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发祥的广东肇庆,竟是孕育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图的诞生之地。
据“中文世界地图演变研究”课题组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哲学博士研究生吕健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十六世纪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肇庆绘制了世界第一张中文世界地图,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欧汉字典,并在肇庆将中国的一些古典传统文化翻译后传入欧洲。
公元一五八三年九月(明万历十一年),被誉为“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及罗明坚等带着自鸣钟、日晷、世界地图等代表欧洲文艺复兴的成果到达了广东肇庆。
公元一五八四年十一月,在当时有地理知识的肇庆知府王泮的邀请与合作下,利玛窦绘制出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全图》。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图的诞生,是第一次向中国人介绍具有现代意义的世界观念———球形大地观,是中西两种文化间第一次的实质性接触与较大规模交流开始的标志,也是“西学东渐”的象征。中外学者对中国与欧洲早期文化交流的研究著作中均有详细论证。
一五八五年,明朝官员根据利玛窦原图仿制了“中国地图”。研究还表明,利玛窦在肇庆与陈理阁等代表的中国儒家学士进行了广泛的交往和学习,学会了说中国话,能读中文书,能用毛笔写中文字,对中国文化就有了了解。利玛窦和罗明坚在肇庆开始对《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诗经》、《书经》、《礼经》、《道德经》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进行翻译。利玛窦的《四书》译稿,作为一切来华新的传教士的语言教科书,成为一六五九年来华的柏应理《中国箴言》及至以后成为《中国哲学家孔子》的蓝本。
公元一五八九年八月,利玛窦离开了居住长达六年的肇庆。课题组经研究发现,正是利玛窦和罗明坚在肇庆的这段时间,他们合编了第一部中外对照翻译辞典———《葡汉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