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个少年,统一的海蓝色秋衣秋裤球鞋,腰里扎着两寸宽的长腰带,大操场上一站,齐刷刷昂首挺胸,惹得许多人驻足。一招一式,就从这里开始锤炼。“压腿!”一声令下,艰苦的基本功训练,拉开了序幕。
我们平日里看戏,觉得演员坐、卧、站、行,怎么都是好看的。不错,那就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压腿、踢腿、涮膀、下腰、拿顶,脚尖、手指都有规矩,压腿一压一个小时,踢腿一踢一个小时,涮膀一涮一个小时,拿顶从几分钟到半小时,汗水从早上流到中午。一周下来,腿又痛又困,上下楼梯都艰难了。
刚开始学涮膀,由慢到快,教练功的顾老师,忽然站到我对面,和我面对面同步涮膀,同时喊着“快,快!”不时的拉一下我的左臂,他眼睛瞪得大大的,两个人距离很近,快速涮膀的风团几乎把我们包围,老师忽然喊“停”,然后拉着我到墙边,让我紧贴墙壁站好,喊“预备——开始”,我的手几乎擦着墙壁开始涮膀,然后就是“加速,快,快!”等到丢掉意识,飞速运动时,我的左手“啪”重重的碰到墙上,速度自然慢了下来。老师喊“加速,快!”再次到飞速运动,左手再次碰到墙上,我忽然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左臂自然的往前伸,老师把手臂按靠到墙壁,如此反复“快,加速!”我的手臂再也没有碰到墙壁,而是两边一样擦着墙面滑过。
也许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喜欢上了练功,再苦再累从不偷懒。随着时间推移,觉得全身的筋都被拉开,功夫天天见长,所有的练习都努力做到最好。我也在练功中找到了快乐,有时还偷偷练男生的动作,(正式练功,男女生是分开的,各用各的操场。)甚至在老师到来之前,在垫子上翻没底跟头。唯有一个动作我把握不了——走前桥。
基本动作下腰、抓脚脖都没问题,走单个前桥也行,就是不能连翻。老师的保护杠在腰间轻挑,我能连翻十个,甚至一直翻下去,保护杠一离开身体,我就停在下腰状态,任凭老师喊“加油”“起”,挪脚、挪手,前期不能,后翻不能,老师用手轻轻一托,立刻站起。反复练习,保护杠轻轻随着我,都能翻,就是不能离开。反复再三都是如此,严厉的顾老师忽然哈哈大笑:“这是个软面条嘛!”从此顾老师看到我就叫“软面条”。也许是顾老师严厉,也许是我的功夫还行(练这样的动作已经不到一半人了),除了顾老师,老师同学没有一个人这样叫我,这个称谓成了顾老师的“专利”。
练功忌的就是硬,“硬腰硬腿”,想软都软不了,我却得了这个称号,那些个劈不下叉、下不去腰的同学岂不慕煞。到后来,我们十几个功夫好的,还练习了“鞍马”。先是单纯的跳鞍马,然后在下跳过程中做各种动作。练过鞍马,弹跳力明显增强,院子里的小墙小坎,一跃而过,十几级的台阶,三、四步就下来了,老师一再叮咛,除了练功课,平时不许抡胳膊踢腿,那也阻止不了小孩子调皮,听老师说“飞脚断树”,我也想试试,院子里的松树就挨过我的脚踢。
最难的是“就地十八翻”,对全身的功夫是个考验。360度翻下来,头要始终环绕原点,面部保持向上,每翻动一次,面部就要来一次亮相,做好了真是干净、漂亮,我练到十六个一圈已经满了,后来就没再练习。
2011-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