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评论>>排云直上鸣晓燕
 
排云直上鸣晓燕
  文 / 杨青松
                  

                        


                     —--读陈晓燕诗集《我打宋词走过》

    
    在北门公交站下车,右行是帽子峰下的峰前街,昔日韶关最高学府--韶州师范,就坐落于此,这也是粤北山城唯一幸存的老街。随意漫步街头,老屋旧街的紧挨中,突兀耸起一间间高楼,熙熙攘攘的摊档,摩肩接踵的过客,市井陋巷,仿佛岁月沧桑留下的胎记,一种异样的感觉作俑……,这陌生的街巷,依稀是人生某一个时刻的驿站,心中忽然涌起一种莫名茫然的情绪,散乱在身体内的某一个角落,默默,试着去梳理一下,岁月的流觞,怎么理都是一种惆怅……。
    脑海就这么泛起了一阵阵的涟漪,眼前幻化出陈晓燕的诗句:“我只想一寸一寸\唤你的乳名\唤醒一支桃花笛子吹响的清晨\轻轻将我在谷地里乱了的脚步\拉到你的身边……。为我写一首诗\就以梧桐叶为诗\为我谈一段琴\就以桐梓花为琴\细水长流的日子\我瘦成一个干瘪的字眼”(《村庄》)。思绪静静的泊在水面,如同一只折翅的鸟儿向远方眺望,有一种失落在寂寞中生长。这个时候,渴望,像一叶扁舟逆水,期待有一位艄公来荡浆,载我,回归梦一般遥远而又亲切的故乡。那青草池塘,老树毡房,父母祖辈,皓首白发,风霜垂挂,俨然一种慈祥,声声、句句呼唤:回家,回家……。泪水,溢出眼眶,情感瞬间迸发,是一种温馨拂过,似一样悲哀扫荡,在心灵之门聚集,拍打叩问,思念的情结,陷于纠结的沼泽不能自拔,乡愁,乡恋,驻足在这么一种感觉里,诗心交融,水银泻地的光华,欲眠的夜,不眠的心,悄然漫入每一句诗行。


