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月诗笺网读过不少张宗君老师的作品,他的诗歌娴熟老到,看似随手拈来,却又有如行云流水般游刃有余,仿佛在不经意间就能流露出浓郁的诗意。
有幸得到他亲手签名赠送的新诗集《网络一缕明月》,让我能有机会更集中地赏读他的一篇篇佳作。他的作品大多构思精巧,语言睿智,无论是歌颂一种高尚人品或鞭挞一种社会时弊,都充分展示了作者爱憎分明、惩恶扬善的人生态度。在诗集的第三辑《狭窄中傲立日月》中犹喜他的这首《我的骨头被砸碎了》。诗的第一节“一不小心/我的骨头被砸碎了/”简简单单的两句诗却引人入胜发人深思:是怎样的“一不小心”让骨头被砸碎了?接下来的诗句里,作者始终没有解释这个“疑问”,而是用入木三分的笔墨把某种生存状态表达得有声有色:“砸碎的骨头/一分为二”,一半的骨气飞高,看“布满血丝的瞳孔/因忙于瞄准”而“碌碌无为”,另一半的骨气“拌一钵名利”看那些摇尾乞怜的奴颜卑膝们丑陋地“相互争食”。整首诗喻意深刻,通过诗的表象它带给读者从字面意义上引出更为复杂的暗示意义而看到事物的本质:骨气就是志气!骨气,小到个人,大到一个民族,如果没有骨气,无论走到哪里,都摆脱不了被奴役的命运。在这首诗里,作者用毫不伪饰的语言巧妙地传达作品的本质和内核,读着,让你不自觉的会为诗中的那个“被砸碎了骨头”的人的那种宁为玉碎也不愿同流合污的凌然傲气而肃然起敬,同时也会不自觉的对那种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或职场)里长盛不衰的看似无形却有形的“潜”势力而痛心疾首。
第二辑《倾听天地山水吟哦》大多表达的是作者深挚的乡情、赤诚的家国情。“从繁华的都市走进/被贫穷和落后关闭的村落里/在厚实的泥土和乡亲们中间/象兄弟姐妹一样/成为乡亲们最普通、最亲近的相邻”“走村入户,嘘寒问暖/如清泉/似春雨的话语/流淌在每一户农家小院”(《我们骄傲!我们是驻村干部》)。透过一行行朴素平实的文字,我们恍若看到了一个个以“想民、爱民、亲民、为民”奔赴农村第一线的省、市驻村干部。“你,用从厚厚的眼镜片透出的智慧/擦亮一双双饥渴的眼睛”“她,在孤寡老人病床前/像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把一颗孝心真诚的放在村村落落”“还有他/因连日的劳累倒在修渠的工地”还有“你,为了驻村群众的农田水利工程”大红的喜字贴上才三天,却“数过家门而不入”。在这些不加修饰的诗句里,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党性的崇高与伟大,看到了驻村干部们不辱神圣使命,对信念忠诚、对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看到了作者率真的诗风和一片诚挚的赤子之心。纵观诗坛,有不少诗者在写到有关“思乡”这类题材诗的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重复“小桥、流水、人家、青砖、小巷、袅袅炊烟”等等一些常谈常旧的意象,陷入了“俗套”的作品往往难脱干巴硬涩之感。阿君老师在写这类题材诗时巧妙地避开了这类“俗套”,而是在意象的刻画和意境的营造方面用大气又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到了一种空灵、幽深的意境,如“珠江水,香江风,狮城雾/心藏岭梅手捧起/捧起故土/秦时明月汉时光/几多风雨/常常梦回故乡”(《珠玑古巷》)。“舀一碗浈江水/捞半片故乡明月/枕边喧哗我梦里的守望”(《风采楼下是我生长的地方》)。“舀一碗浈江水/捞半片故乡明月”这鲜活的意象和丰富的想象力,让读者在一种陌生的体验中感受到了阅读的快感、美感和作者诗歌语言的魅力。在《有一座城市》这首诗里,作者则用犀利辛辣的笔锋诉说这座城市:“有一座城市/城市的领导者/让CPI如奔腾的骏马/地沟油却不识时务/以廉价的方式/不自量力地扯着骏马的尾巴。”当“忽然有一天/苏丹红填满了我们的胃/一个呃打出/竟然也是一曲‘红’歌”。这种语调近乎调侃,笔锋却辛辣犀利,干净利索、一针见血的锋芒直刺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执政行为。
《双峰寨的故事》这组诗,第三首《血路》尤为精彩,作者用一种隐痛的情绪低喟“洒满鲜血的路/杂草丛生/很久没有人来过了/野草齐膝/另一条没有血迹的路/已铺上了沥青/奔驰和奔驰的主人们/站在沥青的路面/向杂草丛生的血路/眺望”。这首小诗就像一个广角镜头,有动有静、有远有近,带给读者的首先是感官的冲击力,然后是情感的辐射力,一种深沉和心酸的感觉紧紧地牵引着读者的眼球。此首诗蕴含的深邃定格在最后一句:“问一声/你我可曾对得起/那一路热血?”作者的一声叩问通过读者的眼睛直抵读者的心灵直至灵魂深处。这首小诗就好像一面无形的镜子,反照着那些“奔驰和奔驰们的主人”你们“为什么仅仅只是眺望?”读了这样的诗句,我也不禁在心里产生了叩问,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阿君的诗,有思想,有深度,有内涵。读之又读之,似乎总能够感受到意象之外的意象,让你在细嚼慢咽后,总是有一种余味无尽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