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散文>>鞠躬尽瘁
 
鞠躬尽瘁
  文 / 杨振林
  2005年3月的一个下午。省人民医院保健楼13层的特护室。
  我静静地凝望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护士长轻轻地拍着他的手,喊着他。他慢慢地睁开眼睛。护士长指着我问他;“韦伯,认得这位是谁吗?”他艰难地侧过头,望着我。良久,点点头。很快,又合上了眼睛,脸上露出掩不住的愁苦之色。医生说他因脑血管病变,昏迷了十多天,经过治疗已基本脱离危险,但还讲不出话。
  “韦伯”就是韦丘,东江纵队的老战士,著名作家。一位有着6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
  望着愁苦难掩、满脸疲惫的老人,一个口诵笔书了千百遍仍觉抽象的词语,此刻蓦然具象且清晰:鞠躬尽瘁。
  我读懂了他的“愁苦”。在粤湘赣交界、被称为“红三角”的革命老区,文学扶贫、教学扶贫和红三角经济圈的推进,还有许多工作等着他做;清远、韶关、湘南等地的文学夏令营该筹备了,孩子们在盼望着他;新一年的奖教奖学资金,也要着手落实……能不能继续工作,他心里没底。甚至能不能活着出去,也是个问号。
  他的愁苦,其实是一种责任感和深深的牵挂啊!
  我了解他的疲惫。韦丘1992年从广东作协常务副主席的岗位上离休,但事实上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工作。头两年倒颇有安度晚年的味道:每天6点钟起床,或写诗作文,或回复书信,9点钟吃早餐,然后读书、看报。参加文学活动,也是有选择的。那时候真悠闲。我们这些诗友到他家,他总是亲自下厨炒几味。菜做得好,刀工尤精。那时候身体真好。有一回在韶关参加文化活动,因为比计划的时间提前了半个小时结束,单位派的接待用车还没到,大家在江边等候。他见我推着一辆大“永久”,说;“打电话叫汽车不用来了,我搭振林的单车尾。”他体格魁梧,我又怕有什么闪失而有点紧张,把不稳车子。他跳下车说;“我来踩,你坐后面。”然后边踩边聊把我载到宾馆。
  1995年,霍英东基金会和何铭思先生建立的铭源基金会开始资助粤北的文学、教育事业,特别是建希望小学之后,韦丘进入了忘我工作的境界。为了不辜负老朋友老战友的信任,每一间铭源希望学校他都亲自策划,亲自察看选址,参与招标,审阅施工图纸,到工地了解施工进度,检查工程质量。工程完工之后,又请资深审计师加以审计。有时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怎能不累!十年来,兴建了33间希望小学,扩建了7所中学。每年,他还至少有一次“长途旅行”:到红三角地区走一大圈,把50多万奖教奖学金颁发给希望小学的师生。
  成年累月在山沟沟里奔波,不仅疲惫,还有伤与痛。
  2000年5月,在考察杨梅山希望小学校址的路上,汽车滚下5米深的山沟,老人软组织挫伤。2002年,年近80的韦丘已跑了30多家希望学校颁发奖教奖学金,到清远凤霞中学时已疲惫不堪,但他仍然坚持把活动搞完。老人一回到家就病倒了,而且这一病就是几个月,好一阵子,连转个身都痛得钻心。
  最令人难忘的是1996年清明节的晚上。清明之前,他已到始兴县奇心洞一带忙碌。那是他和何铭思等许多战友并肩战斗过的地方,奇心洞里掩埋着当年被反动军队杀害的数十位战友,不远处的半山腰上座落着残破不堪的一间小学。韦丘一边为新校选址奔波,一边和韶关五月诗社的诗友等候澳门五月诗社陶里先生一行的到来。4月4日下午,正是两个异地同名诗社相约在粤北会面之日。但整个下午都不见韦丘的影子。吃过晚饭,桂汉标社长叫上我和几位诗友,神情严肃地布置送车任务。这时才知道,韦丘同甘共苦46年的妻子李昭当天下午旧疾猝发,抢救无效,于傍晚时分逝世。往广州的火车票已订好,马上送老人上车。上韶关火车站天桥时,我和诗友们只是下意识地虚扶着他的手臂。下天桥时,渐渐感到沉重。下了天桥,找车厢号时,老人脚步已浮,我们全力扛扶才得以往前。清明时节空气湿闷,他额头上大颗的汗珠直冒,泪光闪烁。可以感受到老人此刻的沉痛,离广州越近,悲痛越深切。遗憾的是,他赶回广州时,妻子的尸体已移至殡仪馆。不能在爱妻临终前见上一面,成了老人心底抹不去的痛。
  十年来,韦丘全身心投入文教扶贫,长期打“义工”——不领分文报酬,共产党员的“老黄牛”本色不改。更令人敬佩的是这头“老黄牛”身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他倾情文教扶贫的同时,关心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坚持读书看报,更勤于思考。他说文教扶贫虽扶了“智”,也扶“志”,但是,还差一块坚实的土壤,差一股有源之活水。扶贫如输血,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手段,最终目的是本身能逐渐“造血”。于是,后来有了“红三角经济圈”的概念。2003年2月,由霍英东先生策划召开的“白天鹅会议”,完善了红三角经济圈的组织机构和章程,标志着以南沙为依托、打造红三角经济圈的计划进入实施阶段。从章程和《解读红三角》一书中20多篇专家、学者的论文和考察报告来看,组织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已相当充分。可以想象,这一股经济的“活水”,将超越“扶贫”的层面而形成新的造血功能,为革命老区1600万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卓越的贡献。
  韦丘老人忘我地工作,身边的人无不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实际上,两年前已有苗头:皮肤疱疹反反复复,免疫功能明显下降;经常咳嗽,烟、酒都戒了。2005年的大年初三,他没有像往年那样到韶关参加五月诗社例行的新春诗会。我隐隐感觉不妙,好几位诗友都有相同的预感。
  走出韦老病房的许多日子里,老人的疲惫和愁苦之色在我心中挥之不去,唯有默默祈祷。
  四月份,传来了好消息。韦老恢复了语言功能,身体逐渐康复,已回家休养。6月28日,又接到桂汉标社长打来的电话,通知我参加8月2日在南沙举行的采风和研讨活动,并说韦伯表示要参加。
  接完这个电话,特护病房里韦丘老人的情形再次浮现在眼前。“鞠躬尽瘁”——再次具象而清晰。

             【本文发表于2005年8月17 日《南方网》】   


2009/8/3 2:40:31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1 篇︱已被阅读过 839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9028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