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中山纪中三鑫双语学校从“全国院校新诗教育百所示范点千个实验基地联盟”评选中脱颖而出,其《新诗进入课堂探索与研究》因其效果显著与独具示范性而被确认为普教系统新诗教育“中国第一示范点”。
区区一个新诗试点班为何能锋芒初露?日前,在采访该校校长田云伏的过程中,记者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
事件:媒体声音
“三鑫双语学校是一所充满诗意的学校。去年3月,他们率先把新诗引入课堂,成立了新诗试点班。据悉,这是全国普教系统第一个以新诗命名的新诗试点班。”国家级文学类核心期刊《星星》诗刊如是说,8月份破天荒刊登该新诗班250多行作品。
“这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普教系统,应该是带有示范意义的开创性工作,我认为这是值得赞赏的,也值得好好总结经验,并视各地实际情况,把新诗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予以推广。”全国著名诗人、文学教育工作者桂汉标如是说,并在《五月诗笺》用三大版块作了推荐。
背景:新诗何物
“不管是在人类的开端还是人类的目的地,诗都是人类的女教师”、“诗是人类的母语”。正是由于诗歌这“母语”和“女教师”的教导和哺育,人类才留下了一脉相传的灵魂与根基。
在经济大潮的冲刷下,文学等纯艺术走向低迷已是不争的事实,新诗更是到了边缘地带。某地区进行过一项调查,2万中小学生中竟有65%不知新诗为何物!而目前,学校对新诗的教育令人堪忧,中小学师生对新诗的理解只停留在“儿歌”、“童谣”与“打油诗”的水平上,将新诗引入课堂的学校凤毛麟角,搞出名堂与特色的更是鲜有人知!
在“三鑫”开设试点班之初,不少人流露出怀疑的目光:“别枉费心机了,你以为你是诗歌华佗啊!”
实践:敢为人先
为了慎重起见,“三鑫”组建了新诗研究小组,由全国语文骨干教师田云伏与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培训导师冯铁山(外聘)教授担任组长,由青年诗人叶才生担任实验主持人兼实验课任老师,制定了实施方案。第一阶段在文学社社员间进行尝试,结论:可行。去年3月,正式将四(2)班更名为“新诗试点班”,以“弘扬诗韵,传承文明,热爱汉语,关注心灵”为实验宗旨。
该实验班自编新诗校本教材,保证每周一诗,每周一节新诗创作课,搭建两大平台,办起班级周报《地平线新诗报》,在因特网开通“三鑫书香论坛”,不定期邀请名作家讲学。
成果:捷报频传
“作文原来是心理的道路;写作可以让我比太阳红,比天高,跨越时间,捉住梦想,采集希望的果实;写作并不难,只要写出自己的感情、幻想,美丽的世界便出现。”这是试点班袁颖贤的写作体会,被国家一级作家杨羽仪称为生命体验。
实验一年半以来,一个普通的40人班级在考试成绩、作文发表、思维方式等方面一枝独秀:在全国地级市以上20多种刊报发表新诗120多首;获地级市以上正规文学奖12人次;编辑《地平线新诗报》35期;诗合集《唱起歌的汉语》等2部作品在全国发行。
更重要的是通过优质的诗教进一步升华其精神境界,优化其人文品质,模式作文得到较彻底的改观,体验式作文、个性化作文得到张扬,形成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相适应的作文体系,改变了广大教师对新诗教育观念,小学生同样可写出文质兼美的诗歌。而且通过实践求证了其新诗教育理论,创造了“换位写诗”、“复调写诗”等多种新诗创作课新课型。
“三鑫”的《新诗进入课堂探索与研究》填补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空白,被确认为普教系统新诗教育“中国第一示范点”,实属当之无愧。(文/蓝运良 夜子 责编/李智敏)
【新华网广东教育网据《中山日报》2003年9月1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