    很有兴致读到陈晓燕的诗集《我打宋词走过》。和她会面时,才知她仅22岁丰茂年华,是韶州师范在校的学生,惊讶更是赞许。打动我的并不是因为一部诗集的出版,而是她对诗的理解,诗的挚爱,真正把自己生命的热情投入诗歌中,用心感受人生和真实倾诉,对于一个诗者,情到深处,妙笔流墨,从心底汨汨流出的清泉,最纯粹的吟唱是出之心境,诗至如此,已经没有理由不插上飞翔的翅膀了。
    对于读者,抛开个人对诗风及色彩喜好的各异,仅从诗的语言和营造意象的表达手法方面,陈晓燕已经能比较娴熟的运营文字,遣词造意。令我叹为观止的是她调配词句的手法,敢于在“语言情感双重冒险”的诗山峻岭上攀援,这是一险棋,亦是一妙棋,风光在险峰藏匿,需要大胆探究,如果没有扎实的“文学静功”(本人语),没有生活中的细腻观感凝结,谁可以“一寸一寸\唤你的乳名\唤醒一支桃花笛子吹响的清晨”,即使千呼万唤,也只是空谷相看四目茫,桃花潭水在他乡,让读者不知所以然。
     我们时常困惑,创作从何处落墨?这是一个诗者的起点,陈晓燕写自主的青春,写认为的爱情,写追逐的梦想,写自己人生的渴望追求,表明她对诗歌的理解是清晰的。诗歌乃联想的艺术,意象丰富多彩,在诗歌创作中,文字技巧只是花的托架,探究思想,触及灵魂才是人们审美的心花,不能本末倒置。直抒胸臆,诗意太淡,用意象排列制造语境,不乏诗意,但“诗眼”难求,读她一首诗:“我要搂着一朵菊花的清韵\枕着一只红枫的手掌\入住南方的一个下午\时光呵\关于某年某月的祭祀、嫁娶\连同一个贫穷的词语\轻拐一个弯就流失了\我的青春及思想”(《寓言》)。朦胧的语境,将人生体验隐藏在诗情画意中,前几句别具一格的“花托”渲染出气氛,为“我的青春及思想”画龙点睛铺垫的天衣无缝,诗的美感,诗的启迪不经意间散发出来,一缕缕幽香,从表象的感性向理性的深层蔓延,细细品味,似有余音缭绕之感。
     诗歌让我们愉悦,诗歌也让我们伤感。生活中,我们渴望把内心中潜伏的悲欢之情抒发,让情感在文字表达的意象中宣泄,并以此寻觅共鸣,却无从下手。 怎样才能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体验,营造出求同存异的语境,传输情感与美感呢?陈晓燕的诗颇能带来一些启发。“亿万斯年,风月无边\恰似这喧嚣染白双鬓,尽挣得\游子来愁\我晨拈琼楼,暮枕玉宇\吊玉壶在腰间,抵达\月色相融的夜晚\今夜,我用带泪的指间\轻轻一搅,便涣散了思乡一场”(《中秋短章》)。可以看出,作品主体情感意识与非固化的意象调度浑然一体,诗者对秋月这个陈旧话题的咏叹,先是白描历史,然后托借宋词介入其中,用近似柔美的画面构筑出一幅场景,在一愁的咏叹意犹未尽时,急转直下,突然又是思乡一场的涣散,情感的颠簸起伏最终达到了高潮,由静到动,由远至近,读者置身其中,沉浸在乡愁乡恋的凄美情调之境,从而完成了诗者对生活的诗性解读,文字的幻化转换功能令人扳腕。
     诗如其人,陈晓燕的文字已有相当的功底,腾挪执掌文字的灵性在诗作中可见一斑,这不仅是其诗的特色,亦是诗集中的亮点,在吟诵中,我们视觉中有柳暗花明的感觉。你看“枯萎的街道和老气横秋的路灯”让人在沉思间,“终于站成尽头一棵沉默的树了”。谁在黄昏“垂钓一地瘦瘦的凉风”。我很喜欢“在瓦背上一点一点布置青苔”的场景,看着一个女孩怯生生的像“石榴花探出墙头”,为“发芽的情节都在砖石里展开”感动,想起童年“提着一篮简单的生活走过”的日子,直到长大“看青春的坟头开满花朵”。那人世中“纯朴的辛酸,以及苍凉的温暖”铭刻心中。只是在“饮过秋天各具形态的忧伤”时,梦见“我在湖光的白波里,躺成一支柔柔的、青青的水草”,刻骨铭心的“用花开的声音想你”。我惊异一个小小女子,为社会的不公愤懑,竟不惜缚鸡之力,挥动小手,“冬天,她想掴城市一巴掌”。情不自禁为她内心的勇气和正义之举喝彩……。可以看出,她的作品在唐诗宋词的古风浸润下,有一种婉约绮丽的轻歌曼舞之调,似一个人孤独的抚琴吟唱,有一些诗作隐隐透出有徐志摩诗风的波影,这皆是得益于她的阅读收储和吸纳,读她的诗,如空山新雨后的清风,林中漫步的怡情,此起彼伏的鸟鸣让人欣然。
     然其毕竟初出茅庐,不足挂齿。正如桂汉标先生序中所言:“她的一些作品仅仅罗列了这一代年轻人群体生活习惯方面一些细节,缺乏对其思想内核的揭示”。我觉得,运营文字,遣词造意是她的优势,审时度势,是星星点灯,若过于追求文字的清丽和意象的独特,或多或少会喧宾夺主。个别作品采用多个意象排列,推理“诗情诗果”,未免难避平淡之嫌。似乎可以看出,她的作品在不经意间已有一种“风格”,这难免有些模式化,易造成审美疲劳,如果在这方面多加思考,多加用心,晓燕驾诗巡空,当可期待,这正是:峰前柳翠满晴川,排云直上鸣晓燕。

 



2011/10/29 7:11:51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9 篇︱已被阅读过 1030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2286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