      小庙依山而修建,山因庙而名扬,两者算得上是相得益彰。 
      小庙自然也年代久远,但却无从考证。嵩山神道的兴起较早,相传周灵王太子王子晋曾在此升仙。而这个山神庙,却不知是何人成神。
      《礼记•祭法》上说:“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远古人们敬畏自然的神秘力量,将山岳神化而加以崇拜,各种鬼怪精灵皆依附于山。于是,山下的先人们自然也人云亦云,渴望有一个人格化了的山神能在此长久居住,保佑他们幸福安康。
      小庙为山神而建,自然称山神庙。不过,山下的人们常亲切地称为山神爷庙。庙门上方錾刻的几个小字的匾额,依稀可辨。
      山不大,稀稀落落地长着一些耐干旱的栗树,像秃子顶上稀疏的头发。穷山恶水,却繁衍了一代又一代的山民,辛酸而又充满希望地活着,维系着小小的山神庙香火不断。
      庙不大,同气势恢宏的中岳神庙比起来,简直是一个玩具版。
      中岳庙距此不过数十里,它坐北朝南,东毗牧子岗,西邻望朝岭,前对玉案山,背靠黄盖峰;自中华门起,经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崧高峻极坊、中岳大殿、寝殿至御书楼共十一进,长达一点三华里,共有楼、阁、宫、殿、亭、台、廊等各种建筑四百余问,面积十万余平方米。主体建筑中岳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挑檐抹角,四龙吞脊,顶覆黄色琉璃瓦,庑殿式建筑,朱墙黄瓦,气势雄伟,素有“台阁连天,甍瓦映日”之称。
     自然,神的世界里也是等级森严,小小的山神不可与中岳大帝同日而语,居住的庙宇殿堂自然也要遵循礼制。它既没有气宇轩昂的山门,也没有金碧辉煌的庑殿,只有一间姑且称之为大殿的建筑,面积不过两三个平方米。
     山神庙虽小,却浑然一体,全部是由青石镶嵌而成,屹立在山峰之上,却也睥睨群峰。它背依巍巍嵩山五乳峰,南衔绵延伏牛山,东临嵯峨香炉寨,西邻蜿蜒马鞍山,很小,我站在小小的山神庙前凝望。它不过一米多高,远不及成年人的身长。我俯视着这座神灵的殿堂,它一共是由六块青石板,前后左右各一,顶部两块,外加一条屋脊样的青石条镶嵌而成,虽然简单,却坚固而倔强地屹立了数百年。青石板光滑而平整,依然可辨当初錾刻的沟沟槽槽。岁月的风剥雨蚀,信众的抚摸亲吻,一次次将它抚平。
     庙不在大,有神则灵。平常日子,许愿的、祈福的,络绎不绝;一到农历的节日,这里更是熙熙攘攘。而现在,刚刚过了农历的新年,门前地上散落的鞭炮碎屑,庙内袅袅燃起的香烟,还有几枝摇曳燃烧的红烛,无不昭示它昨日的热闹和喧嚣。
     是什么,让人们对它充满了敬畏和期待?又是什么,让人们感觉它的神圣、神奇和神秘?


