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评论>>追梦的觉醒者——浅议桂汉标理论命名的宗教意识
 
追梦的觉醒者——浅议桂汉标理论命名的宗教意识
  文 / 桂汉标
  
       【青年评论家杨青云先生2007年10月应邀来到韶关  参加第二届东南亚华文诗人大会,受到五月诗友的热  情欢迎。会后他为五月诗人写了一些评论,其中也为  我的两部诗论集写了这篇文章,现转发于此,供诗友  赏读,也以此表达对杨青云先生的诚挚谢意。】

  
    写这篇文章得感谢“韶关东南亚华文诗人大会”的邀请,使我第一次与诗家,评论家,全国著名诗人,韶关五月诗社社长桂汉标的深入接触,有机会阅读了他的理论专著《诗是一种宗教》,以及由诗人编著的韶关五月诗社20周年评论集《永远的梦之旅》,《访梦录》等有关资料。在通读这些作品时对我大脑印象冲击力最大的词是就是“梦”了,还有诗人的散文诗也写有《梦》和《追回岁月那蓝蓝的梦》。按诗人说《梦是人生最美的意象》:五月诗社从它成立的那天起,诗社成员就不约而同的把梦作为共同的“图腾”与象征,从诗社成员第一本由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获奖的诗合集《五月,多梦的季节》开始,到以诗社成员作品为主的粤北地区诗合集《梦是唯一的行李》。与澳门五月诗社合集中的专集《守望人生之梦》,到后来诗社新涌现的五位青年女诗人合集《五彩梦帆》,诗社20周年的诗合集《梦染青山》,20周年评论集《永远的梦之旅》……光从书名上读者就可以对五月诗社这一群追梦者的心灵图像与不懈追求有鲜明的印象和认知了。的确,梦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梦是愿望,梦是理想,梦是追求,梦是永远可亲可近而不可及的远方。
    以上引自这么多的“梦,”它是可亲可近而不可及的远方。那么,这个远方有多远?——“25年前我倡议组织起来的粤北五月诗社,历经物欲商潮的重重冲击,至今仍风雨不减地坚持正常活动。在五月诗社25年的追梦历程中,不仅得到了霍英东基金会和铭源基金会的亲切关注与热诚赞助,也得到海内外众多诗坛名家的关心,指导及帮助……在五月诗社顾问韦丘先生的指导下,五月诗社的中青年诗人骨干担负起两个基金会委托的具体工作,把诗歌事业与希望工程结合起来,除具体推动几十项希望工程的兴建外,还致力于许多让新诗更广泛地走向群众的工作,与公共图书馆合办诗歌活动日,设置粤北诗画廊,协助组织辅导100多个校园文学社团开展活动,坚持12年连续举办40届校园文学夏令营,涉及韶关、清远、河源几个市及江西大余、宁都,湖南彬州、汝城等县市6000多名大中学生进行新诗走向课堂的实验。五月诗社20多年的不懈拼博在红三角地区引发了广泛影响及相关效应,带动和促进了粤北,湖南,赣州的文学创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去年由铭源基金会赞助编辑出版了包括24部个人短诗选的中英文对照《红三角诗丛》,包含11部校园文学新秀处女集和一部韶关9中新诗实验基地作品合集的《红三角文学丛书(第七辑)》。两套大型丛书,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红三角地区诗歌创作的实绩及美好的发展前景。”
    “诗啊,你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具有如此之大诱惑力?我首先想起了宗教……查到了宗教一词不无贬义的解释: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饰的反映,要求人们信仰上帝,神道,精灵,因果报应等,把希望寄托所谓天国或来世。这并不是我心中的宗教。我理解的宗教是人人所需要的精神家园。我理解的宗教是一种纯粹坚执的信仰。”
    以上引自关于五月诗社25年的风雨历程,以及诗人阐述诗与宗教的关系。按桂汉标的执著信仰“宗教仿佛是大海最深处底部的平静,无论在海面上有什么样的惊涛海浪,这底部仍保持着平静。”(英籍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顺着诗家对“宗教说”的层层阐述不难发现一个忠实虔诚的诗歌信徒告诉你,诗歌自身的本质内涵——诗是安居的源始形式,是真正让我们安居的东西。从最本源和最终极的意义上审视:诗,的确是一种让人平静的宗教。作为宗教的诗,同样是客观世界的曲折反映。它用最朴素的文字揭示天国的奥秘,它用最感性的话语倾诉最深沉的冲动,它用最优美的意象表现最纷繁的情绪。诗本身就是一个偶像,一个幻影,一个可以把天地人间所有的美感凝聚显现于人们心目中的光环。
