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九月,同学各奔东西,已不能像往年那样齐聚一堂,只是九月同学相聚的情怀仍在。于是,在广州周边工作的同学在班级聊天群里提议,选定九月的一个周末相聚。作为一线大都市,提及广州,总是给人喧嚣的感觉,可有这么一处岭南水乡,在喧闹的都市仍然保持自己的安宁、静谧,那就是我们聚会目的地——小洲村。
●走,到岭南水乡去●
小洲村离广州市区不远,交通很方便,有多路公交车直达。笔者跟同学在客村地铁站出口集中,然后转坐公交车到小洲村。因为是周末,出行的人比较多,拥挤的车厢里,即使有空调,但空气洋溢的汗酸味还是熏得人透不过气来。一路上,先是高楼大厦,公交车停了又走,走了又停,窗外慢慢出现田野风光,乘客也下了不少。天气晴朗,车窗外掠过一棵棵成排的绿化榕树,蓝天相间其中,闹市渐行渐远,清新的感觉越来越近。
刚到小洲村,就给了我们不少惊喜。我们在小洲村站下了车,映入眼帘的是画画用品一条街,还有多家画室、画廊和美术学院。往前走一段,路边墙上有用甲骨文、篆文等字体写的名言警句及诗句和配图,游人三三两两停驻下来,一边认读一边跟同伴讨论其中的字句,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笔者不仅感叹,这普通的一条村,文化氛围竟然如此浓!接下来的景色,又更是让笔者深深地体会、享受古香古色的岭南水乡村落。
太阳比较晒,却也没挡住大家的热情。还沉浸在对小洲村第一印象的感叹,有人提出该去颇具特色的小洲村人民礼堂看看。当我们走进牌坊,一座浅黄色的具有苏联时期公共建筑特色的小洲人民礼堂出现在面前。礼堂始建于1959年,至今已有53年历史,在2005年曾翻修过一次,在礼堂正面墙上挂着作品展的海报,里面是中国南方砖木架构,历史的影子里蕴含现代元素,别有一番风景。
●品,这原始淳朴乡村●
在礼堂旁边,有一间两头通的画廊。当我们穿过画廊的时候,店老板兼画家正认真细致地作画。拍客们忍不住用手中相机把作品的成型过程定格。店老板没有理会游人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从另一边的门出了画廊,顺着村中河涌,踩在青石板路上,我们深入到小洲村腹中。沿着小巷子,一眼望去,家家户户都是大门敞开,并挂着形色各异的招牌,原来都是商铺。我的心一下子凉了一截,古村落也商业化了。
可真正去探访,却又有另一番感受。所谓的商铺,就像是摆在自家院子里的装饰,有饰品、挂件、花草等等,大多是人工制作,保持淳朴的民风,非常有岭南特色。老板不吆喝吸引客人,也没有过多的漂亮语言怂恿,都随游人的心淘自己的宝。就像有间小店的名字叫“柔软时光”,时光是柔软的,脚步也可以温柔些,感受这片宁静的温馨。笔者特喜欢一间名叫山泉居生活馆的铺子。他完全保持原有的风貌,小院子里的亭子是纯木建造,而且看得出其材料绝对是未经多加工的,这从大木柱裂开的缝就得知。亭子里摆放着竹做的椅子和四方桌,墙上还挂着原原本本的整套犁耙。游人举步走进小铺子挑挑拣拣,累了也可以在院子上小作休息,回归一下农家庭院滋味。
●看,那小桥流水人家●
正跟同学在小庭院闲聊,忽然传来动感的吉他和打鼓声,显得格外清脆和“另类”。笔者赶紧寻声而去,原来几个青年在河涌边一家小咖啡厅门前玩音乐。笔者有个爱音乐的同学看到此景可兴奋了,与他们搭讪起来,还亲自来两下子,逗得大家乐呵呵。
再往前是一条深巷子,巷子尽头又是一条河涌。小洲村真是名副其实的河网交织,四通八达。河涌上有座小桥叫娘妈桥,宽约2米,长约5米,没有栏杆,据说有几百年历史了。踩在娘妈桥上,想起小时候走木桥数格子的情趣,童真又一次回荡在心头。桥的另一头有棵叫老树叫姻缘树,枝叶伸展出来,影子倒在桥上,看来这桥也是多情的地方。娘妈桥头的黄酒鸡蛋、艇仔粥、姜汁猪蹄等岭南小吃把北方的同学给吸引住了。我们继续穿梭在小洲村的巷子、大树下、小桥边,每到过的地方,便留下闲适的脚迹,不知不觉时至中午,便在河边的一家餐馆停下来,美美地享受岭南美食,等犒劳了肚皮再细细准备下午的闲适之旅。
小洲村有许多文物古迹,保持小桥流水风貌,还是广州“万亩果林”保护区内的村庄,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文化和淳朴民风,具有别具一格的宁静和悠闲,真是一处放松心灵的好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