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散文>>故乡小吃
 
故乡小吃
  文 / 邓秋船




    改革开放30余年了,人民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沃尔马、好又多、民润遍地开花,各色各样的超市、货仓、商场随处可见,花里胡哨的零食令人目不暇接,什么素水牛肉、香辣猪蹄、蜜饯薯干、酒鬼花生、开心果、锅巴、莎琪马、青豆、叫花子鸭、酒鬼鱼、哆崃咪、开口枣、可比客、好吃点、虾味条、黑芝麻糊……许多许多保准你连名都说不上。人到中年,按理也尝过不少哩,但能留下印记的,恐怕要数家乡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东西。
    我家乡在粤北的一个人口不出2.5万的小镇,15个村委会,黄烟、白果、板鸭、冬菇、腐竹是名闻遐尔的地方特产,至于那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小吃,令我难忘终生。
    麻糍,收冬后才做,吃到隔年春夏。
    晚稻收藏了,家家户户有糯谷,人力用砻碾出糙米备用。到你家时,井水浸泡糯糙米10来个钟头,起箩滤干,将米倒在大甑里蒸熟。搬出村里的公用石碓和溜溜光的茶树杆子12枝,洗干净,糯饭盛石碓,左邻右舍来齐12个男人,一人一枝茶树杆,边拉家常边舂糯饭。继而旋转着绞,你的杆给我,我的杆给你,交叉绞,周而复始。慢慢地,天南地北不分老少亲疏,交换了见闻润滑了感情,糯饭也变得又粘又韧又糯又香又结实。起出挑回家,拿菜刀切成一块一块,肉黄色、香喷喷的麻糍成品了,可吃了。备好瓷缸、草木灰,缸底撒一层灰,成品糍放一层灰铺一层,最上层加些干稻草,盖上板,来年想吃就吃。
    春耕或是“双夏”抢收季节,来不及做菜,就从缸里捞出麻糍,切成薄片,开水下锅,加点葱花、蒜苗、辣椒、芹菜等佐料,几钱茶油少许盐,滚几滚,清香爽滑,令人垂涎欲滴。也有人或炸或煎,佐料随意,不仅自家吃得开胃,还是待客的好食物呢。
    烫皮,回赠客人的礼品。我想,这跟城里卖的肠粉差不多。
    小时侯,知道一家三口,便可烫烫皮。预测近日秋高气爽,临睡前,挑井水浸泡一桶粘米,天不亮,将浸润了的米抬到祠堂廊角,大房左小房右有众磨,洗刷干净,一人握住早已用绳子吊好齐肩高的龙勾,勾入磨手,一圈一圈推,另一人抓着饭勺,连米带水一勺一勺往磨口里放。注意水的分量,水多了,烫皮太软,水少了,烫皮板结。家里准备好杉枝、烫簸箕、竹刀、斗笠,一锅水里三五几条杉枝,枝不见水,灶堂最好烧杂柴,火旺。簸箕里筛几圈茶油或花生油,把米浆薄薄浇在簸箕里,喜欢香辣的,撒点芝麻、辣椒、栀子汁、韭菜、八角,架杉枝上,锅盖盖上,5分钟揭盖,烫皮熟了。拿小竹刀往簸箕轻轻一分为二,铺在斗笠上,够6张便有人头顶一戴,送禾场晒去了。路远一点的,大概3个人家里、禾场来回送、晒,不累人,还沿途闻花香听鸟鸣观蓝天白云,呼吸清新空气,多写意啊!
