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学校的毕业论文选题采用网上系统选择的新形式,跟选修课模式一样,先到先得,一旦超过限定人数,便不能选了。只是,论文选题多了双向选择的特点,学生选了不算,还得经所负责课题教师的同意。经历过网上选修的人最清楚那是怎样纠葛和集体情绪大爆炸的过程。这次选课题也一样。
开始,早有人收到风声,老师的毕业论题已定好,等待学校设置好系统。于是,同学们整装待发,准备课题一经上传,便抢着选择自己喜欢,或是容易写的论题。大家都历经百战扎堆的烟火,这毕业论文也必定躲不过,得做足准备。
大家议论着,保持高度关注的心情等待着。终于,有关选题的短信来了,顿时全班热腾起来。特别是在q群上,那些潜水的,平时几乎不发言的,都统统冒出来。毕竟这是关乎毕业最后一次大作业的选择,读个大学,这大论文可不能小视。所以,选论题不是那么轻松、简单的事。还得考虑兴趣爱好,论题容不容易写,容不容易通过,对老师的印象好不好,当然又考虑老师对自己印象好不好……一大堆的问题。qq群上讨论得热火朝天。通过各方面综合考虑好,终于狠下心慎重地决定,系统又出现个别小问题。学号、名字不对号的,选择操作不了的,上不了系统的,真是一浪接一浪。那消息哗啦啦地更新,如果谁事不关己又在我们群上的人,肯定马上屏蔽。这也难得看出,大学生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不赖,打字速度快,考虑问题的脑瓜子转得也不错!
有些顺利敲定题目的同学总算舒一口气了。忽然,有人在群上冒出一句,是不是该联系老师,沟通一下,不然不同意自己的选择怎么办?每个老师带的学生人数可是限定的!这一石又激起千层浪。这下,同学们都各显神通找老师的联系方式。平时跟老师交流多的同学可忙乎了,都被同学索取老师的联系方式。这个时候,可恨自己当初老师开始上课时没有记下课件上的联系方式。而找到联系方式的同学,拨打老师的电话经常都是通话中,终于接通了,胡乱地不知道说什么,只是一个劲地强调一定要得到老师的同意。后来的同学再拨打老师手机,出现了关机情况。而即使所谓沟通好的同学,一颗心也悬着,担心老师只是礼貌地应付学生。
这样折腾了好一阵,开始有老师在系统上回应了。有同学的显示教师已同意,那才是真正高兴得手舞足蹈,心头大石总算落地。可是,仍有同学的选题,因为老师没有及时回应而忐忑不安。最沮丧的是老师不同意的同学,刚才还是满心希望,对老师一片崇拜,这回都偶尔冒出一句对老师不敬的抱怨。甚至有同学说到人情关系。看来,快毕业的大学生当中,社会化程度不浅。但只是人情吗?
确实,有些老师在挑选的时候会注意熟悉的名字。而更多的是这个学生给老师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平时表现如何。我想,老师都会喜欢表现良好的学生吧。作为一个大学生,从没跟老师交流过,没有一起讨论过问题,没有在课堂上露头角,没有独自认真完成过老师的作业,考试的时候没有认真对待,说这样的学生老师在可选择的情况下选择也是不太可能的。
有个实例。某同学应该说是最先收到可选题的消息的。她通过隔壁班的信息,比我们班任何一个同学早选择。可是,她选的那个教师迟迟未回应。而后来的几个选择同样的同学,都得到老师的同意。等到最后,系统显示老师给她不同意的结果。该同学一脸无辜,给老师电话,甚至用祈求的语气。可是,通话中,老师一直都回忆不起该同学,对这同学是一点印象都没有。最后,老师不得不说,人数已满,只能让该同学选择其他。
所以,这只是人情问题吗?没有同学给老师好处什么的吧,也没有老师欠同学情分吧。在教师那一方面的选择,主要还是学生的表现、给老师的印象所决定。反过来想,我们学生不也是找大家认同的好老师吗?
不过,这种选择说来意义也不大。难道学生都没有自主选择喜欢的论题吗?搞个人数限定在那里,把人逼到其他,要是遇到最不喜欢的论题,那还真是件痛苦的事。不过,这些老师大多是给我们上过课的,在他的研究范围,我们毕竟了解过一些。至于程度怎么样,我们索取的多少,那就要看我们自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