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转角,一个脚蹬三轮车的胖胖的中年妇女,脑门上蹭满了汗珠子,一脸乐呵的站在三轮车旁,几粒不大显眼的小斑点挂在她那圆嘟嘟的脸上,看着给人一种很亲切自然的感觉。车上是一摞摞青绿色的艾草,还未走近,老远就闻到一股沁人的艾草清香。街上的商家,也摆满了各种形状的粽子:长条的、扁状的、浑圆的,棱角形的。看着这些色香味各异的粽子,闻着到处飘散的粽子清香,始觉又到了一年艾草绿,粽飘香的端午时节了。
端午,是一个氤氲在艾香里的节日。记得小时候每到农历五月初五,我都会起得很早和母亲一起去割艾蒿、菖蒲,然后将艾蒿和菖蒲用红丝线扎成一小把的挂在门楣上,那艾叶沁出的清香在初夏的空气里低回婉转,淡淡的,沁人心脾。而在脉脉的艾香之间,母亲端坐在板凳上包粽子的模样,是我儿时记忆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包粽子是一门手工活,待到母亲扎上围裙,坐在小板凳上,看着母亲熟练地将两片竹叶折成圆锥形,搁进一小撮糯米垫底,中间放一用各种味料浸润好的肉片,再逐渐加入糯米,回折竹叶,然后一手拿粽子一手麻利地用坚韧的棕绳绕过粽子绷紧,系结,动作娴熟利落一气呵成。裹出来的粽子棱角分明,小巧精致,很有“卖相”,一个个玲珑别致的粽子就像一个个绝佳的艺术品一样美观。等所有的粽子包好,母亲用一根细绿色的棕绳把它们一个个串连一起,扔进大锅里放猛火蒸煮。站在灶旁的我欢喜溢满脸上急切地盼望粽子快快熟透,我那馋涎欲滴的样子不知不觉的成了端午时分一道特有的风景。
粽子煮熟了,散着淡雅氤氲的清香,整个厨房注满了香气,好不容易等到母亲从热锅中快速捞出煮好的粽子,剥开竹叶,咬一口,糯米的甘甜,粽叶的清香,肥而不腻肥瘦肉相间的肉馅,口感绵软清香扑鼻。浸润在粽子弥漫的清香中静静咀嚼,肉香、米香、粽叶香一起交融在嘴里直透肺腑,味道,好极了。
这粽子的浓香一直印在心间,工作后,离家远了,品尝过不少从超市上、流动的摊贩里买回来的粽子,可总是吃不出母亲包的那种味道。许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缘故,记得有一年端午前夕,看到超市上玲琅满目的粽子,我禁不住的十分想念母亲包的粽子的味道。于是,打电话和母亲说起。不曾想,第三天母亲就托一位进城的同乡给我捎来了她亲手包的粽子。我接过这沉甸甸的粽子,欣喜地一一拔开一张张包裹着白嫩嫩的糯米的竹叶,仔细品尝,当年的那一缕馨人的粽香又开始在我的心中缭绕,久久挥之不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