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评论>>人格的力量(旧作重刊怀念韦伯)
 
人格的力量(旧作重刊怀念韦伯)
  文 / 桂汉标






                             ——韦丘老师《诗的人生》读后随感


                             1

    2O多年来,我在诗路上辛苦跋涉的过程中,曾得到过许多前辈师长和同辈诗友的真诚帮助,而著名诗人韦丘就是其中给予我帮助最多的老师之一。对于老师的诗文,我一向都是恭恭敬敬拜读和学习的。所以,当韦丘老师将近几年的诗评诗论结集交付出版社出版之际,提出由我来写序时,我大感意外。文坛上似乎早已形成了由前辈为后辈、由有名者为无名者的诗文集作序的“规矩”。由后辈为师长作序的先例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毕竟是鲜见的。因此,我一推再推,怕自己的拙笔沾污了老师的作品而迟迟不敢动笔。直到最近,诗论集已排出清样,韦丘老师再次诚恳催促,我才知推辞不了,只好勉为其难,不揣浅陋地提起笔,写下自己再次拜读老师这些充满诗意热情和真知灼见的评论文章的点滴感想。


                           2

    1989年农历正月十五,我们韶关五月诗社为韦丘老师在山城举办了一个简朴的生日晚会,诗友们送给老师的生日礼物是一大幅题为《青春祝福——贺大诗友韦丘的66岁生日》的大红贺幛。在贺幛上,每位诗友各自题写一两句由衷祝辞。我第一个拿起笔,庄重地写下五个字:“人格的力量”。
    的确,认识韦丘老师近20年,给我感觉最深、最令我敬重的便是老师那高尚的人格。
    韦丘老师是个“老革命”,在粤北打过游击;他原又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主持日常工作的常务副主席。多年来,他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为广东文学亊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从来不居功、不自傲,不摆官架子,一有时间就深入基层,按他自己说的:“在城里呆一两个月就坐不住了,一定要到生活里跑一跑,才感到充实。”翻开他这些年出版的《迈出窗口》、《音乐喷泉》、《丹枫绿梦》、《都市三点式》等诗文集,我们可以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强烈的时代脉搏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些作品无一不记录了这位年近古稀的老诗人对党、对社会主义、对人民、对生活的一颗赤子之心和一腔滚烫之情。在我们的印象中,他永远那么年轻、那么朝气蓬勃。深圳特区创办伊始,他便到那儿挂职,创办《特区文学》,培养了特区第一批作家;回广州后他自然还常常回特区走走,但这些年他跑得最多的还是粤西和粤北山区。尤其是粤北,他几乎每年都要来几次;每次来,轻车简从,不住宾馆,而住在年轻诗友家里,一住十多二十天,为的是更方便接触青年作者,为他们指点迷津。短短几年,他几乎跑遍了粤北大部分县区,进工厂,下矿井,访老区,钻林海……每到一处,总是与当地干部群众交上朋友,总是为青年作者看稿讲课辅导,总是写下大量生动感人的诗文作品。韦丘老师壮心不已、热爱山区、平易近人、关心青年的许许多多亊迹,在他所到之处,可以说是有口皆碑。
    在我所接触的作家、诗人的中,像韦丘老师这样长年累月为文学新人的健康成长而倾注大量心血的,并非绝无仅有,却也是不多见的。成立于1982年的韶关五月诗社,起步并不出众。1985年7月在曲江小坑举办的“林泉笔会”上,韦丘老师读过我们自己打印的两本《五月》诗集后,他大为感奋,立即把参加笔会的几位五月诗友一一找来,谈诗论文,说长道短,鼓励我们矢志不渝走贴近生活、抒发真情实感的正道。从那时起,他与五月诗社的大姑娘、小伙子结成了“忘年交”,无时无刻不关心五月诗友的成长。他主动为《五月诗笺》的正常出版筹措印刷经费;他热情写文章评议五月诗作的得失;他经常向各级报刊推荐五月的作品;他把自己所得的鲁迅文艺奖金和微薄的稿酬无私地资助年轻的诗友出版诗集。五月诗社的数十名诗友,几乎没有一个没收到过他那诚挚中肯的谈人生、谈创作的信函的(如果有朝一日将这些信函收集起来,那将是洋洋数十万言的《书信集》)。他家里那一间小屋,是众多的诗友到广州落脚住宿的温馨的“家”。近几年五月诗友由出版社出版的十多本诗集,发稿前几乎本本他都认真审读并写下长长的序文……五月诗友都亲切地称他为“韦伯”,韦伯与年轻诗友之间没有“代沟”,只有关心和理解。五月的大姑娘、小伙子们不仅向他请教创作问题,还乐意于把自己在生活、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心中的酸甜苦辣向他倾诉,求得真诚的指点与帮助……而今,粤北的青年诗群崛起了,2人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8人加入广东省作家协会,先后有5人获广东省新人新作奖,硕果累累,人才辈出。这一切,无不凝结着韦丘老师辛勤培育的一片心血,无不是韦丘老师高尚人格所绽开的绚丽花朵。
    不大熟悉韦丘老师的广大读者,看了以上我介绍的这些简略的“题外话”,也许更能激起阅读《诗的人生》这部评论集的兴趣、更易于理解书中所包含的底蕴吧?


