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八面来风>>“捐献文化”(旧作重刊怀念韦伯)
 
“捐献文化”(旧作重刊怀念韦伯)
  文 / 本网通讯员





                         ◆“捐献文化”◆

                                   作者:黄璋尊
 
  两个老人创办了三十六间希望学校,报纸上用了醒目的题目和大号字体,很吸引人。读了报道内容,受到深深感动。
    两个老人,一个是广东的韦丘,一个是香港的何铭思,都七十八岁了。半个世纪前,他们一起在粤北打游击,而今韦丘是著名诗人,何铭思在新华社香港分社离休。两个老战友志同道合都要“为逝去的年代留下纪念,为改革开放的今天做些有价值的事情”,一合计,决定在战斗过、在战友流血牺牲的粤北革命老区兴办一批希望学校。韦丘诗人出力,何铭思用自己积蓄建立个“铭源基金”,从1995年起韦丘奔波跋涉于粤北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
    就这样,一间一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般在山野村寨出现,每间学校校门都镶嵌着两个老人题字的对联:“铭记革命源流,培育后代精英”。也镶着两位老人的深挚爱心。
    捐资办学校和社会公益,在一些发达的国家被视为善举,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即使在世界头号富国,那里的教育之类也不是由政府全包,社会民间捐助占了很大比例。如1991年民间捐助是一千一百六十八亿美元,到1996年上升到一千五百零七亿美元,许多大中小学、博物馆等都是通过募捐建立的。一些名流大学和私立学校,如哈佛、哥伦比亚、普林斯顿等,每年预算数千万美元绝大部分都来自捐献。网景公司总裁巴克斯代尔和妻子一次给密西西比大学捐献就是一亿美元。这种热心捐献大大促进国家文化教育和各种公益事业。
    社会捐献活动也冲击着“为子孙计”的传统观念,逐渐改变着人们对私人财产的态度,把爱从狭隘的家庭投向社会。“赚钱不为子女为社会”。不少有钱的人去世前立下财产捐献遗嘱。这在国外已不是新闻。
    社会学家、政治思想家把这种捐献活动称之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简谓“捐献文化”,予以很高的评说和推崇,呼吁全人类都来参与这种活动。诚然,作为一种文化,其形成过程并非一年两年,而是伴随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而逐渐出现的。我们提倡“两个文明”共同发展,也会不断催进这种“捐献文化”的发展。经常有媒体报道某某人捐献多少钱建希望小学的消息,这就透示了“捐献文化”已在我国初步出现。在这方面,香港做得就不错,商界、娱乐文化界都有许多感人的捐献义举。如梅艳芳、吕良伟、王菲等都曾慷慨捐助内地创办希望小学。商界巨富李嘉诚则连续捐献巨资创建汕头大学、潮州医院……这些捐献活动在我们的生活天空里闪耀着精神文明的光芒。
    韦丘、何铭思两老人创办三十六间希望学校,是可以称得上为希望工程建立丰功卓绩的。没有满腔的爱,没有对国家民族前途的无限关怀那是无法做到的事情。有了这份爱心才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深为他们身体力行倡导“捐献文化”而感动! 

                  【原载《人民日报》 2001年09月20日第十二版】 

2012/7/16 14:27:38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已被阅读过 804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6494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