    在当今诗歌渐渐趋热的时代,有两个非常坚挺的词就是“文艺复兴”和“唱响诗歌”。“文艺复兴”是刘军宁提出立刻引起激烈争议。“唱响诗歌”是由《中国新诗年鉴》发起在东莞举办的一次声势浩大的诗歌活动,很快引起文坛关注。至少这些信息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那种熟悉或陌生的文章面孔中已经具备了与人类精神面临一次严峻考严的阶段。无论是文艺复兴还是唱响诗歌,近年来关于五月诗社的信息也渐渐了解不少,而大部分来源是有韶关温阜敏教授所提供,使我对粤北文学的人文背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粤北诗人的创作应合了时代发展的脚步,是踏着改革开放的鼓点应运而生的。无论是唐德亮、桂汉标、温阜敏、冯春华、黄海凤、邓维善、饶坚、邓妙蓉、赵婧、李国荣、唐小桃、张凌、虞永新、于俊颖、还是欧运通、成坚、罗瑞玲等诗人作家,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与参与所吟唱的诗句,都反映出他们在红三角这块沃土上积极参与生活,热烈感应时代呼唤,深情体验人生经历所倾吐的个性心声。相对而言我发现这些年的粤北文学研究远远没有对粤北文化的研究那么热烈。虽然在文化的总体下也会涉及到对文学个案的分析,但对于一个有着多年发展历程的红三角革命老区,如何总结和探讨粤北文化的历史经验。从这一意义揭示粤北诗坛的背景,完全不在于它的地域性如何,重要的是它的现代性作用。粤北文化的转型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同步进行的,也就是从传统型文化向现代型文化跨越的追梦精神,在这里也可叫“五月精神。”是五月诗社的诗人们把这种文化跨越根植于红三角地区这一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中。在艺术上,在纯粹的文学性意义上认定文学的宗教为何物?或是诗的宗教,它是一个非常复杂又微妙的概念,它即显得笼统抽象,实事上又非常具体细化。说到底诗歌的宗教就是文学之魂对我们理想之光的唯美投射,这种理想之光应该是人类心灵一种隐秘的奢侈审美,它决定文学的本性总是关乎精神上的,它虽具有梦想诗化的审美功效,可是我们在诗歌语言的表达上却把真实的心灵图象在超越灵魂边界和精神限度上,一夜之间就演化成消费时代的欲望诉说。这些触击当代底层民众,揭示生活困境和无法更改的境遇,看上去是与现实主义一脉相承的,但从本质上审视——
    在粤北这块富于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上,红军曾留下长征的足迹。陈毅元帅曾写下豪迈的《梅岭三章》。北江纵队游击健儿曾拚杀于黎明前的黑暗……“几十年后的今天,革命有人不认识了。”而来自革命老区的儿子,韶关五月诗社的诗作者欧运通却没有淡忘这一切,他以火一般的激情为读者奉献出发自心灵的歌《老区印象》。作者怀着一颗“真诚地寻找”光荣革命传统的心,从城市的高楼中走出来,重返曾经“竖起愤怒的阳刚之气和正义的钢刀”的粤北地区,一方面“隐隐约约犹见硝烟洞穿的(苏维埃旧址)残壁上渗着滴滴苍凉,”看到了老区“很有份量”的“一身正气。”另一方面却发现今日的老区依然披着“破烂衣裳,”“卵石铺的小巷又脏又臭又瘦/欢笑回避健康/只有现实不回避,”感慨还有众多的“不知世事的来/不知世事的去”的“愚昧无知。”作者按奈不住一腔忧患急逼之情,向老区人民发出振聋发馈的呼唤,“这不是你们几十年来苦苦追求的日子吗”让“诗意很绿的老区”长出“摩天大楼和机械化的日子。”真情实感是诗的生命,只有忠实地反映生活,不丑化,不夸饰,才能把诗写得真实而深刻,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老诗人韦丘在谈到《老区印象》时说:“之所以这组诗震撼了我,是因为我有我写老区的条件,也写过不少粤北老区的诗,但我觉得他有他的角度,他的语言,用现代人的观点审视老区……他是站在时代的高度去俯视老区的。因此宏观微观都做到了。”
