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休闲读品杂志社给我寄赠了一本《天下》期刊第二辑。闲时我就慢慢的品读。杂志的内容挺多,涉及的人物有陶渊明、朱熹、宋江、赛珍珠、沈括、辛弃疾、陈亮等人物。然而我留意到本期导读遗漏的庐山,对一篇《庐山故事多》的文章颇有兴趣。
庐山,坐落在江西省北部,长江与鄱阳湖环绕周边,山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30公里,宽15公里,平均高度近千米,南部东岭的汉阳峰海拔高1474米。相传3000年前的周代,有匡氏兄弟在此山结庐居住,修仙炼道,天子派使臣来访,不见人影,只见草庐一座,谓之“唯庐独存”,故史称“庐山”西汉时,司马迁登庐山考察,记入《史记》,庐山开始记入史册。
名山历来是和名人结缘的,如果没有文人墨客给庐山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恐怕这名山的魅力就要打个大的折扣了,而庐山以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之四季景色,身处云雾缭绕的山水之间,如临仙境一般,自然成了人文荟萃之地,历史上留下的吟咏庐山的诗词美文数不胜数,吾试举例析之。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吟诵一遍,自觉如饮青溪,一丝清凉和甘醇缓缓入心,此时如入庐山一处,迷醉于山景水色,禁不住有些心旌荡漾了。稍一回过神来,才知只是一梦,然而,在这生花妙笔绘就的诗行里,我们又可以得到什么呢?我此刻真是有些彷徨了。
李白写此诗正是一个抱着“四方之志”,年方二十多岁的青年,在庐山秀峰寺东侧的青玉峡瀑布,面对秀美风景,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展现在面前,还有什么不能让人怦然心动,去向往和陶醉呢。
而白居易所作乃是被贬江州司马的第二年,美不胜收的景色让其忘却了被贬异乡的失落,竟对庐山产生了故乡一样的感觉,他在此构筑草堂,吟诗赏景,仿佛人生中的一次奇缘巧遇,更有陶渊明误入桃花源的欢愉。
苏轼登游庐山则是更有觅处,未踏上庐山之旅时,他已经看到唐代画家李思训作的《长江绝岛图》,并挥笔在上面题了一首诗。时隔六年,他从湖北到河南汝州赴任,才第一次登临庐山,久仰初访,那山那水仿佛旧友,已然在心了。
常言道:文无第一,武没第二。然而我却有兴趣对三位大诗家的杰作来个了断,评他一个状元、榜眼、探花如何?
直言不讳,李白《望庐山瀑布》美如飞瀑,气势宏大,但那只是青春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朝歌,他的诗美的单纯,也就是,你在看那最美的风景,风景因你的心态不变而不变,单纯的美,任由你遐想发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则是人到中年万事休,被贬的惆怅中,人生的失落里,忽然发现了另外一个天地,也许这就是苦苦追寻的,那个踏破铁鞋无觅处的“第二春”吧,从出世到追求入林,这也是一种悟的初始吧?白居易此后淡泊名利,是否这就是初始的萌芽呢?苏轼《题西林壁》,可以说是深入浅出,成竹在胸。人生的历练他从容不迫,庐山的云雾奇松梦里千回百回,理想和现实早已接轨,人在赴任的旅途,理性和观赏风景浑然一体,可以说是物在道中,道然已悟了。
冒味评述,不知有天,朋友,你以为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