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评论>>红土地扬起诗的旗帜
 
红土地扬起诗的旗帜
  文 / 冯春华

       ——写给五月诗社成立二十五周年
                           冯春华   温阜敏

    2007年五月,广东韶关五月诗社迎来了25岁的“生日”。放眼当代诗坛,能坚持25年,学习、创作、出版刊物从不间断的民间诗社有多少?从诗歌创作、诗歌活动到“文化扶贫”,再到参与“红三角经济圈”的运作,促进山区社会经济发展,可以说,五月诗社25年的成长与发展,扬起了诗的旗帜。正如福州师大博士生导师、著名评论家陈良运教授所说:“他们的工作实绩越来越显示不仅仅是‘诗’的意义,……诗的旗帜高过了五岭!一个规模空前的文化工程在南中国赫然成型了!”
    1982年5月,在时任韶关市群众艺术馆辅导老师桂汉标的倡导组织下,粤北韶关十几位工人、干部、战士、老师成立了五月诗社。在原广东省作协常务副主席韦丘以及海内外众多诗人的指导支持下,勤奋学习,努力耕耘,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即以不俗的创作成绩,赢得省内外文坛的瞩目,被誉为“粤北现象”。
    25年间,五月诗社不断发展,至今已有七十多名社员,从轮流在各家或户外学习到拥有了自己的固定学习、活动场所、活动制度,许多普通的工人、农民、士兵、待业青年等,从五月诗社得到文学的启蒙,逐渐成才,走向社会,走向各种需要文学人才的机关单位、公司企业,成为各部门的领导骨干及中坚力量。诗坛前辈野曼、黄伟宗、叶文福、丁国成等曾总结了五月诗社具有四个之最:坚持活动时间最长,25年从没间断;培养人才最多,该社培养了五名中国作协会员,三十多名广东作协会员;出版作品专集最多,仅诗集就有一百多部;女诗人比例最高,占了诗社社员的近一半。

           扎根现实沃土  默默地勤奋耕耘

    五月诗社作为二十多年来稳定凝聚的新诗社团,已经形成了自己明显的整体艺术风格特征:它政治上自觉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旋律;精神思想上坚守革命的现实主义和人文理想;艺术创作上坚持多元化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主动介入干预生活;诗人修养上讲道德操守,讲责任感使命感。而诗社活动整体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带有突出的泛新诗大诗歌活动的现象特征。
   这些年来,文坛可以见到很多文团诗社始生彼消的现象,刚开始竖大旗,发宣言,喊口号,贴标签,划圈子,不亦乐乎。而后创作不继,争权夺利,中途散伙,草草收场。风云变幻,潮起潮落,芸芸诗社多少难逃“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命运。而五月诗社却默默地勤奋耕耘,以努力实干从1982年走到今天, 五月诗社从不拉什么大旗,标什么流派。建社伊始,宗旨就是要出作品出人才。要求成员不论社会职务、地位高低,都必须参加诗社活动,必须坚持创作。
  诗社重视坚持正常的诗社学习与创作活动。一是坚持开展正常的理论学习和诗艺切磋,诗社每两周聚会一次,长年坚持,风雨不改,学习有关中西文化和文学理论,交流读书心得。有时,还邀请国内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教授、著名诗人来传经送宝。二是坚持组织采风活动。如每年的大年初四,组织社员集体到外地城乡采风。三是坚持社员的创作,要求社员有阶段性的交稿和作品发表,诗社还组织评点和评奖。据不完全统计,社员们在国内外100多种报刊上发表诗作9000多首,正式出版诗集一百多种,有150多人次在省内外各类文艺评奖中获奖。四是保持与国内外文学机构和文学社团的经常性联系。五是建立有自己的网站: www.maypoetry.com.cn。
  诗社重视抓创作园地和创作集合成果。从最早的自费出版油印的诗报开始,到自费出无书号系列的个人诗集,遂到有出版社出社员作品合集,再到一辑辑的个人作品集。这是许许多多诗社出作品的一般轨迹,五月诗社也是如此,只是他们坚持得更久,他们把文学创作作品的“蛋糕”做得更大:正常编辑出版《五月诗笺》月报(后改季刊),至今已出了180多期:组编内部发行的五月袖珍诗丛以及正式出版的五月诗丛、红三角文学、中英对照个人短诗系列丛书等,至目前已经编印出版了100多部诗集。五月诗社的凝聚性很强,成了一个坚实的团体。以至一些社员离开韶关到了外地,二十年过去仍能与诗社保持联系,一些重要活动还能赶回来参加。
  从社内到社外,从书斋到社会,注重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服务,配合当地的文化建设。五月诗社领导人和成员自不讳言此点。多年来,诗社自觉积极配合韶关市的两个文明建设活动,如通过上山下乡实地采风体验,诗社满怀热情讴歌过乳源大峡谷景区、车八岭国家自然保护区、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京珠高速公路广东北段建设、新建韶关学院、红三角旅游景点风光等地方建设。还参与编写出版了歌谣体的《曲江公民道理四字歌》、《韶关旅游手册》和《韶关公民道德歌》等。五月诗社还在铭源基金的支持下,在韶关市县区建起数个不锈钢架的“粤北诗画廊”,这已经是市场经济社会里鲜见的风景了。作为一个民间的诗社,却能为红三角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着诗意的力量。