    无论是桂汉标对《老区印象》的评价,还是韦丘的评价基本上都暗合了思想与情感的蕴含。文学作品总是要有独特深刻的思想指向,关于《老区印象》它的审美指向所投射的内在性构成与情感构成的意蕴,是创造出一个地域文化的语境魅力,这就是粤北文学的价值所在。当然让我们现在再写“老区印象”肯定不会再出现“破烂,”“苍凉,”“愚昧无知”等等不协调的语镜色彩,应该强调更质感更鲜活更本真的感觉经验,或是让我们的体验回到事物的本身,回到老区的灵魂之中。当自身的经验并非是一个封闭一已的时候,我们对老区的大爱或是大恨应该是文学批评一个最初的出发点。——这是一曲饱含热辣辣感情“火的歌。”矿工是地火的开采者,他们常年累月“在潮湿的巷道里爬行,”“在煤尘飞扬的掌子面,”“一斗车一斗车地来掘炽热的岁月,”工作条件异常艰苦。但是矿工是真正的强者,“他们斗牛士般嘲笑命运,”他们深知“只有不断地扩展不停地掘进才有人生真正的价值。”因而他们敢于直面“艰辛得大山也流淌深情的泪”的现实,发出“坦荡真诚豪爽自信”的笑声。作者汲取近年来诗坛兴起的“生活流”诗作的长处,选取许多生动独特的细节,以白描手法用通俗而富于韵味的语言抒写矿工的高尚情怀。同时作者又摒弃近年来某些诗作着意渲染的孤独,空虚,颓废的灰暗调子,诗中始终洋溢着昂扬的正气。这组诗(《为烧的岁月干杯》欧运通)有别于过去那种一味拨高,以几句口号式的豪言壮语取代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廉价颂歌,从而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引起人们的共鸣。
    桂汉标的诗评文章一贯不端架子,不做样子,在他谈论某一话题时,以通透明澈的学术态度来层层阐述自己的独特视觉。你完全在这类文章中找不到那些半生不熟的句子。恰如武侠小说中的内功,他不是使用什么刀枪大炮,而是潜入到学术智慧的深层领域,用他敏感的心灵与世界进行交流和对话,对诗的宗教信仰使命感去广泛地探讨人类文明思维的触角,提供独特鲜活的理论命名——“诗是一种宗教。它包含了我们的精神,充盈着我们的感情,显示了我们的追求,安放着我们的灵魂,展现了我们所有的人生之梦。”
    桂汉标把诗看作是一种宗教,以及精神,感情,追求,灵魂等元素,最后归结到“所有的人生之梦”中。从表面上看他的“宗教说”既有对诗歌审美的独到研究,也有对人类文学史背景的经典阐释。但从形而上抽象的诗学命名看它的核心“光环”,是把中国诗学的发展脉络作出翔实而严谨的研究基础上,提炼贯穿文学界所感到的焦灼性话题。而在这里所指的“焦灼”是诗人一种“纯粹坚执的信仰。”诗人的这种“纯粹坚执”与他阐释的命名视觉不作玄虚蹈空之论,而是通过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理论修养,将诗人的身份常常与作者的多角色转换相统一。这样的理论命名在当下称得上是学术智慧的精神冒险,但也是中国诗学理论与文学界一项不可或缺的可贵学术资源。
    诗家在《请理解觉醒者的心声——读“新潮未必脱俗”》:在我们这个被封建意识紧紧禁锢了几十年的国度,人们常常发出“做人难,做女人更难。”的悲叹是很有根据的。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妇女深受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压迫,和一整套封建道德的约束,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人身自由,只能随人摆布,充当宗法社会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工具。就是在推翻封建压迫已近40年的今天,封建的陈腐观念还在继续毒害和束缚广大妇女的身心。作为生活在80年代的女青年诗作者,虽然自身难免仍有封建意识的束缚(这是毫不足怪的,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消极的落后影响)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和力图挣脱这种陈腐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并且以她当今女性心态的洞察和自身的深刻体验,怀着深厚炽烈的真挚感情,写出了当今女性“酸甜苦辣”的内心世界,呼唤女性的独立人格意识和创造进取的时代精神。