                        ● 2 ●

     山下曾经传诵过很多山神显灵的经典故事。
     其一。一远方客商,夜晚路过此地,眼看要被山贼围困,走投无路,慌忙祈祷山神救命。果然,他站起身,就发现不远处围过来几盏蓝莹莹的神灯,那几个毛贼惊慌逃窜。
     其二。山下一农民,夜晚路过此地,遭遇“鬼打墙”,绕着山崖转来转去,精疲力竭,于绝望中大呼“山神爷,救我”。果然,听得一声霹雳,众小鬼嘁嘁嚓嚓离去。前面又出现一盏神灯,一直引他回到家中。
     其三。山下一光棍儿,家贫无娶,乞求山神赐他姻缘。翌日,果然有一外地逃荒女子借宿他家中,他殷勤招待,那女子感他心善,两人遂成百年好合。
     如此种种,山下的老人们能够说出成百上千,演绎出一个个有根有据的神话,且言之凿凿,不由我们不心服口服。
     对于神仙鬼怪,我幼小的时候自是耳濡目染。从爷爷奶奶讲述的故事中,从乡亲们虔诚的祭祀和供奉中,我一次次地感受到了神灵不可捉摸的力量。神灵无处不在,山上有山神,河中有河神,天上有玉皇大帝,地上有土地神,有管人生老病死的,有管风雨雷电火的,有管牲畜草木的,等等。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在人们的意识中都有一种神灵掌管着,甚至就连人和动物死后也能成鬼成仙。而山民们对于山神和火神的敬畏和供奉,我见得最多,也感触最深。至今,这里仍然流传着家家户户轮流敬火神做神社的传统。不知道是乡亲们对这两样神灵特别厚爱,还是其它的神灵嫌贫爱富不愿垂怜这里贫穷如洗的山民。
     神道文化的根深蒂固,也使我常常怀疑这天地间是否有神灵真的存在着。我们常常告诫自己不亏暗室,因为“头顶三尺有神明”。
     而对于是否神鬼在显灵,我有两次亲身经历,至今记忆犹新。
     其一。在我十几岁的时候,一天深夜,我和父亲从远处回家。快近村子的地方有一片坟地,我走在前面,父亲离我有几丈远。突然,一声凄戾的怪叫在我头顶炸起,我惊叫一声,跌坐在路中央。熹微的星光下,我好像看到有鬼魅飘飘荡荡。直到父亲赶到我身边,我依然呆呆的坐在地上一动也不能动。父亲抚摸着我竖起的头发,大声喝斥了几声,我才回过神来。
     其二。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我和未婚妻夜晚回家。那天刚刚埋葬了她的母亲,心情特别沉重。临近山脚下已是黄昏,未婚妻不惯走山路,我们慢慢地前行。没有星光,天阴沉沉的。我们在崎岖的山路上绕来绕去。未婚妻跟着我,忽然警觉地问我,怎么又遇到这个大石头?我才恍然,原来是我们迷了路。平时非常熟悉的山路,现在怎么会迷茫,我不敢表现出丝毫的惊慌,也不敢告诉未婚妻这里曾经是昔日蒋、冯中原大战的旧战场,小时候我们放牛的时候还常常踢到骷髅滚到山坡下。
     我喘着气,坐在山坡上。向四面望了望,没错,就是这个地方,怎么就走不出去呢?望望山顶,黑漆漆的,山神庙淹没在黑暗之中。
     我暗暗祷告。摸到身边一块石头,我和未婚妻合力把它推下山坡,隆隆地回声在山谷回响,几声凄厉的叫声远去。我拉着未婚妻颤抖的手,两个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一步一步走出了迷路。回到家里已是半夜时分,方才舒了一口气。
     对于这两次经历,我常常怀疑,是什么让我毛骨悚然,又是什么让我迷陷其中。我不肯相信是神鬼在作祟,试图对它作出科学的解释,但一直没有能够证实。后来一个人很少再走夜路,也就再没有发生过让人匪夷所思的事儿了。倒是在我知道了是父亲向山神祈祷保佑的结果后,我就生出一种奇怪的思想,原来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一样,主宰者不断地折腾出一些事端,故意让人们惊恐不安,然后由他们出面再显示神通,以博取人们的朝拜。有了这样的想法后,对于神灵,我更是敬而远之了。对于乡亲们的顶膜礼拜年,对于逢年过节热热闹闹的供奉和朝拜,我只是当作一种风景,既不热衷,也不反对,而是淡然处之。偶尔路过这座小小的山神庙,再也不会像其他人跪下来磕几个响头,许几个心愿。不过,它倒常常勾起我温馨的回忆:小时候和伙伴们在山坡上放牛,常常因为下雨,三四个人躲在小庙里躲风避雨。我很奇怪,这小小的庙宇,是怎样容纳我们三四个人的?
     乡亲们生活宽裕了,满足了温饱后还有多余的闲钱,就听说有人张罗着为山神爷起屋盖庙,嫌原来的庙太小。看来神和人一样都要与时俱进,穷的时候住小房子不觉得憋屈,富了要再这样因陋就简,即使连看透世界的神灵也要心生不甘。现代化的工程车挖出了一条宽阔的路,汽车可以直达山神庙前。神庙前已经平整出一大片宽阔的空地,不久就会矗立起一座雄伟的殿堂。
     站在山神庙前,我给主持修庙的老乡建议,等山神庙建成规模后,再在东西两边的山头各建几个亭子,一定会成为一个不错的旅游景点。这也算是开发旅游资源,繁荣乡里,造福乡邻的一种很好的举措了。
2011/4/3 11:04:59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1 篇︱已被阅读过 732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5251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