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弹指一瞬间,当年韦丘等前辈老师的谆谆教诲和热心扶持下,韶关五月诗社在桂汉标老师孜孜不倦的耕耘中,破土而出,横空出世了。其实,她只不过是几十个热爱文学和诗歌青年的聚集点,但是她毕竟汇合了韶关十大厂矿、部队及各行业有志于文学、诗歌创作的青年,经历许多老一辈作协专家和桂老师的指导,遵循着从社会中来,反映着各阶层事物的精神,积极深入到工厂、矿山、军营、农村、学校、林场去采风,还借用当时文联的一份刊物《南叶》向社会发行的平台、尽量刊登青年文学诗人的作品,结果,“粒粒珍珠落玉盘,撒向人间总是诗”。五月诗社热情如火,岁月流金,她有本自己的诗笺叫《五月诗笺》,足足影响了几代人的命运。他们的大批优秀作品出现在各省市级的刊物上,收到许多大师级专家的交口赞赏。一些不显眼的文学青年,也成了省市各行业的明星。
五月诗社的名气也不再拘泥于韶关地区,随着成员的流动,作品影响力的扩张,五月诗友也从韶关流向全国各地,流向海外,流向东南亚,流向全世界,诗友们像蒲公英的种子,飘向了五湖四海生根发芽,那才情交辉的诗歌作品,自始致终吸引着文学界的眼球。
三十年,五月诗社在桂汉标和他的诗友百折不挠地顽强坚持着,让诗社不断茁壮成长,成了参天大树,她还一代代地传下去,继往开来,回头顾吟,五月诗社已成了花团锦簇,群芳璀璨的百花园。
七十年代,我在韶关犁市广东省三零九厂工作,我在厂组织了一个一百二十多人的文学团体。桂老师带了一帮诗社的文友来我厂采风,交流创作经验,使大家深受鼓舞,我和部分青年就加入了五月诗社。诗社每隔一个星期一个晚上的交流学习,我厂离诗社二十多公里。每当傍晚下班后骑单车到韶关学习,到晚上十一时又骑一个多小时返厂,多年来风雨无阻。是什么动力吸引着我们呢?如今想来,可真有股当年革命青年向往延安的味道。我们如痴如醉吸取着文学的营养,编织着文学诗歌创作的蓝图和梦想。
使我在命途多舛中学会了坚强和执着,乐观与无畏,在韶关,我参加了文联、戏协等团体,创作中提高了自己的水平。
一九八六年,我离开了韶关,回到广州。二十多年来,五月诗社并没有远离我,桂老师一直把《五月诗笺》寄给我,从未间断,诗社的动态,讯息一直和我脉动。
由于生计关系,我很久都没有写作了。当年那些姑娘小伙,转眼间许多成了壮年人。在《五月诗笺》中,我依然看到“桃花依旧笑春风”。虽然有不少人已登上领导阶层,但诗情画意的本色未改变,真令人扼腕感叹。
五月诗社是个文学青年向往的诗的圣洁家园。
五月诗友是一群亲密无间的兄弟姐妹。桂汉标是这个诗园的灵魂和舵手,是良师益友。我由衷敬佩他,三十年如一日地带着他弟子们,向着诗坛圣殿求索,一往无前。
这几年,我较少回韶关了。但我珍惜五月诗社这份浓郁的芬芳,我很在乎诗社的这份情感,也很怀念当年的诗友:桂汉标、冯春华、杨惠民、林才康、吴贻才、张凌、欧运通,廖开云、张宗君、刘晓燕、陈建桥、赵尧刚、黄海凤、郑凤英、林桂珍、林少英……等等,许许多多记得来、记不住名字的朋友们,在这里向你们致意问候。
这是一个值得牵挂的大家庭,这是一段终生难忘的流金岁月。
五月诗社!
无论海角天涯,我们的心永远同在……
2012.2.8 浮想连翩写于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