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文明使者祖师爷韦丘
还没动笔,内心的酸楚已涌上来,眼眶是热的。虽然未曾有机会与您谋面,而您已深深地印在一个经历过贫困、从大山里出来的女孩心里。
老照片里,您的音容笑貌是那么的慈祥、和善,您的文明事迹被大家传颂,您的文明光辉洒满粤北大地。作为粤北的一份子,特别是作为贫困山区的一员,我对您的善举更是心怀感激。先来说说我自己的故事。
我生长在翁源县新江镇最偏远之一的管辖区民治乡(又荷坪乡),那里四面环山,耕地少,以梯田为主,唯一一条十公里盘山路连接到镇里,出行很不方便。直到2000年,山路才动工硬底化。路虽通了,可经济并未发展起来。封闭、落后、贫困仍然困扰着山里的乡民。那时候,民治的农民挣一分钱都不容易,所以对于花钱供小孩上学,是家庭最大的经济负担之一。乡里有一所小学,离我家有一公里路程,有些村更远。每天两个来回四公里路,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不算什么,只要能上学就好。可学校不仅设施落后,教室破烂,有些是砖瓦房,下雨经常水浸屋,桌椅陈旧,师资更是稀缺。一个老师担任多门课程教学、跨年级教学是常有的事情,而且因为偏远,没有教师愿意来,都是一些乡里的老教师。因此,一方面学校的师资、物资贫乏,一方面家长经济能力负担不上,许多适龄儿童、少年早早地辍学了。作为兄弟姐妹中最小,且学习成绩拔尖,我有幸“顺理成章”地“步步高升”。但我亲身经历的贫穷和上学条件的落后,让我从小就渴望,要是有人能帮我们一把多好啊!
还记得上小学二年级,刚好1997年香港回归,我们学校得到了香港热心人士的助学基金,学校没有把那笔钱发下来,而是存到银行,用利息奖励优秀教师和学生。我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学期末开全校大会上台领奖金的情景。母亲作为优秀学生家长被邀请参加大会,她跟另一位家长坐在学生后面的长板凳上。当我站在讲台上,以一等奖的期末总成绩领到三十元的时候,我手里捏着三张青色十元人民币,浑身发热,翘首望着母亲,不知如何是好。回到家里,我让母亲把我的奖金存放在一个布包里,并时不时叫母亲拿出来看看。可过不了几天,布包里的钱变成了几张零钱,原来母亲用那些奖金还日杂店的赊欠去了。
后来,只要到期末总结大会,我总是能领回几十元给母亲。左邻右舍的大人小孩都说我上学还能挣钱回家。我那时候虽然年纪小,但已经学会了不抱怨母亲的“自私”,而是深深地感慨:怎么我们那么穷啊!特别是每个学期因交不了学费迟迟不能上学,磨破嘴皮子才说人情赊欠上学的时候,那种渴望上学却又被贫穷困扰的情景至今难忘。曾在黑白电视上看到有关资助贫困小孩上学的新闻,我由渴望慢慢转向了失望。我觉得那是骗人的,不然,为什么我身处这么贫穷的环境,却从没听说哪个有钱人帮助我们呢?
直到上大学,怀揣着一颗追求文学的热心,我有幸结缘五月诗社,从五月诗人口中以及各种文献中了解到祖师爷韦丘带领五月诗社文教扶贫的文明事迹。而我所在的韶关学院的英东生物工程大楼,便是其中之一。更让我惊喜意外的是,当我与同学谈及有关五月诗社三十年活动与创作考察研究的毕业论文时,有本校以及外校的同学都感激地讲述受恩于五月诗社的故事。前几天我转载桂老师的日志《沉痛悼念祖师爷韦丘》没多久,就被好一些QQ好友转载或分享,有的在我空间上留言“记得读初中时见过韦丘先生、很亲切。/哭。”有的跟我QQ联系,非常意外韦丘爷爷仙逝的噩耗,沉痛地跟我说起韦丘爷爷如何去他们学校助学,给他们的帮助及影响……
前几天,看到桂老师发在QQ群里祖师爷韦丘的组照,每张照片中的祖师爷都是笑容可掬、和蔼可亲。特别是他参加助学活动中与孩子们一起,我深深地感触:这不是小时候一直在我梦里出现的情景吗!
我释然了,即使我小时候不是幸运的那一个贫困孩子,但与我同样遭遇的孩子们,在我家山的另一边,文明使者韦丘爷爷的足迹印满红土地;我相信了,存在着他们,一直把文明光辉洒满粤北山区,就在我身边、我的同学中!我以一个粤北山区女孩的身份,诚挚地说,谢谢文明使者祖师爷韦丘!谢谢五月诗社!
泪,黯然流下……
●后记:
当从网络上第一时间得知祖师爷仙逝的消息,我有种熟悉的感觉,那便是痛失亲人的酸楚。一直听闻祖师爷的事迹,却未曾有机会与他谋面。今年三月份五月诗社组织去广州探望祖师爷,本来是个很好的机会,且我在花都工作。但恰逢那天我回韶关毕业体检,无奈错过。我一直想着,下次还有机会,我一定要去探望拜访这位德高望重的祖师爷。没想到,美好的愿望最终实现不了,深感痛惜。未曾有机会与祖师爷谋面,但如上文所说,作为粤北山区的子民,对韦丘祖师爷是身怀感激,感觉他就是我们的亲人。我因刚参加工作,正处于适应期,最近较少文学创作,但从未停止对五月诗社的关注。祖师爷的噩耗传来,再忙再累,我都一定要写出自己的心声。沉痛悼念韦丘祖师爷!但我相信,正如许多诗友在文中所说,祖师爷会走得安详。因为,文明在延续。
2012年7月20日于广州花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