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秋天,杭州军分区某部汽车连的战士周晓明,从广州执行任务途径韶关,他在火车站买了一份韶关市群众艺术馆编印的《南华》小报,里面的一篇散文《梦丹霞》把晓明吸引住了。文章以真挚亲切的笔调,优美隽永的文采,抒发了一个因小儿麻痹至左脚残疾的女青年朝思暮想要登上丹霞山,眺望世界的心愿。后来,她终于在朋友们们的帮助下,登上了丹霞山,在这里她向一位叫“小健”的好朋友谈自己登山后的感受:
“我离开了学校, 失去了同龄人享有的工作条件, 静坐在家中. 在我默默无声地呆坐时, 我的心境, 与尼姑又有多少差别呢? 多少次, 我想起了丹霞,,想到了丹霞山年轻的尼姑.……
丹霞, 在我的梦中……
我流泪了. 我怎能不钟情于生活, 热爱生活!
你走了……
我们没去成丹霞, 然而你给我讲的丹霞, 却常进入我的梦乡……
终于, 同学们陪我从35公里的矿山, 来到丹霞. 从笫一个石阶开始, 我默默地记下登山的足迹, 三百, 五百,七百八十级……
我看见‘别传寺’前石壁上鲜红的大字:‘红尘不到,赤诚千仞’,我希望自已用赤诚的心去实现久久留在心间的梦……我站在‘丹梯铁索’下,腿软得难以支撑起身体。‘坐下吧, 那怕十分钟。’这念头在脑海里一闪而过,要知道, 停下是会掉队的;登上去,不远便是顶峰! 我扶着铁链谨慎地全神贯注地一步一步往上爬……
……丹霞, 我梦中的丹霞!站在你的顶峰,我迎来了新的一天。
新的帷幕从这里拉开, 无比绚丽, 宽广……”
姑娘象泉水般的话语,浸润看周晓明的心田.一种潜在的敬仰,一种内心的冲动,促使他想去寻找她, 希望和她好好交谈.探讨人生的哲理。
遗憾的是,文章编者按里只简单介绍这位年仅22岁在红工矿商店工作叫陈金莲的病残姑娘。
红工矿商店在哪呢?小伙子回到部队后给韶关市艺术馆发去一封表示要认识陈金莲的信。
信发出一个多月了,没想到,这天周晓明刚出车回来,通讯员把一封信交到他手上,他看到信封上的绢秀笔迹不禁失声叫道:“啊,她!.....”(亊后才知道,这是桂汉标老师充当月佬为他们拉扯的红线。)
爱情来得太突然了, 陈金莲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 她的<<梦丹霞>>发表以后, 打动过不少人的心. 可是, 偏偏无法感动她钟情的小健, 小健当兵走了后 感情的弦断了。 现在又来了个晓明。尽管晓明在来信中有意无意地表示自己的心迹, 她仍然不敢承认自己也喜欢这位忠厚的小伙子。
这天, 陈金莲又收到晓明的一封长信:
“莲:
当你收到这封信时, 我己到前线参战了。一个月前, 我还在浙江长兴给您写信, 说九月份将到安徽三界参加军事进攻演习. 没想到一个月后的现在, 我己经来到云南边境, 而且, 就要上战场了。 参战, 对我来说是新鲜的。我想, 一个士兵如果没有闻过战场的硝烟味, 没有真正地认识战争的真面目, 也许, 他会终生遗撼。当然, 刚接到要开赴前线的命令时, 我也曾害怕过……谁知道战争会有多残酷啊! 可是现在, 心里却出奇的平静, 就好象身边并没发生什么事一样。当初生的留恋, 死的恐惧, 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我很乐观, 也很自信, 我是为爱而战斗, 为正义而战斗的。
战争意味着要付出代价, 要流血牺牲。实现我誓言的时刻, 就近在眼前了。遗憾的是, 我恐怕不能见到你了, 我们还没见过面呢。
莲, 我爱你. 你说我们能见面吗?
……
晓明写于云南砚山县1984.8.21
陈金莲的眼睛湿润了, 她无法压抑住奔腾的思绪。 战争, 是无情的, 残酷的, 一边是民族大义, 一边是临近的爱情, 情感的砝码是无法让理智的天平平衡的。 她知道晓明是能够把一腔热血泼洒在疆场上的血性男儿, 谁能料到他们这种埋在心的爱还有没有将来呢! 谁能估计到晓明能否完好无缺地归来呢!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了,她把爱情和自己的心都献给了晓明,给自已留下了等待的悲凉。
.
