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诗笺网是纯文学网站,提倡写真感情。我从未想过要走文学之路,也不太喜欢什么“真情流露”,不料却在五月诗笺网驻足多时。结果是,对文学有了更多的临摹,对真事真情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之所以和文学沾了边,是因为网络。在网上阅读,偶有所感,便信手敲击键盘,随敲随丢,游戏而已。偶尔进入五月诗笺网,居然就结了集。
但毕竟不是搞文学的人,游戏的兴趣多于思考和学习的严谨。我喜欢写“诗”,因为“短平快”。“作品”发出去了,总被人嘲弄。比如,无韵无律,狗屁不如。后来弄些资料学习学习,懂了些韵脚,自以为应该可以了吧,谁知又被批为“出律”。探寻之下,原来还有新旧韵之分。
一天某论坛一个诗社主持人发帖,要求用《蝶恋花》词牌,写一首求爱的词,在网友间进行“求爱”游戏,旨在提高文字的表达能力。我苦苦思索,竟无法下笔。我是一个结婚多年的人了,时间的长河,把情爱冲刷得了无新意,怎样才能在比赛中出彩呢?
恰在此时,周末到了,我跟着驴友飞飞他们,从枫湾徒步穿越到小坑。在小坑二级站往小坑二公里处,有一棵“馒头子”长得非常茂盛,蓬蓬松松,硕果累累,几乎把支撑它的整棵松树都遮蔽了。于是我想到了读书时读到的客家山歌:“世上只有藤缠树”; 于是我想到了小时砍柴见到的,软软的藤蔓,竟然可以把坚硬挺拔的树木箍出深深的沟痕;于是我想到了时下电视电影中的爱情侦探。一首词立即在脑海中构思而成,虽与“求爱”风马牛不相及,但似可应对“最无厘头”奖,就发了出去:
●蝶恋花 致坏人 ●
卿是藤儿吾是树
藤蔓青青
稚嫩怜呵护
为爱频频箍百度
紧箍百度将情误
欲借东风舒漫妒
藤蔓摇摇
难辨谁将附
但愿此身成拄具
藤蓬浩浩无相负
这是荒诞的表达,虽然在虚拟的网络,我还是不敢造次。我选了一个男性ID进行表达。
作品果然招来了非议。人们不再评论我的韵律了,转而争论起了情感的事情。我喜欢,因为他有三分真。
二
我对感情的事思考很多很多,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也曾有过写一篇《爱是宗教》的长篇散文的想法。只可惜我常常热衷于幻想,却懒于执笔,至今无法成文。
大约生活过于平庸,对情的思考多了,便常常感到困惑,思想变得复杂而矛盾,不能自已。
最开始的困惑是在念书时读《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出生时,他母亲难产,以致他母亲终生仇恨他,以致他跟弟弟兵戎相见,刀飞血光。读了此文,只觉爱恨都不可思议。
后来听到民间有人说道:(亲戚间)“三年不见心肝宝,三日一过狗逡灶”,更觉黯然无语。
读革命先辈的故事,也常常惊讶无解。
一位女红军战士,历经长征,经历了雨雪风霜之苦,更经历了产子失子之痛,却能与丈夫风雨同舟。而在延安相对舒适的环境,她却抛弃了丈夫,远走他乡。
而一位将军,枪林弹雨中与妻子相濡以沫,坚贞不渝。解放后,将军被评为右派时,为了保护子女,他的妻子提出离婚。对于这样的要求,苦难中过来的将军是不会计较的,他同意了。但是,似乎是一种绝望的驱动,将军试探着要与他妻子分梨吃。
他的妻子把梨吃了,静静地。
将军也静静地看着。但这是静静的激动,这是静静的激烈,这是静静的决绝。生离死别就这样铸定了。
将军的信念被彻底摧毁了,多么奇妙的情爱!多么奇妙的人性!一个钢铁战士信念的存在,竟然要依赖于他人的情爱!就像酒鬼的生活要依赖于酒精。
有感于这深深的震撼,我在一个音乐论坛的歌词比赛中,用张信哲《过火》的曲,填了一首歌词,并获该期比赛原创歌词A类 (填词类作品)优秀奖:
●老酒●
我是一瓶孤独的老酒
是你每天把我拥在怀抱
从日起直至暮色来到
不吻上我千遍你受不了
你总说我是你的宝
干千杯柔情不会老
餐餐豪饮你快活仙比不了
豪情释放我比你狂傲
醉断翅膀你后悔和懊恼
发狠心你把瓶颈抓到
高高举起往墙上捣
一犹豫竟然跌倒
俯身痛哭把我怀抱
心中的依恋
有千分万分我知晓
请你不要把我来睥睨
对你坚定的爱不会移
忠诚谁能媲
伤害了你我没故意
能否少点对我的痴迷
爱非人生全部的意义
保持点距离
你更美丽
“老酒”是我的QQ昵称。这个QQ昵称我原来想用“臭老九”的,想着臭老九不太臭了,想用“老九”, 又觉得太直了,于是用了“老酒”。而平时在家里,我近乎滴酒不沾,自称“老酒”似乎有点假,就在个性签名上加了一句:“空樽称老酒,废话谓玄言”。
“老酒”的称谓有点滑稽,《老酒》的歌词有点荒诞。但我还是保留了下来,只是觉得他还有三分真。
三
人能否不依赖他人的真情而独自生存呢?不能。最起码种族的延续不能。孔老二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揭示了族群延续的真理。一个渐渐衰老的生命,需要晚辈的照料。一个幼小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更需要母体的真情呵护。如果没了互相扶持的真情,老无所依,幼不能继,种族何以延续?
