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涯共此时•薪火传承暨五月诗社三十周年”系列活动开幕式上的致词
(2012年6月16日)
五月诗社成立20周年的时候,我来了,并承诺30周年社庆的时候再来。我很高兴,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30年的时间不算短,从新诗诞生至今,全国没有一个文学社团打破过这个记录。五月诗社不仅在坚持时间长度上首屈一指,而且在文学收获和社会贡献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我在《诗路驰驱三十年》一文中用了3个形象来比喻五月诗社,以表达我对它走过的普通而不平凡的岁月历程的认识和评价。
第一个形象是聚义厅。这个“义”是诗,桂汉标说过:“诗,是一种宗教。”五月诗社是由于“诗”聚到一起来的。对诗宗教式的虔诚和对诗化人生的不懈追求,把他们凝结成一个能担道义的整体。30年来,他们不离不弃,不松不散,一直保持着创社时的基本队伍不变,即使人已远走他乡,心仍牢牢地系拴在五月诗社上。之所以能这样,除了大家都信奉诗外,还因为有一个能团结带领人们“替诗行道”、“开采太阳”的聚义厅首领。他能想能干有人格魅力,能把个人的存在化为集体的存在,把个人的想法追求变成全体社员的思想和行动。他就是——桂汉标。五月诗社30年来能够长盛不衰,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和业绩,盖因他在。
第二个形象是梧桐树。只有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五月诗社就是给韶关和红三角地区引来金凤凰的梧桐树。没有诗社在,全国著名的广州老诗人韦丘不会来;没有诗社在,韦丘在东江纵队的老战友何思源先生不会来;没有诗社在,何思源先生在香港的挚朋好友霍英东先生不会来。这先后飞来的金凤凰给粤北地区带来了文学的繁荣和普及,给湘赣粤三地带来了50项文教捐建项目,给这一片土地带来了红三角经济区的愿景建设规划。桂汉标说:“信仰指引着灵魂飞行。”这是在诗的高度和爱的广度上的飞行。五月诗社的飞行打动了金凤凰,引得它们一个接一个地飞来,为这儿的文学,为这儿的文教,为这儿的经济,纷纷在这片红土地上作巢,造福人民,造福地方。
第三个形象是播种机。诗社的主要任务自然是出作品,出人才,这方面他们一点也不含糊:200余册作品集,200余期诗刊,200余人次国内外各种文学奖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社长桂汉标与钱学森、余光中同台获领的霍英东奖。他们有5名中国作协会员,40余名广东省作协会员。不过,他们并不满足这种小范围的以诗会友,他们要会友的面广得很,要联系的天地大得多。他们的诗刊发到全国,他们的网站联系世界,他们举行过5次全国性或国际性的大型诗歌活动。至于小型的诗歌文学活动就不计其数了,光诗歌夏令营就举办过46届,参加人数达6000以上。此外,诗歌进校园,进课堂,作讲座,搞征文,评奖,朗诵,表演等等,带动了100多个校园文学社团的发展。他们走到哪儿,就把诗的种子撒到哪儿。他们就像播种机一样勤奋努力,他们关心青少年,他们为未来忙碌着。在他们的人生路上,如汉标所说,“梦是唯一的行李”。这不,今天韶关市新生代产业工人作家协会成立,又是他们的一个梦,一个美好而又有意义的梦。所以,30周年不是终点,他们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别看诗社元老们现在都已是五六十岁的人了,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和大家一起再驰驱它3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