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教室里溜达,看孩子们早读,久了,也觉得无聊,于是将目光抛向窗外,恰好撞见一户人家的丝瓜架,原来这里也有的,且还留有叶子和花朵,心底顿时升腾起一股亲切感。我一直对朋友唠叨着,关于南方和北方秋天的不同,而时常惦记着的就是老家院子前的那些花草,还有算得上精致的瓜架。夏日里,花也开得盛,粉色的、艳红的,还有白色的,一大朵一大朵的,会引来许多蜜蜂蝴蝶。还有,那架丝瓜,仿若也逼足了劲,一股脑儿地长了许多叶子开了许多花,慢慢地便有许多丝瓜从架子上垂下来,远远地望去,也煞是好看。假期里,在镇子上给孩子们上完课回家,时常看见母亲和村子里的婶婶嫂子坐在瓜架下纳凉,时间早了,自己也会陪她们坐坐,而听她们谈论着东家长李家短时,我又总会笑,母亲就会似恼非恼地说:“这小妮子,老乱笑什么?”
在家里,晚饭做得迟些。大家散伙之前,母亲摘些架上的丝瓜,谁家短了菜,就让她带回去,将就着凑合一顿。我不是很喜欢吃丝瓜,却喜欢看,远望近看,或者站在架子下。而最喜欢的,还是早晨,露水还未蒸发,叶子便越发显得碧绿,花朵也是明黄明黄的,偏爱这碧绿与明黄的搭配,从眼睛里给心底灌足了一股清新,再深深地吸一口气。我时常对我那些出生在城市里连麦苗都没看见过的朋友胡吹,吹家乡的大运河、河道两岸杂生却茂密的树、散落在大河两边的村庄、农家的院落,乃至篱笆墙猪舍等等,它们是如何如何的有原始村落的味道,不曾沾染半点城市的污浊。直到他们急了,一个个跃跃欲试,也想来品尝一下农家生活,我便喜欢又担忧了起来。那种清新是可以真真切切地体会,而那份小村庄才有的艰苦与辛劳却同样亦是真实的。然而,最终我还是想让他们能来体验一下的。
还有,这里的孩子吧。
掐指算来,我到张泾中学实习也有十多天时间了。从13号,随同学们一起拎了行李过来,打扫宿舍卫生,开会,去教室里认识那些孩子,到现在已经上完四节课,虽然都是些琐碎的事情,然而对于我却是感慨颇深。
我和在学校一样,如今坐在办公室里,也是很少话语。大多时间,改完作业,会一个人溜达着走到教室里或者站在教室窗口看一下孩子。站在窗口,我总习惯拿这里的孩子与我在假期里遇到的那些孩子作比较。我还记得,在刚刚过去的夏天,那些孩子的眼睛,总是充满新奇,或者是如水的清澈,是那样的可爱,又让人感动。然而,那样清纯的眼神,在这里,竟没有,取而代之的,便是不属于这样年龄的老练与成熟。或许,孩子懂事了,家长或者作为老师的我们都应该感到欣慰,然而我却总觉得,在孩子,应该还拥有属于自己的童真,那样的世界充满着一种美好与童话的境界,但是,它们却过早地被另外一些东西所侵占。
我知道我的一部分情绪是失望。相对于孩子,我也时常反省,自己在与他们同样年龄时,也很马虎,且有一种自傲的情绪在里面。或许,这些天,无论我实际上的行动,还是在心底有所计划的想法,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种苛刻。我总想让孩子能和我一起感动,感动于那些平凡的事物,而不是来自物质生活的富足带给他们的满足与优越感。却又不知为何,我总有一种怯生生的感觉,这种胆怯不是因为见了生人害怕,而是担心自己惟一还剩下的一点期盼也变成空想,所以当自己计划要做什么的时候,我总又是徘徊踟躇着。我很想问她,那开在墙角的花美吗?然而,或许她的小卧室,妈妈给装饰的鲜花要比那朴素的花朵美丽了几百倍几千倍。我也想问他,难道这个本子不能用吗?然而,或许他从书包里掏出来的都是爸爸从商厦里买的名牌笔记本。
很早以前就想给孩子们写点什么。我知道我还是一如既往地称呼他们“孩子”,就像整个夏天,我不停地对我的那些朋友唠叨着家乡的孩子。我知道我还是爱他们的。只是,前一种爱,爱得轻松自然,而后一种爱,则有些忧愁担心。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代课老师,每天都不停地在他们的耳边重复着“分数分数”,从课堂作业到家庭作业的简称“家作”,孩子们的面前,作业堆得像小山。或许,也只有当他们在面对我们这些实习老师的时候才敢哀求:“老师,今天的昨夜已经够多了,生字词就不要写了。”他们望着你的眼神总是充满着疲惫,那么,我要到哪里去找那如水的清澈眼神?孩子们刚学完沈复的《幼时记趣》,然而那种以蚊拟鹤鞭蛤蟆的乐趣怕是现在的孩子连想都是想不来的。更甚至,孩子的午休时间被用来考试。下课,从教室奔到食堂,匆匆地扒拉完饭,然后就坐到教室里等着老师发了试卷来做,做完试卷,紧接着就是下午的六节课……
未接触时,总不能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会拿起笔批判中国的教育制度。我记得在我读书时,总是很轻松,初一时,我们总还有许多时间自己写剧本,然后自导自演,更不用说其他的娱乐,虽然条件差一些,但是大家学得认真玩得同样开心。而在这里,有一天早晨,自己去办公室的路上,看见一个男生,个子瘦小,带着眼镜,正低着头走路。他为什么低着头走路?因为他背着一个诺大的书包!我当时就呆住了,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背这么大的书包?他的左肩膀明显比右肩膀矮了些,可能是书包里的书有时放得不整齐,而重量就全都集中在左肩膀的缘故,我猜想。我又想起自己读初三时,上政治课,在书本上看到的一幅漫画,漫画上画的就是一个孩子,背着像一座山一样的书包,还气喘吁吁的。当时,自己只觉得画这幅漫画的人太虚夸了,却不想,这种现象在许多年前就已真实存在,而且一直延续至今。我又觉得,这样的孩子很可怜,如果长时间这样下去,我想畸形的将不止是孩子的身体,还有孩子的心灵。中国,关于孩子承受不了学习的压力,而产生的悲剧还不少吗?
