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二十年之后,再次较为集中地阅读女作家王莉的小说,感到分外亲切与高兴。
二十年前,当王莉还在粤北阳山县工作时,给我寄来了《山里来的阿梅》等清新动人的小说。那时我在主持粤北唯一公开发行的文学杂志《南叶》的编务,于是发表了她的这篇小说及随后寄来的一些作品。后来,她与爱人一起调往发达地区佛山工作,其间因我被迫离开为之耗费十五年心血的《南叶》岗位,与她只在佛山南海市文联办公室有过唯一的匆匆见面机会,她的作品读得少了。前年,我主编面向“红三角”老区四十多所铭源希望学校师生的文学小报《红三角》,为丰富版面,给各校文学社团成员提供较高质量的文学文本,我再次向王莉约稿,她一下子给我寄来了本书中的《松手》、《蓝鼠》、《小雨》等好几篇作品。由于小报篇幅所限,我只选发了其中《松手》一篇。其余几篇我推荐给了当时筹办中的《关东作家•红三角文化》月刊,本已决定采用,后因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该刊无疾而终,王莉的小说连稿子也再没回到我手里。为此事我一直心怀愧疚,但也无可奈何。好在前不久一位文友委托我代为编一套文学丛书,我郑重推荐王莉的小说,经那位文友联系,终于有了这本小说集《走过红地毯》的出版。本书付梓在即,王莉发来手机短信,要我写个序言。因近期工作多且繁杂,大部分时间在“红三角”山间奔波,没时间坐下来静静品读王莉的这些小说。不过其中大部分作品先前读过,虽已过去多年,但在脑子中的印象依然未被时光的流水冲刷干净,因此再匆匆读一遍,写些读后印象以不负文友的信任吧。
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王莉的小说,不管是短篇、小中篇,还是长篇,其作品的主人翁都是女性。这本集子中的七部短篇,写的也都是当代女性:既有从小生长在城市的职业女青年,也有从边远山区走进城市打工的农村姑娘。她们的性格不同,职业各异,生活阅历与人生道路也不一样,但有一共同的特征是:在当今现代化的时尚潮流中,这一群年轻女性都处在各自不同的灵魂博弈之中,在新旧观念的碰撞中闪耀出各自鲜明、独特的人性光彩。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主要任务的文体。如何塑造出既有鲜明时代特征又各具个性风采的人物形象,是决定一篇小说成功与否的关键。二十多年的开放改革,随着西方思潮的不断涌入国门,以及内地各阶层人们在经济转型期产生的各式新潮观念的影响,文坛对于过去耳熟能详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已很少提起了。但读完王莉的小说,我却禁不住要重温革命导师恩格斯的经典论断:“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致玛格丽特•哈克奈斯》)纵观王莉的小说,正是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基本原则而创造出来的艺术结晶。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大转型的时代。这个时代最突出的特征是:国人期盼了千百年的现代化追求,在改革开放大方针指引下,正一步一步地变为现实,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观,人的精神空间也有更大的自由度及拓展度,但现代化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正逐渐在各个领域呈现,西方流传已久的各种“现代病”,表现在国内的不止是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城乡失衡、两极分化等等,伴随而来的还有物欲横流、金钱至上、道德失范、犯罪上升以及焦虑、抑郁、狂躁、无聊等各种心理患疾丛生。在历史现实中一向处在“弱势”地位的当代女性,面临的各种社会、工作、生活、家庭等问题,构成了一幅异常纷繁斑杂的时代图象。处在这个典型环境中的当代女性,在王莉的小说中得到准确生动、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划。在她的笔下,不论是从县城走进高校深造的少妇阿梅,还是在都市人潮中游走的“蓝鼠”婉儿;不论是在丰裕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中陷入焦躁无聊精神困境而走向小山村追寻青春梦幻的小雨,还是从山村走进城市高干家庭,目睹种种假丑恶,感悟人生真善美而拒绝诱惑,毅然走过红地毯,重返宁静平和生活的小保姆小竹……无不栩栩如生地呈现于读者面前。