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散文>>皇冈山 帽子峰与韶乐
 
皇冈山 帽子峰与韶乐
  文 / 罗世雄
    据《太平寰宇记》:“昔舜南游,登山奏韶乐”;演奏韶乐舞的地方在皇冈山和韶石山,隋开皇九年(589年)因此就取州名为韶州。据《尚书》:箫韶九成、有风来仪,韶关人就在传说凤凰齐集的帽子峰建有“凤凰亭”;在韶州北城墙上建有一座闻韶台,苏轼过韶州,改名为九成台,后来将台移建在西城墙(现西堤北)。这就是韶州二十四景之“九成遗响”。
    那么,舜帝所奏《韶》乐,是什么呢?这得从音乐说起:古代中国音乐,一般分为雅乐和俗乐两种。由统治者提倡的官方音乐,演奏于庙堂之上,用作对祖先、神灵的祭祀,或天子、诸候之间朝聘、诸候国之间及诸候与大夫之间的会盟等正式礼仪时的音乐,一般称作雅乐。宫廷内部及大量民间演奏的音乐被称作俗乐。《大韶》则是雅乐之祖,风格庄重、高雅,反映了人民希冀天下太平、和平发展的愿望。
    《大韶》,传说是舜帝制作的乐舞。因其使用了一种类似今日排箫式的原始竹制编管乐器为主奏,而又得名《箫韶》,所谓“虞乐九成,以箫为主。箫者,众乐之所宗”(《文献通考》)。说明了这种编管乐器在古代乐器合奏中的重要地位,故以这一乐器为乐舞作品命名。另据“戛击鸣球,捕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让德。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呛呛。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尚书》)的记载,说明了《大韶》乐舞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极为丰富。从使用的乐器来看,金、石、丝、竹、革、木、匏、土俱全。在舞蹈方面,以人扮演鸟兽,跳跃飞舞,构成了《大韶》的艺术特色。记载也指出了这一作品是由九段组成,故谓《九韶》;又因其九段的结构变化而有了《九辨》的别名。还有从其舞蹈队列变化的角度定其为《九代》一名的。至于《韶箾》乐名的流传,那是《箫韶》的变说。此外,还有不甚广传的《九歌》一说,这是由于它具有九段歌辞的缘故。上述种种名称只不过是从作品的乐或舞、内容或形式以及主奏乐器等不同角度命名而已,其实,流传最广是还是《大韶》。
    根据《大韶》的主奏器分析,其音乐风格应该是流传悠远,清馨典雅的。
    《大韶》是在楚地采制,很可能就是在韶关采制完成的乐舞,为“八佾之舞”,舞者六十四人,奏乐者少则数十,多则百余人,伴唱者少则十数,多则数十。舞姿是模仿鸟兽飞舞欢跃,歌队声以咏,乐队八音克谐。
    公元前544年,鲁襄公曾为吴国公子季札演奏《大韶》乐舞,季札观赏后,叹为观止,由衷称道:“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春秋左传》)。《大韶》之乐内涵深遂,形象博大,似高天、像大地,是一部超群绝伦的作品。
    公元前516年,孔了“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孔子世家》,感叹道:“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并评价《大韶》为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作品:“韶尽美矣,又尽善矣!”孔子擅长音乐,会鼓瑟、弹琴,善作曲、歌唱,他将所学的《大韶》传授给弟子,使《大韶》流传至今。
    《韶》乐“直而温,宽而栗”的形象,显示出“刚而无虐,简而无傲”的性格,为中国古代音乐树立了诗言志、歌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的歌、乐、舞聚集一堂的文化传统。
    乐舞是有其社会功能的,这也为远古人所认识。相传舜为了征服有苗,命禹率兵讨伐,历三十六天未果。乃撤兵回营,当舜再驱兵沙场,却不是舞枪弄戟,而是由兵士手执干、羽,在阵前歌舞了七十天,结果就征服了有苗。为什么舜军阵前舞干、羽之舞,而有苗便见而归服呢?原来,舜兵手执干、羽而舞,是象征文、武俱盛。“手执兵器(干)作舞,谓练兵之意;手执羽毛作舞,表示友好,谓文德的象征“(《尚书》)。自舜以后,这象征武功和文德治道的乐舞也便成为历代必制之作了。所谓以武功取天下者,制作干戚舞以象之;以文德取天下者,以羽旌乐舞而象之。舜帝《大韶》乐舞,其饰物有二:一者凤凰羽毛,另者如箫管状竹杆。舜帝在韶关,演奏《大韶》等文德之舞,象征文德治道,以归服百越之众。《大韶》乐舞的内涵和风韵是端庄和净古朴贤雅的。
    自虞舜时期《大韶》乐舞诞生,标志着远古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又一次新飞跃。因为人类已经认识到主宰命运的不单单是所信奉的人以外的神物,人们由于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认识到领袖的德行对于部落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所以,一种新的“图腾”偶像——领袖崇拜,便以举足轻重的地位占握着人类意识形式。于是,自尧舜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领袖英雄,不仅是人们颂扬的重要题材,同时还要用盛大的表演形式,以纪念和拥戴之。因而,一种以人为美的艺术观便支配着历代艺术创作和审美感情。
    韶乐舞精神的内层联系就在于礼乐教化和礼乐治道的维政意识。这种维政意识恰是来自于远古人类的维生与祭神的自觉性宗教意识,它已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很难理解孔子推崇《韶》乐的真正意义。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考经·广要道》)。《大韶》雅颂乐舞的悠久文化传统,影响了中华几千年,至清代,明清八大家、韶关诗人廖燕仍写出了对韶乐深深的迷恋:“参差乐石拂云稠,虞帝曾经奏此丘。岩窦窍虚声自响,钟匏韵古迹堪留。千秋绝调空山和,一部元音大地收。数遍峰峦怀未已,天风吹籁满沧洲”。
2009/8/12 23:06:19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2 篇︱已被阅读过 570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2369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