是的,我总想起家乡,那个在中国地图上找都找不到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也就是那样普通的村镇,我在那里生活了将近十七年的时间,度过了自己美好的童年,也度过了自己轻松而又充实的学习时光。我的那些伙伴,我的那些老师,我的勤劳而又善良的乡亲,他们不仅仅教给我知识,而更多的则是教会我一种做人的道理。那么,这些孩子呢?他们是否也能和我一起,放学了还可以肆无忌惮地在桑树林里转,随意地采摘树上的桑葚,然后丢到嘴巴里?而回家母亲会检查的。舌头先伸出来。很红?!谗鬼!做作业去……
2005.10
◆关于实习的三个关键词◆
●关于学校●
在教学《第一次真好》这篇课文时,我曾经告诉过孩子,关于张泾中学留给我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大,但是有一座亭子首先映入我的眼帘。孩子们都知道那座亭子叫“同仁亭”,亭子上所刻的对联就是明代进步思想家顾宪成(今无锡张泾人)所撰写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亭子建造得很别致,属江南建筑的味道,我喜欢古典的事物要多于现代,再加上亭子是依水建造,便更加喜欢,唯一遗憾的,就是河水不太清洁,所幸还生了几丛水莲,也有些紫色的花开放。
孩子们的感触当然不深,所以当他们听到我提起那座亭子时,他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那条不干净的河。与我一起实习的朋友也说了句玩话:怎么到哪里都躲不了臭水沟。这句话,我想大家都是明白的,当然是指元和校区沁园边上的“黑龙江”。后来的一些日子,我还总到那亭子里坐一会的。有一次回常熟,与琴川诗社的几位朋友小聚,听王平老师讲古典园林,讲到古典园林的建筑设计,倒是突然想到我们初一所在的教学楼,走廊并不是直通的,而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像古代大多私人园林,进门先看见一座假山,而更美妙的景象则都在假山背后。只是想来,张泾中学毕竟还只是一个学校,亦不能有什么可观的景象。
用来绿化与美化校园的树木花草,自然是每个学校都有的。张泾中学很小,但有许多桂花树,如此,在十月也让我们闻饱了那浓郁的香味。另外,中心花坛的左侧还有两株榆钱树,其中一棵年代稍久远些,上面还挂了一只古老的钟,钟面上锈迹斑驳,大概是建校之初用来打铃,只是如今都配备了电铃,也很少再用到。不过钟依旧挂在树上,我想也是学校发展的一个见证。
总之,校园不是很大,十来分钟便可将学校逛个遍,但是两个月的时间,似乎也未对它生有厌倦之心,我想大概是因为人的缘故,人的灵性给了它太多的生气与活力。
●关于孩子●
第一次,一行八个人从车子上下来,拎了许多行李站在学校门口,操场上正在上体育课的同学便都停下来打量我们(那天,也是请那些孩子过来帮我们把部分行李拎到宿舍的)。后来,许多天,经过他们的教室或者在校园里遇见,依旧能听到他们在小声议论:“这是实习老师。”孩子们的天性都是一样的,想起自己以前读书时,大概也是这般模样的。
我的指导班主任顾新老师领我去我所要代的班级时,还未走到教室,便听到雷霆般的掌声,倒让我觉得些不好意思,那天,站在讲台上语无伦次地说了一些什么,也不敢仔细打量他们,只是匆匆扫视了一下,然后从教室里出来,顾老师说,对孩子们不要老是微笑,应该还要有一点严肃的。开始时,我并不知道我们班级是初一年级最活跃的一个班。后来,去听语文指导老师蒋敏艳老师的课,坐在最后一排,孩子们都欣喜地回过头张望,旁边的女生还侧了身子,让了一些位置给我。孩子们是很亲切的,当他们知道我还要给他们上课的时候,他们便每天询问:“张老师,你今天给我们上课吗?”因为准备得还不够充分,每次都给他们一个否定的答案时,便会看见他们脸上失望的表情,我却想点他们的鼻子或者拍拍他们的头。
第一节课,开始时有些紧张,然而孩子们配合得很好,且所要讲的内容很简单,所以很快就恢复了状态,不过我依旧觉得我应该得特别地感谢那些孩子。
