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儿已上五年级了,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家长会。她们的副校长总是说:“同学们,家长们一定要多看书,特别是《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家训很好,一百多年人才辈出,长盛不衰。”都说富不过三代。曾国藩家能一百多年历久不衰,确实是个奇迹。
●路上●
初四那天我们清早出发,从城北坐车经过市中心去城南上高速。30年改革开放,20年建市,随着城市的南迁北扩,娄底已由一个只有一条老街的小地区,成长为今天拥有几十万人口的城市。沿途高楼林立,树木成荫,是全国的宜居城市之一。
从高速至双峰,再至荷叶去曾国藩故居。一路上路面平坦,路边的房屋基本为俩层小楼,路上行驶着,小镇停放着不少“粤”字牌照的小轿车,足见农民朋友的富足。
而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公路俩旁稻田都是长长的稻茬,可见农田并没有荒废。难怪娄底市区的大米大都是双峰的,也证明中央的惠农政策,很有成效。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在此我不想作详尽的描写(网上有很多资料)。总的来说,庭院很大,房屋很多,都是青砖木板房。粮仓在64年改建红砖,于2011年也恢复原貌。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藏书楼。
藏书楼分三层:第一层为会客室,大门为八角门。导游小姐说:这门为八角,很有讲究,意为迎接八方来客,而且不论贵贱一律平等。她说这在曾家的家训中相当重要。二层三层都是书房,书架密密麻麻,想当年书本亦是满满当当,该是何等的丰足。《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日:曾国藩这样写道:我仕宦十余年,现在京寓所惟书籍.衣服二者。衣服则当差必不可少,书籍则我生平嗜好在此,此以二物略多。将来我罢官归家,我夫妇所有之衣服,则与五兄拈阄均分。我所办之书籍,则存贮利见斋中,兄弟及后辈皆不得私取一本。除此二者,予断不别存一物以宦囊,一丝一栗不以自私。
说说轿子,故居现存轿子为二人抬的小轿。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曾国藩官至二品,更是剿灭太平军的功臣,按体制可乘八人大轿。可是曾国藩谨小慎微,不显摆,不张扬,一直乘坐两人小轿。
再说说“思云馆”,思云馆是曾国藩受到排挤,趁父丧期间在家兴建,并居住一年多。在这里他努力钻研孔孟.老庄之道,深悟“顺其自然”的道理。对他以后的为官处世,及湘军的善终影响深远。
最后说说古樟树,在曾国藩家的后山有三棵近200年的顾樟树,枝繁叶茂,整个后山也郁郁苍苍。
●曾国藩家书摘要●
《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胜;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盖仕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儿要有识,第三要也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且苟能发奋自立,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 ,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静之乡,神仙之镜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曾国藩家书》咸丰八年十一月十二日:吾家后辈子女皆趋于逸欲奢华,享福太早,将来恐难到老。嗣后诸男在家勤洒扫,出门莫坐轿;诸女学洗衣,学煮菜烧茶。 少劳而老逸犹可,少甘而老苦则难矣。
《曾国藩家书》1500多万字,博大精深。在此不可能一一陈叙。读者朋友如有心,就读读《曾国藩家书》吧。
距富后堂不远,还有有恒堂,白玉堂,蔡和森,蔡畅故居,因时间关系,我们都没来得及观看,甚至富后堂也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听说门前荷花开的时候更美,也许我们会再去。
去年我相继看了余秋雨老师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书。余秋雨老师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甚至几十个外国,却 漏了曾国藩故居,这是余秋雨老师的遗憾,亦是曾国藩故居的遗憾。更听说余秋雨老师已经封笔,这更是一大憾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