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出生在瑶山,怀揣梦想的苗家女。我的童年是在压力重重的苦闷中以及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中度过的。读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在离家4公里的村小寄读。(7岁的我自己背柴,带米到学校自己做饭,那时候学校没有饭堂,也没有电,点的是煤油灯。)读初中时,每个周末得走5个半小时的路程回家。(周末学校不开饭,而且要回家带足一周的米和菜,学校饭堂不备菜,只负责给学生蒸饭菜。)在这样的岁月中,我学会了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身边的人和事,生活的点滴,人生的感悟,或直抒胸臆,或倾诉柔肠,或感悟人生。以瑶山人的眼光,把自已对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人的迷恋,写入作品。 象每一个文学爱好者一样,开始我只是把写作当成一种爱好,当成一种寄托,纯粹是一种自我倾诉,从来没想过要出书。正处于花季少女的我写下了大量的诗歌﹑散文。校园的墙报,学习园地,县广播电台等都成了我诗作的土壤。正是这些土壤让我心中植下的诗苗得以生根发芽。让我的校园生活洒下一路芬芳,让我的人生飘满了诗意的花瓣。
记得读书时曾被乳源县广播电台作为特邀嘉宾主持《百草园》节目。当时,坐在电台里朗诵自己的诗,那是多么骄傲多么自豪的一件事情啊!为此,兴奋了几天。出来工作以后,短诗《爬山的感觉》﹑《散步》等诗发表在迎鹏主编的《故乡的词典》一书里(中国文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后陆续发表了一些作品在韶关日报。
2009年,我有幸认识了广东省作协会会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乳源县原政协主席莫瑞福老先生。经他热情洋溢的鼓励及点拨以后,让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2010年,有幸加入了心中向往已久的五月诗社。得到五月诗社社长桂汉标老师的悉心指导以及鼓励,创作热情有了空前的高涨。在与众多诗友的交流学习中,获益多多,不再满足于个人空间的自我倾诉,让创作进入艺术更为自觉的新境界。近段时间,作品不断发表在韶关日报以及五月诗笺。其中《我是风》﹑《今夜,就这样想着你》﹑《爱的声音》等几首诗作还发表在泰国的《中华日报》。在我的作品中,很多是为宣传瑶山,扩大乳源的影响之作。如《桂花潭》﹑《九仙岩》﹑《必背瑶寨》﹑《南岭瑶族风情街》﹑《南水湖》等诗起到了很好的旅游宣传作用。《瑶家女》﹑《瑶山竹筒饭》﹑《瑶山彩石》等诗,读了让人对瑶山产生无尽的向往。《带翅的茅屋》以及《茅屋里的小女孩》。让人们更深入的了解当代的瑶山人。莫老,盘老,桂汉标老师等前辈,他们读到了这些拙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整理后可以出书,并鼓励我在学校成立诗社,培养更多象我一样怀揣梦想的瑶家孩子。
说真的,我没有经过系统的文学写作训练,此前我的写作,纯粹是出于个人爱好,很多作品或书写瑶山人再熟悉不过的一样风土人情,或书写一个瑶山人遥不可及的梦,完全信手拈来,没有加以任何的文学修饰。但在莫老,盘老,桂老师的多次鼓励和热情帮助下以及王校长的支持下,乳源县民族实验学校“遥遥诗社”于今年3月顺利成立,我被委以社长重任。诗社成立短短2个月,让我彻底改变了以前的想法,在这里,我看到一双双渴望的眼神,瑶山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无限的憧憬,让我无法释怀,无法拒绝。这不正是当年怀揣梦想的我吗?我开始感觉到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感。我深深的知道,对于很多瑶山贫困的孩子来来讲,告别破旧校舍,身处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只是开始,真正改变他们命运的是知识。
诗集《梦里呼唤你》分四辑:第一辑,带翅的瑶山。第二辑,天边那片云。第三辑,聆听爱的动脉。第四辑,凝眸山中百合。诗集以《梦里呼唤你》为名,我想,那正是我个人的写照。小时候,走出那座座连绵的山,是我的梦想。如今,能出这本书,不也是我魂牵梦绕的期盼吗?我在想,如果我的拙作能够出版,能够为这些孩子树一个榜样,能够把瑶山的土、瑶山的水、瑶山的文化、瑶山的人的纯朴、瑶山孩子渴望改命运的想法介绍到外面的世界,能够为外面的世界了解瑶山打开一扇窗,为这个贫瘠的地方带来希望的种子,让这些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话,我是愿意出这一份力的。也许我的作品还饱含青涩、文字还略显粗略,但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后这些孩子一定会写出更多比我更好的作品,学到比我更多的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和家乡。
这本书能顺利的出版,得到了县委书记梁健的关怀和鼓励,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凝聚了莫瑞福主席,盘才万老县长,桂汉标老师,王四请校长以及五月诗社冯春华,胡列志等许多人的心血。特别是桂汉标老师,为了帮我整理书稿,从凌晨一点忙到下午四点。莫老,盘老以及王校长,为了帮我筹集资金,半年来,一直在商讨。还有我的爱人,为了帮我整理有关资料,忙的不亦乐乎。我亲爱的孩子在深夜送上的那杯散发浓香的hello kitty。正因为他们的帮助,本书才得以顺利出版。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后的日子,梦仍在呼唤,我将书写更多更好的作品回报关心我的人和关注我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