然而,我还是喜欢孤独。就着QQ的名号,我的空间日记第一篇就是:
《老酒》
酒之为性,透而不华,闻而有香,入口苦涩,久侵弥醉。厌恶之者,十有其五,凡几千年矣,“黄汤”“马尿”骂声不绝。却有喜之者,旦夕难离,亲为玉液,嗜如琼浆,绵亘古今,必欲借之成道成仙而后快也。所谓酒色财气,酒乃天下第一戒也。吾其老酒,幸勿溺焉!
之所以这样写,是希望聊友间能保持适度距离。
夜阑人静,我就来到大荒坡青埂峰,体味人情的风景。我觉得我是淡然的,淡然得几近冷漠。
然而,一天我回家时,我见到了母亲,我终于感觉到了我的情感死穴。
母亲老了,落下很多疾病,尤其“骨蒸性劳热”,让她关节变形,走路都要拄着双拐。我看着,内心无法再平静,我渴望能代替她去遭受折磨。
我内心无法再平静,我却尽量保持着平静,因为我想做一个所谓的男人。我认为男人是嗜血的动物,流血不流泪。我也幻想着一剑霜寒四十州,血洒天涯。可是,想着母亲的情形,直到晚上,我想借金庸童话打发些时光,竟然不能。于是坐到电脑前,写了《金庸泪》:
●金庸泪●
天气实在太冷了,晚饭后,都不想干什么。上网?冷。看电视?烦。弄本新书学点什么?看不进去!还像以前一样,找本小说躺在床上消磨消磨吧!
我随手拿了本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忽然记起有报道说,金庸以八十多岁高龄到国外去学什么博士学位,不知道老先生毕业了没有?
想想,先生已经八九十岁,垂垂老矣!还去弄什么博士学位,真是奇怪。金先生为什么一定要去弄个博士学位呢?是为了追求什么知识?还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以堵住那些批评者的嘴?据说,有批评者说金先生浅薄,他的小说根本就不入流,他的学历更没有资格做文豪或教授之类云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如果金先生为了堵住这些人的嘴而去弄博士学位,那金先生就不但是成功了,而且是非常非常的成功!你想,一个八九十岁的老人,能坐下来学习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何况,他要完成大量的学习任务,何况,他要考的牌子是世界一流大学的。
我更佩服金先生了!如果以前佩服金先生,是因为他的小说怪异中蕴含丰富的人文知识,生活哲理,那么,我今天佩服他,则又因了他的较真和生命力。
然而,佩服之后,我忽感悲凉。
其实,我喜欢金庸先生,倒不是因为他的能力金钱地位什么的,而是因为他笔下那些豪士的豁达,尤其是他们把死当成一件浪漫的事情来进行完成的态度。比如说黄药师,他为了死,精心为自己打造了一条虚底船,等着有一天他想离开尘世时,就驾着虚底船出海,驶入那广袤飘渺的太虚幻景,实在是太奇妙了!我想,这个黄药师的父亲金庸先生真是太伟大了!他的洒脱,不受尘世的羁绊,太令我向往了!我也想着,有一天,我有足够的“马尼”,我也要去好好找找我的太虚实景。诚如是,此生何憾!
