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伟大的母亲节!
一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行全国的—首儿歌,代代传唱。童言无忌,童心最真。歌声是拥有幸福母爱的孩子对慈祥、温暖和亲情母爱的纯真赞颂;同时,也是缺少母爱的苦孩子对母爱的殷切渴望。当今,很多年轻的母亲为了生计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乡;这些留守儿童听到这首歌,无不引发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与忧伤。这首儿歌不但震憾着亿万儿童的心灵,而且,也使很多成年人深受感动。我这个不爱流泪的大男人,当时也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我七岁丧父,八岁丧母,靠大我十岁的姐姐相依为命长大成人,受尽了人间苦难;深知母爱对成就人生的重要,渴望母爱胜于常人。故而,同情弱小、怜悯孤苦已深入心底;奋发向上、立志报国便常怀心中。
成年读孔孟圣贤书,知男子汉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责任重大,不可懈怠。后读马列毛选,更知不但要为苦难的无产者求解放;更要为全人类谋幸福、争共产大同,让“环球同此凉热”。
这些经典大道理都为“父道”,较生硬,较难流入心田脑海。不用心耕读播种,不费脑消化吸纳,就难以在心田生根发芽、在脑海深存住下。
然而,读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那些经典道理却很易消化吸收。因为小说靠形象感动人。《母亲》中的母亲——尼洛芙娜是位锁链厂的普通女工。她忍受着丧失丈夫的寡居之痛,坚贞不屈地呵护支持儿子巴维尔所追求的事业。最终,她自已也同儿子—起走上了革命道路。尼洛芙娜这位慈爱、坚贞、英勇、伟大的母亲形象太鲜明,太感人了。形象大于说教,读者在伟大母亲形象的感悟中,潜移默化地就懂得了许多革命的大道理。
二
伟大母亲的慈善悲悯与坚贞不屈情怀,古今中外都是相通的。我国古代的三大贤母形象也很感动人。如果说苏联作家高尔基塑造的尼洛芙娜母亲形象是虚构的人物,不足为信;那么,我国古代的三大贤母可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经过千百年历史长河的风浪洗礼,至今仍闪耀着伟大的圣母光辉!
“孟母三迁”——择邻育子;“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漂母分食”——悲悯激励的故事,虽为“妇道”,却很易被人接受、使人感动,融入心灵,经久难忘。因为她们都以母亲的慈祥、温暖、仁爱、悲悯之心,像清清濛濛的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催化新苗生根发芽,育苗成长向上。
中国古代这三大贤母,最受人敬重的应为漂母。因为那孟母教养的孟轲、岳母教养的岳飞,毕竟都是自己的亲骨肉,带有私情。惟独漂母教养的韩信,与她却是非亲非故的苦难乡民弱子。在她的悉心无私扶助与激励下,终使韩信成了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
韩信建功立业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得很多且很广。但在淮河岸边以漂洗丝絮为业,对困苦的少年韩信给予慈母般关怀,分食养幼、不图回报,并激励韩信立志上进报国的漂母故事,世人却知之不多。这就不能不令人思索:若没有漂母对韩信的救助、教养、激励、使他成人走正道,那会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发生吗?也不会有汉王刘邦慧眼识将才吧!那韩信后来更不会成为淮河岸边的“淮阴候”吧!当然,韩信也是位知恩厚报懂孝道的男子汉大丈夫。不然,淮阴也不会有“东方母爱的金字塔”漂母墓,历经风雨耸立淮河岸边几千年!
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对苦难有悲悯之心,对弱者有同情之心,乐于扶危济困,甘愿无私奉献的人,往往在民间像漂母样的劳苦大众之中。那帝王将相所在的官场,看重的是强者而不是弱者。弱者只有得到像漂母样的慈悲关怀,才能够求生存,才能成长历练为强者,才会被官场看重,才会成为报国的栋梁之才。
三
我的故乡就有很多像漂母样善良仁慈的母亲。给我印像最深的是我家的一位邻居。这家祖孙三代人,却有两位寡妇守着一个未成年的独苗男丁,日子过得很苦。但不忘接济比她们家更苦的人。解放前夕,一家外乡逃荒人家,老两口带着一个小闺女,靠给镇上一家磨坊推磨蹬罗磨面,挣一点麦麸子和飞灰土面度日。根本养不起自己的小闺女。没办法,只好把小闺女送给我这个邻居家做童养媳才度过难关。临老,也在这家地里挖坟埋葬,入土为安。这位童养媳也继承了这家勤俭持家、扶弱济贫的好传统。丈夫早亡,她独自撑起这家一片天,把四个子女拉扯大,培养他们走正道,日子过得很红火。去年回乡看到她,她正带领子女盖自家的新搂房呢!昔日苦难童养媳,今天得福楼上楼。正如老话所说:“不吃苦中苦,难做人上人”哩!