          致力于让诗歌更广泛地走向群众

    五月诗社在艰苦条件下执著追求的精神与实绩,感动了老诗人韦丘和他的老战友何铭思先生,从1995年始,通过两位革命老战士的引荐,霍英东基金会、铭源基金开始资助以五月诗社为代表的粤北中青年作家诗人群的创作,从此,五月诗社如虎添翼,更加努力创作,并致力于让新诗更广泛走向群众,举办了各种大规模的诗歌文化活动。
从1996年开始,五月诗社参与组织了红三角校园文学夏令营,至今已经办了四十届,计有6000多人参加。一些中小学生、中专生、大学生在夏令营里开始写下了文学的处女作,他们的优秀作品还收入正式出版的《文学,永远年轻》、《开花季节》等校园文学合集。五月诗社还与100多个校园文学社团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辅导与帮助,诗社成员在铭源资助下另办有《红三角》文学报,为文学社团提供发表园地。还先后多次召开全市范围的文学社团经验交流与表彰会。
  随着诗社影响的扩大,由五月诗社策划和联合有关部门举办大型新诗学术与创作交流活动。在全国新诗界都具有影响的活动有:“诗的北江暨中国新诗走向讨论会”(1998年5月);“红三角诗歌节暨五月诗社二十周年”系列活动(2002年5月);“全国第二届女诗人研讨会 ”(2004年5月);“山海相约•南沙珠江文化论坛暨第二届红三角诗歌节”(2006年6月)以及近期参与协办在北师大珠海分校举办的“两岸中生代诗学讨论”等等。历次的活动,都能精心策划,严密组织;邀请全国第一流的诗人、文艺理论家参加:吉狄马加、叶文福、晓雪、李松涛、李发模、周良沛、舒婷、林子、王小妮、晓音、陈良运、张同吾、袁宗岳、丁国成、杨光治、黄伟宗、徐敬亚等都欣然与会,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在活动中,五月诗社还发动当地的文学社团一块参与,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月诗社还与教育部门合作首创中小学新诗示范教学试验点。新诗实验的宗旨是:弘扬诗韵,传承文明,热爱汉语,关注心灵。新诗实验教育的主线是:营造氛围,感知诗意;勤于观察,陶冶诗情;开发右脑,养成诗意;开展活动,积淀诗语。其中,中山市三鑫小学的示范班,2003年该校从“全国院校新诗教育百所示范点千个实验基地联盟”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课题实验教师、五月诗社青年诗人叶财生荣获“中国新诗教育知名教师”称号;韶关市九中的示范班也初显诗教成效,其中的一些中学生优秀作品已被编辑出版。

        让诗歌成为“文学扶贫”的旗帜

  “让诗歌成为扶贫的旗帜”,是五月诗人极具创意的有别于其它社团的鲜明特色。
   受霍英东基金会、铭源基金的委托,在铭源基金主席何铭思及其子女何建立、何卓桦的指导下,在五月诗社顾问、老诗人韦丘率领下,以桂汉标为首的热心公益不计报酬任劳任怨的五月诗人骨干,如冯春华、邓妙蓉、张凌、杨振林、欧运通、唐小桃、虞永新等,成为铭源基金在红三角老区实施“文教扶贫”工程的具体实施者。五月诗社先后参与策划、联系、操作霍英东基金会、铭源基金捐资在粤赣湘红三角区域建成40多所铭源希望小学与中学,还新建了韶关学院英东生物工程学院。他们还组织协助举办了红三角中小学生文体竞赛,设立奖学奖教金,扶持红三角贫困大学生等。
    五月诗人不靠拉大旗抢山头搞圈子标新立异,而是通过默默做事身体力行来实践自己对新诗追求。他们在编辑180多期《五月诗笺》中,从没有拿过一分钱编辑费,也没有拿过一分钱稿费。还坚持数年自己捐钱资助了山区20多名贫困失学儿童。五月诗社在进行文教扶贫活动中,所到之处,都把《五月诗笺》和他们编印的文学月报《红三角》发下去,并有意识地刊发学校师生的文艺作品。因此,各地铭源希望学校的师生普遍受到新诗的感染,许多师生平生写下了第一首新诗。从中,五月诗社培养了师生里的一些新诗苗子,充实了诗社的新鲜血液。
  五月诗社中青诗人,让新诗活动参与希望工程,参与文教扶贫工程,充分发挥了新诗的社会作用。他们常年奔走于粤北、赣南、湘南的青山绿水间,每年行程近三万公里,每到一处都播下诗与希望的种子,受到老区民众的热情赞誉,与此同时,他们没有停止对新诗的多样性探讨。如2005年春以来,以桂汉标为首的部分五月诗人,开始了手机短诗的创作尝试,让新诗借重手机信息传播的巨大资源,结合手机短信的即时传播优势,创作了一批“短、精、快”的短诗,他们的手机短诗作品很快被菲律宾的《世界日报》和上海的《文学报》转载发表,并在《羊城晚报》上获奖。瑶族诗人唐德亮的《苍野》,成了最近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奖中四本获奖诗集之一,表明了五月诗社的创作取得了新的突破。
   作为民间社团的五月诗社的泛新诗活动,实现了艺术追求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具有可贵的文化的先进性。一方面,五月诗社作为新诗创作的现实主义群体,进一步繁荣了粤北乃至广东的新诗创作。另一方面,客观事实上,五月诗社的所作所为提高了韶关古城的知名度,成为山城的一张“文化名片”,为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认可与赞扬。

        (本文写于2007年5月,原发表于广东作协《新世纪文坛》报)
2009/7/20 11:25:01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2 篇︱已被阅读过 708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6526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