可是,眼前的先生,一个可敬的耄耋老人,却忽然徒遭非议,不得不殚心维护那道尊严。忽然觉得,不管你是怎样的洒脱伟大,生活的毛刺,总能在你最柔软的地方出现,真叫人泪湿衣衫,情何以堪!
我把书远远的抛向书架,蜷伏在床上,莫名的抽噎起来。
《金庸泪》既是想把心中的石头狠狠的甩出去,也延续了我对人生归宿的一些思考。
以前,我听说秦始皇用七十二万大军,耗时三十多年,为他自己做坟墓,我真的震撼了。死,居然是这样一件隆重的事情!
后来,我又听说一些伟人死了,被用水晶棺盛着,觉得非常的奇妙。死,原来可以这样神圣。
然而,随着岁月的推移,我才觉到,死,其实是人生中最难亲自如愿完成的一件事。
比如秦始皇,想把自己深埋巧匿,舒舒服服地至于千世万世,而最终,却不得不面对挖掘。
即使有些开明一些的,要把自己火化了。然而子孙不愿,他们供奉着,或用作大旗,或以表达自己的哀思,一代二代至于多代。多代以后,他们便成了一件物件,或者因为普通被人丢弃,或者因为珍贵被人珍藏、出手。总之,他们自己是不能左右自己的了。
而唯有金庸的儿子黄药师,他做了无底船,希望自己如愿以偿的结果自己。我认为这是最科学的死法。生命既来自于无形,就让他消逝于无痕,不是最好的结局吗?
这是我的真实情感和真实想法。尽管想掩盖,不经意间,却暴露了那若隐若现的三分真。
四
实在地说,我觉得,有三分真就好了。
前面说过,真,似乎是不能丢弃的。但也不要太真,太真就可能就偏执了,以至误入歧途。
而世人恰恰都喜欢以真忱自居,动辄强加于人。
比如父母对子女说,你要听话啊。听话是什么呢,潜台词就是,我永远是对的,你得听我的。
真是这样吗?
其实这是单极的强求,副作用不小,尽管喜欢的人不少。
比如对待学习,有位家长说:每天一顿打,三年进北大。而且成功了。
每天一顿打,三年进北大,说穿了,是为了家族的利益,为了家长认为的孩子的将来,不惜牺牲孩子的思考和选择。其行为,从本质上说,是不择手段。其结果是,可能造就了成绩相当优秀的一代,但同时也可能造就了崇尚不择手段,心中兼有屈从和叛逆分裂型人格的一代。当他们进入社会时,他们潜意识的不择手段,可以使他们成为强者,成为大哥,但也可使他们漠视批评,漠视民主。
这是家长盲目真诚的结果。
有一则报道,广西某重点高校一堂主题为“职场礼仪”的就业指导课上,授课老师周大鹏说:“中巴车的座位比较多,领导应该安排在里面靠窗的位置,然后是第二领导、秘书、翻译……”,“这些顺序不能随便变动,尤其是领导的位置。”这段话被人指为:向学生灌输奴性官场礼仪,是培育奴才。
我认为周老师说这话是真诚坦荡的。从学生就业的角度来说,周老师拳拳之心,赤诚可爱。
但这种真诚是有错误的。
首先,他直接伤害了社会上那些追求正义的人士。这点已有事实证明。
其次,他伤害了学生中潜在的正义之士。学生正处在吸收各种观点的时代,有一天,他或者会反对这种观点,甚至对这种观点带来的结果做出激烈的反应。
我认为周老师在这里正确的做法是,点明现实,提供多种方法供讨论选择。
真诚,也需方法和适度,免致误认伤己
最主要的,不要让真诚迷惑了自己,使自己觉得自己是完人,是他人的主宰。
一代名相张居正的故事,或者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
张居正“少时,留心禅学,见《华严经》,不惜头目脑髓以为世界众生,乃是大菩萨行。故其立朝,于称讥毁誉,俱所不计,一切福国利民之事,挺然为之。”偏执到自以为是父亲的角色,箝制皇帝,“刻薄寡恩,跋扈操切”,“威权震主,祸荫骖乘”。 及万历皇帝反攻倒算时,掘墓抄家。家人饿死的饿死,上吊的上吊,充军发配的充军发配。
诚然,张居正的改革是正确的,成功的。而他对小皇帝的扶持是单极的限制甚至箝制,使小皇帝只怕强权,藐视公理人情,进而造就了一个乖戾的皇帝。而张居正成功的改革终于被送进了坟墓,这点,张居正自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是个人真实的观点,希望他有三分符合真情,顺便记下,欢迎砸砖。
2012-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