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初冬,刘虹来了,这是她来到广东20多年来第一次来到粤北。丹霞山、南华寺、韶钢等粤北的名山胜景、知名企业都是她流连的地方,而最让她难忘的,是和韶关的诗友们有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
刘虹是带着她的诗来的,《打工的名字》、《致乳房》、《沙发》、《向大海》等被海内外媒体广为转载的名篇,在韶关的一间小餐馆里再次被诵读。刘虹说,她不在乎游山玩水,而在于和粤北的诗人们交流。于是,她提早一个星期就和邀请方说好,一定要和韶关五月诗友们作一次诗的交流。
●从诗歌中起步●
刘虹生长于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深圳新诗研究会副会长。1976年开始在《诗刊》、《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作家》以及台湾、香港、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海内外报刊发表作品。出版了六部个人诗集和一部文集。有数十篇作品入选海内外50余种重要文学选本和中国年度诗选。曾获第七届广东省鲁迅文学奖、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等。在这些光环的背后,是刘虹在广东20多年奋斗中留下的智慧与汗水。
1987年底,伤寒重症初愈、身体极为虚弱的刘虹,草草收拾了行李:右手一只小皮箱(内藏一本《里尔克诗选》),左手一只编织袋(装有一个300W小电炉),茫茫然登上南下深圳的飞机,开始了生命的漂泊……
300W小电炉伴刘虹在深圳过了两个春节、煮过三年方便面;而里尔克诗集,则成了她最初描写深圳的作品的题记和引言的来源。在不到一年时间便换了三个单位打工的艰难日子里,是行囊里这本薄薄的诗集,给刘虹疲惫的心灵以抚慰;这束智慧之光,穿透半个多世纪俗欲纷披的世界,烛照苦难,引领精神,在弥漫的孤独中给我以相互印证的愉悦“冷藏过的心好似探案小说的情节/还未展开,便无数次地设计结局/不,你不必每个夜晚临渊歌唱/清晨醒来,或许正逢花期/相信最后相许的时刻将会再生/尽管知道,我是你开满鲜花的墓地”(《最后一次》)
这是刘虹众多好诗中的几行,这几行诗一定程度地代表了她的女性意识和诗性特色。
刘虹说:如果一个人选择了诗,不仅仅是选择了一种言说方式,而是选择了一种生存方式。因此,诗写者最终的问题,也许不在于“写什么”,甚至也不在于“怎么写”,而是你自身“是什么”——喷泉里喷出的是水,血管里流出的是血。还是那句老话:追求诗品与人品的统一。诗写的历程,首先是灵魂熔铸的历程。我始终看重作品所体现出的心灵的力量、人格的力量,以及对价值立场的自觉坚守。作为女性诗写者,我秉持“先成为人,才可以做女人”的存在逻辑,不在诗写中把自己超前消成“小女人”。追求大气厚重的诗风,贴地而行的人文关怀,理性澄明的思想力度和视野高阔的当下关注。
●诗人应有社会责任感●
韶关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歌历史,张九龄、廖燕等历代诗人传唱着诗的粤北。近30年韶关诗歌更是长盛不衰,让海内外诗人学者将韶关称为“诗城”。
已经坚持诗歌创作30余年的刘虹,具有独特的诗思敏锐性和批判力、思想力。她的名字早就为韶关诗人所熟知,她的作品一直被诗友们所研读。参加交流活动的桂汉标、邓妙蓉、欧运通、胡列志、虞永新、张宗君、张凌、罗明生等诗友都读过刘虹的诗,他们认为:刘虹一直以一种直面人生的态度写诗。不做作,不标榜,敢爱敢恨的诗人气质,是值得所有诗歌爱好者学习的。
那些年,在竞争激烈、动荡不安的生存环境下,心藏文学梦的刘虹难以捕捉诗歌写作的灵思,但还是近乎本能地寻求着精神生活的氛围以及心灵的交流,在肉身沉重中竭力昂起头来仰望星空。她作为骨干或发起人之一,在深圳先后参与了几个著名的文学社团的运作活动——深圳簕杜鹃文学沙龙,深圳书城读书沙龙,以及深圳新诗研究会。这些民间文学社团通过对人的精神呼唤,努力营造高雅文化的氛围,无疑给特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砖瓦;同时,也给了快节奏生活下的孤独心灵以交流沟通、相互激励和群体的温暖。
刘虹还记得第一次参加簕杜鹃文学沙龙活动的情景——那是1989年3月阳光明媚的一个早晨,20多位会员汇聚特区报门前乘车,去东湖公园举行诗歌朗诵会。在车上,沙龙负责人把她热情地介绍给大家。掌声中,刘虹在特区流浪了一年多的孤苦心灵像“找到了组织”一样,分外温暖。湖畔的朗诵会气氛非常热烈,大伙儿争先恐后朗诵了自己的新作。从朗诵时的自我介绍中,刘虹得知他们都是真正的打工者,有的在工厂流水线,有的在建筑工地,有一位甚至来深圳个好几个月了尚未找到工作,但仍然按时来参加沙龙活动。我对他们虔敬于诗歌的性情非常感动!
刘虹的作品早早已为国内外诗人所熟知,代表作之一《打工的名字》,写在2003年初、中央关注农民工的文件下达之前数月。《绿风》诗刊发出后被中央电视台、《诗选刊》等10来家报刊转载、选播;评论界称之为“良知的力作”。
另一代表作《致乳房》,是她被疑为乳腺癌动手术前夜写的,堪称深刻的女性生命体验之作。《星星》刊发出后即被《中华文学选刊》、《诗刊》、《澳洲新报》等海内外10多家重要报刊转载,诸多评论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是“由性别出发抵达了人”的言说。
初冬的韶城,因为诗的交流而洋溢着春的温暖。和刘虹同来的老韶关人唐溪,不但在会上诵读了诗,他更说:客居的心,只有游子明白。孤独的诗,只有在诗群里才能活。
刘虹,这位守望灵魂的诗人,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原载2011年12月10日《韶关日报》周末版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