无独有偶。今春,市公安局一位老同志和她哥哥合写了一部她家的家族传纪史书。书中记述的一位德高望重的母亲也曾做过童养媳。这位童养媳就是我这位朋友的母亲。她是满含辛酸的泪水写这部书的。写完就不忍再读,一读就止不住眼泪。非让我帮忙给看看稿,做好出版工作。尽管这部书是纯纪实的白描记述没有文学色彩的宣染;但,读这部书稿我也被深深地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这位曾做过童养媳的母亲,出身清末民初的名门望族,应是大家闺秀。因战乱又遭匪盗打劫,家道败落。无奈,祖上把这位年仅八岁的小姑娘送人当童养媳,逃个活路。小姑娘到这尹姓家后任劳任怨,与其小丈夫兄妹相称。长大完婚后更成为丈夫的好帮手。这家有弟兄四人,其夫排行老三。战乱年代两位兄长又被军阀抓壮丁、拉夫差远出家门。春种秋收、苛捐杂税、迎来送往的家中事务全靠她和丈夫料理。抗日战争,老二在前线英勇杀敌,不幸以身殒国。日寇占领家乡后烧杀抢掠,她家又被洗劫一空。无奈,她与刚强的丈夫带领家人举家三迁驻地为人做佃农育子女。很有些“孟母三迁”的遗韵。最后,在县城租地耕种,落地生根发芽吐绿安居下来。后又开磨坊、跑生意,日子正枯木逢春现春色时,不料,丈夫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尹家塌陷的天空全靠这位母亲给撑了起来!
这位目光远大、性格坚韧、吃苦耐劳、待人真诚和蔼、温柔善良、乐于扶弱济贫的母亲,在乡邻里是很有名望的好大娘。 她既与乡亲们把地种好,又纺花织布补贴家用。乡亲们有困难,她没有不相帮的。子女的单棉衣服全由她一手做成。又省吃俭用供子女上学读书育子女成才。建国后毅然把二儿子送进部队,成了警卫首都的飞行员,后转业地方成了领导干部。把女儿也培养成了国家公安干部。为了支持女儿的工作,年老多病的母亲为女儿带孩子,一带就是十三年,临终还为两个子女家做了几十件小孩衣服。没享过一天清福,没枉化过一分钱。母亲从小就做童养媳,受过那么多人间苦难,但从不说苦,总面带微笑。
我觉得这是一位伟大母亲苦难的智性微笑!她女儿说起来总满含泪水,觉得很对不起母亲。可见母女情多么深厚。尽管这位公安干部女儿对母亲的回忆话语都很朴实,但我觉得她母亲所受的苦难已从骨缝中溢出了白霜,那是刻骨铭心的泪珠,凝结成的母女真情!她的母亲,是我国老一代伟大母亲的一个缩影!
四
母亲是人的生命之源。每个儿女都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母亲生育子女的每次分娩,对母亲来说都是一次生离死别的痛苦磨难。在我初做人父时,我亲历了女人做母亲时的痛苦磨难过程。因之,对妻子无微不至地给予关怀照料;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她的需求,减少她的痛苦。待产病房给她提供了单间,在八十年代初那个无花的年代初冬,又弄来一盆一串红花卉摆在产房,给她营造温馨浪漫的生育氛围,使她欢乐平安顺产。子女长大,也教育他们要对母亲尽孝道,报娘恩!
孝道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无论时代怎么变革,孝道都应该大力弘扬,才会有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我国古代的《二十四孝图》为国人树立了孝道的楷模。那虽有封建时代的局限性和迷信色彩,但剔除糟粕,不失为一部弘扬孝道文化精神的好书。那“孝感动天”、“芦衣顺母”、“鹿乳奉亲”、“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等等孝道故事,即使放在今天,也没有时代隔膜,也是一种高尚的文明精神。尤其是那董永卖身葬父精神,感动上天七仙女下凡与董永成亲,昼夜织锦助董永赎身的故事,更具有浪漫的神话色彩。多种戏剧都编有传统保留剧目,安徽的黄梅戏还拍成电影传播天下,这不很有时代精神吗!