也有恼怒时,孩子们天性爱讲话,再加上都是一些活跃的“小分子”聚到一起,有一节课,他们就特别地皮,害得自己快喊破了喉咙,后来索性摔了粉笔,然后对他们说了一句很不得体的话:“人与人之间是要互相尊重的,你们尊重我,我才会尊重你,你们不尊重我,我自然不会尊重你们。”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孩子们虽然贪玩,但是懂得的道理却很多,我觉察到我的话语或多或少给了他们一些伤害,所以心底惴惴的有些不安。还好,孩子们并没有与我计较,他们依旧很亲切地与我打招呼和问我一些问题。
实习期快结束的那段时间,他们流露出了太多不舍的心情,还有同学托了顾老师来问我的生肖。我只是在给他们开班会兼送别会时,告诉他们老师喜欢读书,零用钱多是用来买书了,嘱他们不用买礼物了,节省了钱也去买自己喜欢读的书。后来,孩子们一起给我唱《同一首歌》,我的眼角有些湿润。有几个女生又私下里对我说,让我晚上去她们宿舍。那天晚上在她们宿舍得了几张照片,作为留念。
10号晚,一个人在办公室里,语文课代表突然走了进来,她把一个海螺递过来,然后对我说:“老师,这是送给你的。”我还来不及说声谢谢,她已经跑出去了。11号早上与孩子们道别,有两个男生尾随着我的脚步直追下来,然后站在楼梯上问我:“老师,你能不能留下来。”我摇头,他们失望地回去了。我另外带了一份孩子们的名单,一张很普通的纸,我想我会一直保存着,直到想不起他们的模样,我却还有他们的名字。
●关于老师●
第一天看到顾老师,她一头长长的卷发,浓妆,穿桃红的上衣与黑色的鱼尾裙,我在心底给她定义:花哨、妩媚、时尚,大概也是不容易接触的。而当顾校长宣读我的指导班主任是她时,亦犹如给我泼了一头冷水,心底颤颤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是,在接下来几天的相处,才觉得自己原是错的,顾老师面容上虽然冷淡了一些,然而却依旧是一个很可亲的人。刚开始时,实习生多少有些拘谨与无所适从,我又与顾老师不在一个办公室,平常交流的机会少,倒是她第三天就拎了一袋菱角来,让我们带回去吃。而在工作中,顾老师的耐心教导也占据大部分,总是在很轻松的交谈中,教会我许多管理班级与学生的方法。而在准备主题班会之前,她又将自己订阅的《班主任之友》拿来给我参考。后来,从顾校长那得知顾老师是电大毕业的,然而她却一直不曾放弃学习的机会,并且在短短的几年内取得了今天的优异成绩,在学校里也是很受到老师的好评。
另外,我的语文教学指导蒋敏艳老师是初一年级语文教研组的组长,有很丰厚的教学经验,自然,能做她的徒弟亦是我十分的荣幸。但可能是天性愚笨的缘故,竟一直发挥得都不是很好,大概也让老师每每失望,只是每次又都是她微笑以给我鼓励。在写《南方的雨》这篇小文时,记到江南留给自己深刻印象的有生性温和的女子,蒋老师也属这一列,很古典的一个女子,或许因为如此,她在教学上亦是细心细腻了许多,而孩子们在周记里写到初中生活时,也多写到:“总被老师语调急缓与轻重所吸引。”蒋老师是如此的。蒋老师不仅通过自己的教学来帮助我和指导我,她还推荐我去听语文组其他老师的课,甚至外校老师的一些课程。而在写教学论文时,她又给了我许多理论上的指导。
可能是因为都是女子的缘故,且学的知识大多相同,故而人的性格也是大致一样的,似乎都内敛与含蓄多一点。老师不喜与人客套,再加上自己的话也很少的缘故,除了备课前向她请教与上完课之后听她的一些意见,我们似乎也没有什么多余的话语与教学无关的。然而,不是关系冷漠,只是素来喜欢看别人笑,看到别人脸上的笑容,心底就会踏实与安静了许多,蒋老师是这样子的。每每上课稍有些紧张时,总能看见她端坐在教室后面,脸上微笑的表情,如此,任何东西都可以放下来了。
11号早上走得仓促,只来得及与蒋老师告别,顾老师大概是去监考了,最终还是未找到她。我们依旧是提着来时的行李,在学校门口等校车时,请一位老师帮我们拍了一张合影。他们都有与班级同学的照片,我却没有,一是怕影响他们复习考试的心情,二是怕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孩子们的感情依旧是很纯真的,而两位指导老师以后可能还会带其他实习生,慢慢地,或许把我们淡忘,然而作为属于我们仅有的两个月的实习生活,大概是这辈子都无法忘怀的。依旧,也想在此对他们道一声:“谢谢!”
200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