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后期,日寇铁蹄践踏到了粤北。狮山村十多户村民躲进大山达到一星期之多。走得匆忙,人们除了随身衣服和少许日用品外,每户只带有少许大米及大袋红薯干。虽说大山之中有野味可采,但没有锅灶油盐,如何能吃得下。更要命的是幼小的婴儿及孩子。少许的大米只能留给婴儿,红薯就成了大人和小孩的保命粮。人们算计着吃,艰难地挨过这场灾却。几十年过去了,每当品味着红薯的香甜时,当年的情景还不时浮现脑海,得以活命的人们对红薯别具一番情致。
在粤北,每逢夏末初秋,家家都种有红薯,如果谁家没种,家长心中就如有所失,家里人看着人家吃红薯,家长就不好向家人交代,特别是小孩子,更是吵着要吃。红薯是山区人不可少的食品。
红薯,也叫地瓜、番薯,是一种易种粗生高产的农作物。品种多,如白皮红心、白皮黄心、红皮白心、红皮黄心、红皮紫心等等。好的品种味道好产量高,亩产可达三至五千斤,根棵长大,大的有大如萝卜,收获时堆得像小山。有人打趣把高产的红薯叫做‘猪娜怕,撑死狗’(意即母猪吃到怕,狗吃得饱死)可见产量高。一向缺粮时许多贫民赖以活命。在食品较丰富的今天,红薯也还具有其经济价值,市场上可卖到2—3元一斤,能与大米比高下。小贩推着流动锅灶烤着喷香的红薯上街叫卖引得人口涎欲滴。开发商把红薯制成薯干果品风行全球。某些农户看准这个商机,把晚秋田改种红薯还真赚了大钱。
现在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老年人也跟着其儿女在外落户。每到红薯的收获时节都想吃家乡的红薯。带着孙儿孙女逛街,在流动锅灶上买烤红薯吃,或在市场上几斤烤吃或煲汤。新收获的红薯烤熟后又香又甜,吃起来有鸡蛋的味道,有人戏称‘广东馒头’。入冬的红薯没有鸡蛋味已转为糖,其甜如蜜,所以有句顺口溜:“新收红薯馒头样,入冬红薯赛蜜糖。”外出的游子们,有机会都托人从家中带些红薯来。逢年过节回老家,更不会空过,小车的尾箱都少不了红薯。从古至今,红薯与山区人有一股难离的情,在人们心中,红薯还在发放出其应有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