母亲是人并非神仙,在大千社会中,也会有这样那样的过失。作为子女,应该体谅和宽容,才不失为有孝道。那“芦衣顺母”故事中的闵子骞就做得很好。他的继母偏心眼,冬天为她亲生的三个孩子做棉衣,里面装的是好棉絮;惟独为闵子骞这个前妻生的孩子棉衣里面装的是芦苇花。当事情败露后父亲要休妻,闵子骞坚决不许休继母。因为继母被休后,虽然保住了他的温暖和尊严,但他的三个弟兄就会失去母爱,他那能哪样做呢。这则故事对继母和子女,至今都有教育作用,很有代表性,决不过时。
还有一则“掘地见母”的故事不在《二十四孝图》中,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帝王家事。据《左传.隐公元年》记载:郑庄公弟兄二人,母亲武姜因生庄公时难产,对他心生厌恶,取名“寤生”。后来,武姜又生了白白胖胖的弟弟,她特别宠爱,取名叔段,一心想立叔段为太子当国君,但却遭到郑国君臣的反对。按照古制,老大寤生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成为郑国君主。这使母亲武姜更加心怀不满,千方百计培植叔段的势力,让叔段请求庄公封地要制邑。叔段被封为京襄太守后,修筑城池,广招兵马,准备与母亲里应外合进行谋反。卿士祭仲发现后禀报庄公,请庄公早做准备给武姜和叔段安排个合适的地方控制起来,以免谋反内乱暴发祸国殃民。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毖。你等着瞧吧!”后来,叔段请母亲做内应起兵谋反的密信被截获。郑庄公即派兵包围京襄城〔今郑州西荥阳县〕。叔段仓皇逃到共城(今河北辉县)后自杀。
郑庄公对母亲武姜很生气。把她送到颍地(今登封颍阳)居住,颐养天年。庄公扬言“我俩不到黄泉不再见面。” 过后,庄公有些后悔。但作为一国之君,一言出口驷马难追。后来,郑庄公设宴招待管颍地的地方官,一位很有孝道的颍考叔得知庄公和母亲的隔阂后,出主意挖掘地道至黄泉,构筑甬道和庭室,请庄公和母亲在那地下室见面,言归于好。这就成了郑庄公“掘地见母”尽孝道的经典之作。既尽了孝道,又不失君主尊严。
还有一位武姓母亲,国人是家喻户晓的。那就是我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为了登上女皇的宝座,手段无不用其极。大批诛杀李唐前朝重臣不说,连她的亲生儿子和小女儿也恨心杀掉,并嫁祸于人。她登上皇帝宝座后即改李唐年号为“大周”。这位武周女皇一改前朝男性皇帝封禅东岳泰山的皇家贯例;独步汉武帝封禅中岳嵩山,并小瞧汉武帝只封将军柏的小作为,直封嵩山峻极峰为“万岁峰”;封中岳嵩山为“天中皇帝”;还为其封了位“天中皇后”。为纪念她的封禅大功告成,又下诏书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武则天在大周皇位上虽有推动历史前进的壮举,但也办了不少错事,犯了不少错误。她自已也以睿智之思,嘱其子在她死后只立一通无字碑,功过由历史和后人评说。政事另当别论,单说她为了皇位,不惜杀死亲生儿子太子李弘和亲生女儿小公主之事,她就失掉了应有的母爱而铸成大错。但其子还是遵其嘱,尽孝道为她在长安建陵墓、立了高大的无字碑。
千百年来国人对武氏褒贬不一。若不是千年之后的1982年,登封一采药山民在峻极峰下捡到一通武氏求上天赎罪的金简,人们绝不会原谅她的罪过。那通金简是公元700年武则天八十岁游嵩山时从峻极峰投下的。上书:“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这通金简虽没有那通无字碑高大,但其价值远胜于无字碑,它为武则天赎回了母仪天下的人格尊严,使天下人在千年之后,原谅了她丧失母爱的罪过。
由是,我们不难看清,真正的人间母爱蕴藏在民间的平民之中,体现在像漂母样的劳苦大众之中。那孝道也体现在像韩信样知恩必报的大男人身上。
当下社会,母爱缺失的人间万象时有发生,尽管都处于种种无奈,但总不是什么好现象;那孝道的缺失和淡化更为严重,不孝之子、忤逆之子随处可见。愿天下缺失的母爱都能回归;愿不孝和忤逆之子都能回头尽尽应尽的孝道义务!
2011.4.28.于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