对此一鸣不加赞扬反而说作者“并未跳出封建传统观念的窠臼。”确实过于武断,也完全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这是诗家桂汉标用笔名“伍叶”发表在1988年第3期《作品与争鸣》,原载《当代文坛报》上的一篇反批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到诗家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文本涵盖的具体内容实实在在证实着“微观而不微小,独立而不孤立”的诗学立场。在坚持中国传统文论阐释的同时,也注意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发展的最新步伐。作者是将一些厚重的理论语境运用到批评实践中。如桂汉标在论述黄海凤、邓妙蓉、成坚、钟淑萍,陈玉春等评论中更好地进入了诗人,作家的创作主体中,知微见著,准确而全面地把握了每一个复杂的精神个体。同时这些评论也注重批评的独立人格,既不盲从学术界对这些诗人,作家已有的定论,也不因为与这些点评对象的私人关系而放弃对作品的“实话实说。”无论是肯定反思,还是解剖批评,都是建立在学术发现与提携推荐的基础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列斐特就明确指出:“任何理论文本都不是指向它自身之内的客体,而是指向互文本。文本语境的意义不是指涉的事物所决定,而是由我们相关的理论视觉来扶助阐释一个观点一个理念,使读者更清晰更明了原著的审美功效。”
    桂汉标在点评陈玉春的长篇小说《女性的迷恋》中写到:读陈玉春的小说究其原因是获得了同性恋这一陌生生活方式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这部小说在营造情感氛围,人物心理描写和文学语言运用诸方面确有独到的艺术感染力。因此阅读陈玉春的小说是一场精神独特的审美体验。小说作为侧重描写的一种艺术讲究整体的氛围感,能增强对读者的感染力。这种氛围往往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渲染出来,其氛围的浓度也往往与抒情性联系一起。随着作家细腻的描写和娓娓叙说,让我们沿着主人公苏红等人的心灵轨迹,进入一种既纯美清冽又凝聚重忧伤的氛围中,心弦被一次次拨动,与书中主人公同悲同喜,体验人生况味。
    桂汉标的诗评文章不但写得精彩厚重,而他的小说评论也写得令人振奋,恰如其分。把理论视觉尽可能激活与文本有关的互文性理念,这就向人类的知识结构提出严峻挑战。因为既是一个见多识广博闻强记的人,他的大脑思维记忆能力也毕竟是有限的,无法与浩如烟海的全人类精神文化相匹配。从这一角度阐释桂汉标的理论审美,无论是他的小说评论还是诗歌评论都是与诗人的宗教意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桂汉标的这类评论文章与时下那些多是剑拨弩张的文艺理论相比,他的文本内质是平实理性的,但这并不妨碍大众文化与日常生活审美的理论冲突。透过作者笔下的理论视点,随处可折射出诗家评论家桂汉标的悲悯情怀。正如史怀泽说,一个有思想的评论家他必然会体验到像敬重自己生命一样敬重所有的生命意志,只有体验到这些生命价值的伦理世象,你才能拥有自己的独特理论视点。从而人必须要敬重生命本身就包括这些能想象的理论德行——爱,怜悯与奉献。因此我们必需摆脱那种情感的迷茫,走向淡泊来消解生存本身的冷漠与残酷,并努力用执著的宗教意识来抒写我们人生的华章。

                             (2008年1月20日)
2009/7/30 20:18:36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1 篇︱已被阅读过 868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4392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