“晓明:
……面对你的爱,心情极为矛盾,你使我想起小健,想起己往的岁月,我曾爱过小健,以全颗心,全部热情写下了《梦丹霞》。然而,这大胆的爱却不被胆小的他接受。七年了,流逝的年华,一声惊雷,我的爱永远留在梦里,剩下的只有眼泪和痛苦,他屈服于社会的压力,家庭的阻拦,世俗的言论,远远地离开了我,我把爱的痛苦包揽下来,走自已该走的路。在医院医治我的疾腿,也医治我受伤的心灵。生活有时是一出完好的戏。小健从《梦丹霞》里飞走了,却又飞来了和《梦丹霞》有缘份的你,我彷徨,我常常把你和小健当作同一个人。战士,都是战士,然而却有许多不同。你是勇敢的,而且充满热情,你爱我,相信你的爱足以抵御社会,家庭,市侩的偏见和压力。
战争,使我感到惊慌和痛苦。六年前,小健奔赴战场,曾使我担心忧虑;今天,你又走上战场,我同样担心忧虑。我们还未曾相见呢!我祈祷:你会回来的,为了你爱的人,你要回来,活着,胜利地回到我身边。在这有很大牺牲性的战场,我再不拿你和小健相比了。我爱你!这是今天说的,我要抛掉过去,从今天开始,用我的心来感受你对我的爱,用我的心真正地爱你。在平静舒适的后方,我祝前方战场上的你,我心爱的人平安!
你的金莲1984.9.1”
“金莲:
目前部队已转入战备状态,日内将开赴南疆,我没有给您地址之前,请勿来信。
晓明1984.9.2”
“金莲:你好。
我连负责后勤运输任务,有四十台车,八十多人,基本上是一人一车,到了老山麻栗坡后,我们是运送炮弹。一般都是夜间出车,闭灯驾驶。在我们通过的道路上,有十个越军炮火封锁区,长达十三公里,夜间行动,都拉大车距,被炸倒的车辆毕竟是少数,有被命名为‘老山钢铁运输模范连’的某汽车团九连,他们就没有被炸过车辆,做到了“人不掉皮,车不掉漆。” 所以,我想我们也能活着回去,请你放心。
晓明1984.9.10”
“晓明:
你给我的爱, 我将永远珍惜。我愿为你献出一切。可我, 只是荒地里不被人注意的小草, 能做什么呢。
金莲”
“金莲;
部队是六日开进老山, 我连部署在距落水洞后的地方. 离国境线只有八公里, 麻栗坡约十公里. 越军近来没有往这里开炮了. 人们说这是生活在死亡线上. 我们在溪流边吃饭, 帐篷里睡觉, 照样香甜. 莲, 有你的爱, 即使我一无所有, 也会是‘富翁’;没有你的爱,我就是’富翁’,也只能是一无所有。深情地吻您。
晓明”
1984年12月10日, 浓雾象沉重的白纱悬挂在麻栗坡烈士陵园. 周晓明收到陈金莲的来信, 信中还夹着两颗丹霞山的相思子, 他明白姑娘的心意, 脸上现出甜蜜的笑容.
晓明和战友老张下了车说:“走, 我门去看看他们。”
麻栗坡烈士陵园, 松柏低垂, 浓雾弥漫, 庄严肃穆.
一排排整齐的烈士墓,一直排到坡顶。烈士的墓碑, 都分别刻上姓名, 籍贯, 年龄和生平简介, 还嵌上相片. 碑文有的是用大理石雕刻, 有些是花岗岩碑石, 水泥基座, 还有的只竖着一块木板, 显然是刚立的新坟. 但是, 几乎每个墓前, 都散有各式的食品, 鲜花或花环.
一阵浓烈的酒香飘过来, 只见眼前这座墓前, 摆着一些空酒瓶, 还有半瓶酒, 地上撒满了酒迹. 啊! 是同甘共苦的战友来祭奠他的英魂么。他们还记得他生前的嗜好——喝酒。虽然他未曾“痛饮黄龙府”,但毕竟已达到了“生当为人杰,死亦作鬼雄” 的宏愿,这是一条烈性的好汉。
老张把事务长捎带的酒壶取出来,把酒洒到墓前……
有的坟前放着甘蔗、糕团。是慈祥的父母来过么! 他们来看望为国捐躯的儿子。
那座碑石上的相片是一张稚气尚存的笑脸。坟前放着桔子和糖果, 还有一枝孩子爱吃的棒棒糖. 是哪位娃娃用他稚嫩的方式向英勇的哥哥致敬么!
