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在乡下,没有什么现在那些声光电动玩具,只能自己去找乐子。尤其是我这种从小被当作男孩子来养的人来说,更是顽皮得翻了天。整天跟着大一点的玩伴们去做一些自认为趣味无穷的事。比如偷拔人家地里的未熟透的花生,摘人家果树上的果子;晚上不怕山高路远去看电影;白天爬树掏鸟窝,晚上在田间用手电筒捕青蛙,或去树林里抓麻雀......,这些都是乐此不疲的游戏节目。
其中最有趣的是抓麻雀。那时候不知道为什么,乡下的麻雀多的成了灾难。刚种下的黄豆,花生、小麦、等等如果没有用土覆盖严实,就会被麻雀偷吃干净。尤其是刚刚播种下的谷种,不守住就会耽误整个春耕。于是麻雀成了农家人讨厌的鸟类,常常想尽各种办法来消灭它们。可是由于数量实在繁多,只能在人与麻雀的不断抗争中,不胜其烦的度过一年又一年,所以那时候大人们是鼓励孩子们去捕捉麻雀的。
捉麻雀的最佳时期是在秋冬季,秋天,所有的农作物都基本上进入了收获期。麻雀被养得肥肥的,抓几只就有一餐丰盛的美味菜肴了。麻雀是个比较懒惰的家伙,对于自己的窝从不讲究。在土埂上选一个自认为比较隐秘的小洞,垫上几根干草,围成中凹的圆形,就是它们的家了。或是在屋檐下选一个洞做窝,还有的干脆直接躲进干红薯藤里过夜。这样,想去给麻雀抄家,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
最喜欢在深秋的晚上去抓麻雀了,那时候已经收割了红薯藤,挂满屋檐下的横梁上,风干后就成了麻雀过夜的天堂。哥哥跟几个小伙伴一起,每人一个手电筒,手里提着个化肥袋,静悄悄的出发了。他们轻手轻脚的靠近横梁,谁也不说话,生怕将麻雀惊飞。长长的红薯藤垂下来,不用梯子也能够得着。他们轻轻的翻开红薯藤叶子,干干的叶子会发出悉悉索索的响声,所以他们尽量的轻些,再轻些,屏声静气。麻雀可能睡得太香了,梦太甜了,以至于手电筒的光照在它们白白的腹部,它们都没有惊醒。又或许是突然而来的强光刺花了它们的眼睛,使它们来不及飞走。还可能是因为它们太过大意放肆,以为天生的翅膀是最安全的保障,人类没有能力追赶得上它们。总之,只要手电筒照上它们,它们就再也逃不脱被烧烤或被煎炒的命运。明明此刻还是活生生的麻雀,却成了哥哥们眼里香喷喷的烤鸟肉了。
哥哥们快速用手一抓,迅猛得如同猎豹,一阵沙沙的红薯叶晃动,麻雀被恶狠狠的掐断了美梦。莫名其妙就被塞进了化肥袋里。任由它惊恐扑腾挣扎,再也飞不出那漆黑的樊笼,只能徒劳的发出啾啾哀鸣,可惜打动不了那些馋嘴的心,谁叫那是个菜里常年难得看见肉末的年代呢?
还在附近借宿的麻雀,并没有感应到危险的靠近,继续着它们的美梦。于是如果顺利的话,一个晚上下来,十几只麻雀的收获不成问题。我总会跟着他们身后,偶尔叽叽喳喳个没完,哥哥们狠狠的剜我一眼,轻声呵斥“收声!”。可是太过兴奋的我,哪里管得了自己的嘴巴?于是害得自己经常吃“爆栗”。有时候吃不消了,故意大声哭叫,惊起麻雀纷飞,有意搅黄他们的行动,让他们又气又恨又无可奈何。
家乡的冬天会下雪,有时候一连几天的雪下起来,将大地覆盖成白茫茫的一片,甚至分不清地势的高低。此时麻雀没有了食物。它们会在雪地里寻找。浑身麻花衣的它们在纯白的世界里显得那么扎眼,于是又激起了孩子们的玩心。从家里拿出一个筛子,找一根短短的木棍,用长长的绳子拴着,将筛子半撑开。再在筛子底下撒一把秕谷,故意撒一些在筛子外面,连成一条线状,有意识的将麻雀牵引到筛子里面来。然后手拽住绳子的另一头躲在屋角。
麻雀经不起饥饿的煎熬,和秕谷飞诱惑,先是小心翼翼的窥探几次后,慢慢跟住秕谷钻进筛子底下。此时躲在屋角的孩子,迅速的将绳子一拉,筛子当头罩下,麻雀们有些反应奇快,立马飞走,反应迟钝的被捕逮个正着。看着它们在筛子底下急躁的展翅欲飞,却被筛子压得团团转,孩子一声欢呼,走过去得意的看着自己的猎物,故意不急着去收获,任由麻雀在筛子底下惊慌的扑腾。可怜的麻雀,就这样又被贪吃误了卿卿性命。
说到这里实在惭愧,小时候确实有点顽皮过头了,虽然当时麻雀成灾,但也是一条生命。以现在的心境来说,很是后悔自己那时候的行径。但是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都怪饥饿惹的祸啊!要是现在,少年儿童从小就知道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要,不会去伤害人类的鸟雀朋友了。
童年的趣事太多了,虽没有如今精美的玩具,但那种有山有水,有情有趣的亲手参与和制造的快乐,是任何高科技都无法替代的。现在的孩子们常年远离了大自然,再也没有那样单纯的合乎天性的童年快乐了。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父母们总是在孩子小小年纪就不断的给他们添加功课压力,说什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就是孩子,本是玩闹的年纪,被剥夺了玩耍的权利,是不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还是请做父母的体谅一下孩子的心情,还给孩子一个快乐轻松的童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