                           3

    前几年,有论者谈及新时期我国评论界的状况时,曾把当代文学评论分为学者式、编辑式和作家诗人式三种。学者式评论着重于学术探讨,理论色彩较浓;编辑式评论结合具体作品评点得失,多以随感形式成文;作家诗人式评论则溶入创作的甘苦因而显得真切、深刻和富于情采。韦丘老师是诗人、散文家,他的这部诗论集除具有一般作家诗人式评论的特色之外,更因为他与被评论者关系的熟稔和密切,显得感情色彩更浓烈、评诗论理更中肯、笔调篇章更生动活泼。
    鲁迅先生在《‘题未定’草》一文中精辟地指出:“世间有所谓‘就亊论亊’的刅法,现在就诗论诗,或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罢。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翻开这部《诗的人生》,我们可以看到;占绝大部分篇幅的是为韶关五月诗社近20位青年诗人的处女集或部分诗作所写的评介。这些评介采用的正是鲁迅先生倡导的科学方法:往往不是就作品论作品,而是结合被评论者的经历、性格、生活创作实践,“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来着笔的。在为五月诗社合集和“五月诗丛”所作的评介中,韦丘老师回顾了五月诗社坚持正常活动多年、扎根生活的沃土,不跟风不媚俗、执着追求的诗路历程,从中看到了一个地区文学的希望和诗歌的走向,令读者不能不为之叹服。为女诗人邓妙蓉的诗集《初绽和芳心》所作序言中,韦丘老师从与她的交往,写到她面对困难挫折而不屈服的好胜要强性格和喜怒易形于色的个性特征,并以之为线索评析了她的《生命之歌》、《自己以外的我》、《礁石》等诗作,指出她的“诗的内涵已不仅局限于对世俗习气的讽喻,还透露出对中国妇女自身的价值的觉醒与估价”的思想意义,给读者以深刻的启悟。女诗人罗瑞玲的成名作《酸甜苦辣的女人》一发表,就引起一些人的非议,韦丘老师当初曾给予正确评价和支持。在为她和丈夫周伟合集《诗的情侣》所写序言中,更追踪这对夫妻诗人的人生经历,进入他俩的内心世界,并介绍了《酸甜苦辣的女人》、《青涩味的烟区》等诗作产生的背景,揭示了周、罗两人作品的思想意蕴、艺术特色,具体亲切又十分中肯。对另一位长期生活在矿山的诗人吕学煌那些短小精粹的小诗的评析,韦丘老师则热情地赞誉作者爱矿山、爱矿工、爱人民、爱祖国的情怀,从而写出了“高品位”的作品,启迪年轻诗作者永远不要脱离脚下坚实的大地而钻入缥缈的虚空……
    读着这样的诗评,难道我们仅仅获得诗学方面的教益么?
    爱默生说过:“一个艺术家,只有在道德意义上是一个美的人,才有可能使自己的作品成为道德意义上的美的作品。”诗人也是如此,只有好的人品,才有好的诗品。韦丘老师采取了“因人及诗”的评析方法,不仅让读者结识一个个性格迥异、心灵美好的年轻诗人,而且通过对其人品及其诗品的评析,在向读者阐述“诗的人生”,揭示“生命的觉醒”,引导我们去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人生风景线。
    韦丘老师把自己这部诗论集题名为《诗的人生》,的的确确是再恰当不过了。


                          4

    诗就是诗,诗论集也不等同于政治思想读物。韦丘老师以其丰富的创作经验和独到的艺术眼光,在具体评析每一位诗人的作品时,处处闪烁着自己的真知灼见,并对诗坛上一些流弊予以批评。这一点,也是我读罢这部诗论集后的又一个突出印象。
    新时期以来,我国新诗创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诗坛摆脱了过去种种旧传统的重荷和“左”的桎梏,诗回复到诗的本体;诗人们纵向继承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又不泥古,横向吸收世界各国各种诗歌流派好的表现方法又不照搬,使诗歌创作呈现一派万紫千红的勃勃生机。作为一个有多年创作经验的老诗人,韦丘老师不像某些人那样固守几十年一贯制的老套套,而是不断地吸取新的思想艺术营养,其中包括向青年诗人和外国诗歌学习借鉴,使他的诗作紧贴时代,不断出新。在诗学理论上,他也孜孜不倦地学习汲取。从这部诗论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诗学探索的大道上不断前进的一个个足印。对诗与时代、诗与生活、表现“内宇宙”与“外宇宙”、诗人的忧患意识、生命意识等等,韦丘老师都有精辟的见解与论说。对于现代诗歌一些新的表现技巧,如意象叠加、语法错变、象征的意藴、感觉的变形等等,也都结合具体诗作作了阐发。这一切,对于我们这些诗路上的后来者,无疑是受益匪浅的。
    韦丘老师耿直无私,率真如火又嫉恶如仇,他时刻关注着诗坛文坛走势,时时告诫年轻诗友们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不为一些邪门歪道所蛊惑。前年,当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国际风云变幻之际,他专程来韶,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向五月诗友讲形势,勉励大家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去年与今年,他又多次与诗友们座谈如何适应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如何坚持正确方向,努力提高创作水平。在这本诗论集中,他为已故农民诗人李昌松的“自选集”以及青年诗人张文峰的《葱茏的梦幻》所作序言中,对诗坛上那种只讲艺术不讲思想倾向,在诗中大量铺排孤独、寂寞、空虚、失落……等弊端,都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充分表现了一个正直的老诗人的艺术良知,令我们读后不禁怦然心动、肃然起敬。


                           5

    平生第一次为别人的书作序,而且还是自己的前辈师长的论著,我一直是惶恐的。好在我了解韦丘老师坦荡的胸怀,因此便斗胆写了以上这些文字。有不当之处,请老师和广大读者予以批评、赐教。

       【 写于1993年6月2日凌晨,
              2012年7月20日凌晨重新抄录,以此悼念已走向永恒的韦丘老师】



2012/7/20 15:05:44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1 篇︱已被阅读过 825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2237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