    翻晒过程中,兴致高的人,可将半干湿的烫皮剪成小块圆形、菱形或长方形,三天后全干了,用尼龙袋装起,外套麻袋防潮效果更佳。这时,我们家乡仍叫生烫皮。什么时候想吃,行,在家的公公、婆婆院子里、屋角边,找几口土砖,铁锅一架,抱几捆柴禾将陈沙炒热,一手夹着双长竹筷,一手窝铲,完整的半月型一张或是剪成各种形状的生烫皮经热沙曝炒,厚度、面积长了近一倍,那个脆香飘逸,足以勾出路人的馋虫。阿公阿婆热情招手,不怕热气的忍不住尝尝,夸奖一番而去。茶油榨得多的人家,除炒的,还要油炸一些。不炸不炒的话,还可配上佐料,割点猪肉、鸡肾什么,水煮清蒸都十分可口。
    记得儿童时,到伯伯、婶婶、堂哥家玩,有做客(探亲)回来的,我近前翻看客篮,花生、炒豆、薯干、饼干都兴趣不大,特留意面上的烫皮,炒的当时吃点,炸的抽一张回去,跟奶奶分享。
    甜糟,番薯干加酒糟制成的副食品,奶奶的拿手好戏。
     家乡的番薯干不同别地方,红心也好,栗心也好,都不剥皮,只是洗净,削掉跟须、烂疤,切片条,到禾场上铺在垫席中晒它5天左右。干了,盛在大甑里蒸熟,还用垫席晒,至少7天才干爽。会酒的,酿苦酒,不怎么会酒的,酿甜酒,喝剩的酒糟此时可派上用场了。将洗过晾干的瓦坛子几个,一层酒糟一层薯干,盛满坛子,用半干芋叶或菏叶封住坛口,再压上火砖或木块。经年后,酒糟与番薯干相互发酵,酒里有番薯味,番薯里有酒味,风味独特。栗心甜酒味的,耐嚼有粉,余韵袅袅;红心苦酒味的,软绵中酒骨劲道,神清气爽。
    奶奶尽管双目失明,却心灵手巧,几乎每年冬都要做几坛甜糟,一家人吃着,微醉微饱,其乐融融。
     形似算盘子的大南瓜,我们那儿叫番蒲。作菜时,一瓣一瓣,像童便,从小到大我看了不免影响食欲。奇怪的是,若作成番蒲酱,我很喜欢吃。
    收番蒲时,吃不完的,别削皮,切成一串一串,晒干蒸熟,将花生、蒜头、辣椒、陈皮、生姜、八角剁碎,面粉或糯米粉适量,调和在一起,搓结实,作成圆角枕头形,一个2斤左右,重新晒干,番蒲酱出来了。日后,煎煮炸任你。有机会尝尝啊,保你感到跟吃臭豆腐、汤圆、火腿一样过瘾。
    推浆糍也很特别,有两种:当时吃的,扁圆形,杯口大,用蒸笼蒸熟即吃;留下日后吃的,不蒸,晒干袋藏。
农村都有烟柴,可割下来团成小把,熬灰水。晚上先将粘米浸润,第二天再淋灰水,让它慢慢吸收变黄绿色,滤干,磨浆。接着,下盐,注意别咸了,炼浆。起浆,倒在大簸篮里搓揉,直到抓一把能成形,便捏做杯口大一个,扁圆,数量视人多人少。蒸笼里铺一层蕉叶,糍耙装上笼,蒸16分钟就熟。日后吃的,作成一砣一砣,趁好天晒干,备用。想吃了,取一跎,一片片薄薄的切,蒸煮随各人口味,配料自拟。
    清明时节吃艾糍。艾苗、艾叶用处大,做月的妈妈都得用晒干的姜苗、艾枝烧汤,洗脸洗澡温中驱寒避邪补气。
    舂好糯米粉和艾叶,先煮粉串,三种原料混合搅拌、搓揉,捏成一个一个鸡蛋大小,中间加少许白糖和花生、芝麻,放蒸笼里蒸熟,香喷喷的艾糍就出来了。在黄坑中学读书时,去同学家拉着家常,随手抓一个绿油油的艾糍,一口咬下去,青碧碧的糖水喷上眼角、鼻尖,爽透心田,喜上眉梢,简直叫你想忘都忘不了。
    说到芋圆,更简单。将收落了水的芋头刷成半糊状,配些韭菜、芝麻、花生末、辣椒、芹菜,绞匀,把茶油烧至70度,一饭勺一饭勺下锅炸。成啦,又香又粉又脆,不怕油气可以吃个饱。
    乡亲们的创意丰富,各色小吃不胜枚举,也不限于我那个小镇。闲时,约上几个知己,或茶或酒,摆上一两样家乡小吃,推心置腹,海阔天空,绝对胜过神仙。伟大领袖毛泽东什么珍禽异馐没吃过,他照样钟爱韶山的红烧肉。
     如今,人们基本过上了小康生活,山珍海味吃遍神州各地,面对包装精美的各类小吃,孩子们也变得挑剔起来。大人呢,钱袋胀了,多往超市买零食,懒动手了。那些祖辈传承下的地地道道的农家小吃,离我们越来越远,快成奢侈品喽。
    我在想:买的嘛,是商品,厂家难免加些名目精巧的色素、味精、添加剂;而家乡小吃,都是自己种植的地道粮食,手工制作,自然环保纯天然,追求的人越来越多,该有生命力吧。近日,在老乡那里喝酒,听他们说,随着白果的声誉日益广泛传播,到坪田去游览的人不断增多,物以稀为贵,家乡野生“那”一个都卖到1元,“龙爪”(涩桕)4元一斤,芋圆8元一个,呵呦,乡亲们致富门道更广阔了!
2011/11/1 1:49:23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1 篇︱已被阅读过 561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9162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