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平常的周末,我在结束了排球训练后拖着疲惫的身影来到了北区音乐楼的洗手间。出来的时候,撞见了一位拾荒的阿婆。出于好奇心,跟着她走进了楼道里面。为了不让她注意到我在观察她,我假装在旁边的宣传栏上寻找些什么。
分明就是她,一个门牙不知所踪的老阿婆!“阿婆本来就很瘦,脸上很黑,眼睛深凹,手也很黑也很细。她的手指头很脏,因为她总是伸手去翻垃圾桶里的垃圾……”
第一次接触到“江永强”这个名字,是在第十二期《地平线》杂志上看到他发表的这一篇文章《一个门牙不知所踪的老阿婆——谨此文献给韶大的师弟师妹们!》拜读了江永强师兄去年完成的这篇文章,联想到今日发生的“小悦悦事件”,总能让人想到拾荒者身上所体现的人性光辉的一面。曾几何时,他被这位拾荒阿婆精神感动,在中文系系刊《蓓蕾》发表了一篇文章《自由》:阿婆的心是自由的,人是独立的;七十多岁的老婆婆如此,我们如何?——谨此文献给世界上受苦受难的人们!
“你瘦小的身躯是用钢铁铸造,坚强地让世人羞愧!”请允许我引用冬原诗歌《拾荒的女人》中的一句诗,在我看来,我在文章中邂逅了这位78岁高龄老阿婆,今日又在报纸上阅读到第19位路人——58岁的陈贤妹。社会赋予了她太多的舆论压力,她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女人!现在,媒体翻天覆地的报道和采访使得她不得安宁,即使她被企图挽救小悦悦仅存的一线生机,残酷无情的社会还是把孩子的生命带走了。“那个眼神,我现在也会想起,印象很深,很心痛。”
陈贤妹再也不敢去小悦悦被碾压的地方了,那儿对她来说,很难过。做好人当然也不容易,当“陈贤妹”这三个字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代名词时,面对突如其来的改变,陈贤妹显然措手不及。她害怕看到媒体的闪光灯、镜头和话筒,害怕别人对她指指点点,评头论足。她不怕被人讹,那是因为她的内心还留有对人性最美好的看法。18位路人可以为自己的淡漠找到相关的借口,此时这位女人的回答只能是:“我不怕被人讹。我反正没讹别人,也没有人讹过我。报纸上说有,但我不识字,不会看报纸。”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18位路人可能都是接触到媒体的报导,在内心对于这样的突发事件有一定的戒备心理。或者,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有被讹过的经历,感叹好人难当。少管闲事为妙。当一个鲜活的生命放在眼前,躺在血泊里,还有时间去考虑吗?看来,人的思想单纯在一定的方面是有所作为的,世界上不是缺少好人,而是人人都爱思考,爱当聪明人。不想当好人。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可以做到的事情,其实很多人都可以做的到。或许陈贤妹没有手机,可是路人甲乙丙有啊,拨打120真的那么难吗?这只是个愿不愿意的问题了。
陈贤妹也跟老阿婆一样瘦瘦地,却能够坚强地让我们也无话可说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