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轻描淡写地告诉女儿,昨天我扶了一个老太过马路。女儿立马瞪大眼睛,满脸惊愕:你好大的胆呀!
女儿的表情瞬间提醒了我。是啊,如今谁有胆量扶老人过马路?谁有胆量敢把摔倒的老人扶起来?这些年好几件此举“好人没好报”的实例,早寒了人心,弄得国人谈“扶”色变了。
我当然不是勇士,但昨天怎么就神差鬼使般,压根忘了那些前车之鉴呢?当时,我伫在淮海中路某路口等着亮绿灯。这里路况挺复杂的,天平路、余庆路、兴国路、武康路从淮海中路南北方向幅射出去,形成了六叉路口。六条道车流如川。虽然每个路口都不缺高悬的红绿灯指挥交通,但因为绿灯时右拐的车辆每每与穿越马路的人争道,加上某些并不怎么遵守交规的电瓶车之类的抢道,所以,过马路时都得练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争分夺秒闯过去,若错失良机,就得等待下一轮绿灯。如此这般,年迈体弱,尤其腿脚不灵的人,守着路口真难免胆颤心惊了。
此时,耳边有个温绵、祛祛的声音:“我就跟在你身后过马路噢,不要你扶。”是对我说吗?回头一看,一个70岁左右、稍矮小的老太紧贴我身后,穿着得体,肤色白净,是个很文雅的上海老人。见我瞅她,她喃喃地补充说:我就住在这旁边的武康大楼,前几个月摔倒了右半身,如今虽说基本没大碍了,但走路还不太灵。我早就知道,武康大楼是座重要历史遗迹,建筑威武厚实、颇有气派,现在的房价至少每平米3、4万多,住在里边的人也大都是有身份的人。看她弱弱无助的模样,我自然满口应允,并再三问,真不要我扶您过去吗?我可以的。她连声答,不要扶!不要扶!
绿灯亮了。我对她说,跟着我走吧,我等着您!
候着她,我俩缓慢地向马路对面移动。才走到一半,红灯眼看要亮了,她停下了不知所措。赶紧走呀,焦急中,我下意识地伸手扶住她左手向前挪。这时,前方左手边淮海路左拐驶来一辆车,右手边兴国路驶来一辆车,我俩夹在了中间。老太不敢动了,似乎想退回原来路口。我急了,大声说,不行啊走吧。一边用双手左右开弓地示意左右两边来车止步,然后挽着老太一步步终于走过这条艰难的马路。
踏上人行道,老太向右我向左要分手了,她突然放大了声音说:好人啊,祝你一生幸福!
女儿的提醒,刹时令我后怕起来:要是老太见到两车夹攻,一时吓昏倒地,恐怕我浑身是嘴也难脱干系吧?要是扶着她过马路中途她有个什么闪失,恐怕我也“罪责”难逃吧?再说,人家也许就是知道关于“扶”的社会争端太多,为让对方避嫌,事先就再三声明不要你扶吗,谁让你自作多情、太不识趣!
……
如此这般的假设,我吓出了一身冷汗。唉,幸好相安无事!感谢上苍!
鸣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千年古训,在一些冷漠的现实场景面前,竟然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孟圣人在天之灵,该掬几把辛酸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