这种艺术效果,除了细节描写的真实、细腻、丝丝入扣之外,应该说主要得益于作者把每一个独特的人都置身于真实、典型的社会环境中加以描写与表现。如果没有对高校师生追寻新潮观念、自由展示个性风采的环境描写,能凸现出阿梅灵魂深处对传统女性与个性解放追求的茫然、挣扎与痛苦吗?在《蝉》这篇小说中,如果不把打工妹小婵嫁入一个城市公务员家庭,置身于那个从骨子里轻视、排斥“乡下妹”的家庭氛围中,能表现小婵因物质生活的改变而产生心灵巨变,从传统道德意义上的“良家妇女”,不顾一切挣脱束缚,扑进深不可测的商品海洋中的“叛逆者”形象吗?……我非常赞赏王莉小说中对当代都市生活方方面面细致真实的刻划,这种典型环境中呈现出来的当代女性现象,不仅是真实可信的,也是生动鲜明的,而且具有了批判的锋芒与思想的深度。这些人物形象,让我们更清醒地理解当代生活与现代人生“二律背反”的悖论,反思现代化时尚潮流中建构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与逼切性。
近些年十分活跃的京城学者孟繁华,在《众神狂欢》一书中谈到当代以“消费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流行文化时,曾精辟地指出:“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文学都应当对人类的生存处境和精神处境予以关切、探索和思考,应当为解脱人的精神困境投入真诚和热情,作家有义务通过他的作品表达他对人类基本价值维护的愿望,在文学娱乐性功能之外,也应以理想的精神给人类的心灵以慰藉和照耀。”与近些年在各种传媒大肆招摇的的“美女作家”、后××代“前卫”、“先锋”的作品不同,王莉的小说从其思想价值及艺术形象方面,具备了这种“给人类的心灵以慰藉和照耀”的理想主义光芒,具备了丰厚而真诚的人文精神的光彩,这是她的这些小说深刻之处,也是最值得赞赏之处。
在我的记忆中,王莉是不写诗的,但不知为什么,我读她的小说,却时时感到一种浓郁的诗意的感染。她的小说,在我看来,恰是一篇篇令人品味而留无尽余韵的新乡土诗、新都市诗。
从粤北被唐代文学家韩愈称之为“天下之穷处”的阳山县城走进新潮汹涌的珠江三角洲,王莉一直没有改变她那与生俱来的古典情怀与浪漫气质,她笔下的小说形象,不管是进城的打工妹,还是城市新女性,从本质上都不脱诗意的追求与浪漫的情怀。从山里走进高校的阿梅、走过红地毯的小竹和在各种职场四处穿梭的一直喜欢古典打扮的婉儿无不如此,而一直在都市里成长的小雨则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小雨在现代文明高速进程中既享受物质又失落精神,时时处于某种被掏空被弃置的漂泊状态。她要寻求突围,要去寻找灵魂得以安居的家园。当她走进那烟雨朦胧的边远山村之时,“她真的真的站到了那个梦中的小镇。”“这就是自己无论做什么梦也要来的地方。”“她疯了似地对着那片梦中的土地大喊大叫着,着了魔似的样子。喊叫过后,她哭了,像一个被逼着走了多年的钢丝,一下子脚踏了实地的孩子,委屈地痛快地哭了。”……读这样的描写,不是比读一首浅薄的抒情诗更令人震撼吗?表面上,《小雨》写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但内核却是人类寻找精神家园的最深层最深刻的心灵追求与人生理想。
王莉的小说,语言是极其诗化的,柔美、温婉、细腻而华美,但又不带脂粉味与贵族气。正因为这种语言的娴熟运用与渲染,使我们读她的小说如诗一样韵味悠长,得到了极浓郁的美感享受。
王莉的小说摆在读者面前,我不想更多费笔墨去作细致的分析。我想说的是:像这样默默无闻地笔耕二十多年,写出了这么多精采深刻小说作品的王莉,我们的文坛和评论家,关注得实在太少了。这一方面固然与王莉一直过分低调,从不热衷于哪怕一丁点的“炒作”有关,更重要的一面在于我们当代的文坛实在过于功利,过于被种种“小圈子”流搅得不那么神圣洁净了。她的小说明明比一些善钻营者的“作品”好得多,但却常常不被那些处于主流地位的报刊所重视。两年前,我曾把她几篇我认为很优秀的短篇推荐给在一省级期刊主持编务的文友,谁知竟如“泥牛入海”,一点回音也没有……可以想象王莉本人作为自发投稿人的遭遇了。
王莉自己倒不在乎,从不自怨自弃,只是一直坚持自己的文学理想与做人准则,一如既往地写自己所爱所感,她真正做到了一些作家所说的那样:“面对文学,背向文坛”。不管在任何环境掩盖中,真正的金子总在闪射出自身不息的光泽。
我郑重地向所有读到这本书的读者推荐这些闪烁特独光泽的“金子”,也请读者朋友读后作出自己的判断。
草草成文,但对王莉的祝贺与更高的期待却是真诚的!
(2006年4月17日凌晨
于粤北山城)
【王莉的小说集《走过红地毯》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本文曾发表于《清远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