还有一座坟前撒满了香烟, 有的曾经点燃过:是你那“厉害”的妻子来过么!她曾象林则徐一样对你“颁布”过“禁烟令”! 可如今, 她却含着泪水, 用颤抖着双手, 为你把烟点着了放在你的坟前……
没有比这更好的祭奠了, 坟前摆放着几顶越寇的破头盔, 这尿钵似的东西说明你的战友己为你报了仇, 他们用鬼子的头来祭奠你不瞑目的英灵啊!
晓明取出了相思子, 郑重放在摆放着盆栽素洁老山兰的李海欣烈士的坟前。老山兰在滚滚硝烟中顽强拔节, 含苞吐芳. 如今, 它又象一位多情的美少女, 在微风中摇曳,向烈士致敬。殷红的丹霞相思子, 播种在英雄的身边, 代表着两颗年青人的心, 要倾诉着一段不寻常的爱情故事。
中秋节, 莲姑娘给晓明寄来了一条锦绣烟, 三个月饼, 三包糖, 一筒胶卷。这时不知是谁轻轻地哼起了《十五的月亮》,歌声低低地回旋在营地与战士的心声共鸣。 晓明想起心上人寄来的月饼为什么不是成双成对呢,三个。晓明一拍脑袋会意了, 细心的姑娘啊! “三”和“生”是相近的谐音。就是说让晓明活着回去见她。晓明笑了。
转眼到年底,战斗还在进行着,晓明给金莲写信:
“金莲,这几天,我们都分别照了‘遗像’,填写了军人登记卡,清点登记好个人物资,指导员说,我们还要填写什么阵亡烈士表。嘻,谁能说我不会死,谁又能说我不能活,真有意思!部队十日,十三日各上去一批,十六日又上去一批,我连分两批上,我在另一批,随后就上去,我们的车分去拉附属油料,炮弹。你不必为我担心,我会注意的。
晓明”
“晓明:
为什么写这样的信。 唉, 我真恨你. 我说过: 我爱你, 就一定等你回来. 你我都明白, 恋爱中的等待是多么痛苦难熬, 你在生与死的战斗中, 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心意。爱应该是愉快的, 可我给你只是没有温情的坚强, 你受不了。请原谅我, 晓明, 我的爱人, 如果你在我身边, 我会深情地吻你, 不让你离开……
金莲”
莎士比亚说过:“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 真诚的爱永远不会走一条平坦的道路的。”
有人对金莲说:“晓明是江西南康农村人, 父母兄妹共五人, 将来退伍返回农村去;你是六兄妹中最任性的一个, 平时全家都让着你, 光凭你商店出纳员36元工资还要养你老公, 这样的苦能熬得住吗。” 金莲说:“生活上再苦,我也能挺住,精神上的苦痛,我己受够了,精神上我已离不开他。”
又有人悄悄对她说:“有缺陷的人只能去爱爱你的人,千万不要去爱你爱的人。”
这“标准”对他们不起作用,爱河之舟已泛出这么远,即使再有风浪,也只有勇往直前。两年多了,他们没见过一面。苦恋,在老山与丹霞之间酝酿发酵。
捷报——周晓明参加了1985年老山自卫反击战“1.15” 战役,以“人不掉皮,车不掉漆” 的安全行车记录,两次荣获全班唯一的“战区英雄车驾驶员” 称号,并受到上级的嘉奖。
喜讯——周晓明经历战火考验,火线入党。并集体立了三等功。同年七月退伍到曲仁矿务局云顶矿开车,并和陈金莲办理了结婚手续。
陈金莲是桂老师重点关心的粤北年轻作者之一,曾在《五月诗笺》推出她的散文诗专辑,并多次在《南叶》杂志作为重点稿件发表她的作品,还在给业余作者的文学讲座中介绍她自强不息的亊迹……我记得当年也曾带309厂的多位文学爱好者和桂老师率领五月诗社十多人去花坪探望过陈金莲。我还从我书橱上选取三本厚厚的《中国女作家作品选》送给陈金莲,鼓励她努力笔耕。作为回报,陈金莲拿出了两年多来他们两百多封情书借给我。我在1986年3期的省级刊物《希望》杂志中刊载描写他们的散文《恋情》。同年桂老师特约我帮忙整理他们俩的几十封情书,以《穿飞于战火中的情雁》为题,在《南叶》杂志总十一期作为报告文学刊出,在全国读者中引发了很热烈的反响。周晓明还倍同陈金莲参加当年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和韶关市文联《南叶》编辑部,韶关市文化局联合在曲江小坑温泉举办的“林泉笔会。”
正如法国作家罗漫。罗兰所说:“婚姻的唯一伟大之处,在于唯一的爱情,两颗心的互相忠实。”
二十多年过去,他们的儿子己长大成人,在佛山工作,陈金莲也过去了。不知他们生活得怎样了。
2012.9.8. 凌晨两点于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