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列志,广东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五月诗社副社长。他文笔流畅,思维慎密。我最喜欢他那铿锵有力的笔法,也喜欢他那富有哲理发人深省的评论,更喜欢他对挖掘新人的认知态度和对后辈指导的严格要求。
用胡列志自己的话说,他是“掌牛仔”出身,由于个子没有长开,承受不了农活的辛苦,“搏死老命”考上了师范,逃离了农村。韶师毕业后回到龙归老家教书,当过中学老师,做过小学校长,20年前在“城市化进程中”随大流进入市区。在金福园小学“混迹多年”,曾在芙蓉山小学“占山为王”八年,前不久调入武江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受家族风气的影响,胡列志很小就与文学结缘,但真正的启蒙,还是他从文革焚书堆中抢来的几本线装石印本。从小就接触繁体字读本的他,对古典文学尤为钟爱。说到作文,胡列志说有两个人影响着他一辈子。在四年级的时候,一篇作文被语文老师的男朋友黄明桂老师看中,黄明桂老师亲自在全校集会上诵读,这个鼓舞是巨大的。在读师范时,作文总是得不了高分,甚为苦恼。一次在与其舅舅陈永正聊天后,写出来的第一篇作文就得了91分。胡列志说,那次聊天他听进去并且死死记住的是一句话:“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其实这就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精髓。
调出韶关后,胡列志有幸认识了桂汉标、赖玉平等,在写作上得到他们的精心指导,诗歌和散文渐渐见诸报端。1995年加盟《粤北青年报》当兼职记者,写了许多报告文学。1997年加入韶关市作协和五月诗社。十几年来坚持创作,笔耕不辍,在海内外报刋发表新诗、中华诗词二百多首,散文、报告文学、评论数十万字,曾被诗友誉为“快枪手”。己出版新诗集《生命的叩问》、《胡列志短诗选》{中英对照}和中华诗词个人自选集《今生何幸又重逢》等著作。
胡列志是从文起家的,诗歌反倒是“半路出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他写了几十篇的乡土系列散文,如《清清江湾河》、《狩猎的夜晚》等,在韶关有一定的反响。但这些散文在多次搬家中连同其他文章一起不慎丢失了。除了写新诗,胡列志还在中华诗词上下了不少功夫,《今生何幸有重逢》(香港银河出版社)就是他多年尝试的结集。前两年他处于赋闲状态,又把心思转向书法和评论上。今年上半年把这几年写的评论和散文收集起来,竟也有200多页,只要稍加整理就可出版了。
以前陆陆续续阅读过胡列志的作品,而真正的对他有深入的了解,是在今年六月的五月诗社三十周年庆典之后。在短短的几个月的交往中,发现胡列志还是个善思考爱探究的人。比如他对“禅”的理解,就很有心得。禅心佛性,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都有虔诚礼佛的心态。前年我们到连州,路过清远英德时,听说有座彭家祠依山而建,在当地很有名,就过去看看。进入山门,便是彭家祖宗牌位,两位女游客,不分皂白青红,倒头便拜,我心感不屑:人家的祖宗,又关你何事?读过胡列志的文章后,才有所顿悟。他说:“六祖倡导见性成佛,禅,是无言的境界。禅意,是不可说的,只能理解,只能参悟。语言文字,举心动念,虽非禅意;但扬眉瞬目,搬柴运水,又无非禅机。” 真可谓对禅之灼见,而禅心则藏于众人心中,禅活于民心,又产生出无限的意义,酝酿出无限的境界。他告诉我们:“禅,就是六祖的创造,所以有‘六祖禅宗坛经’的定论。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主流,并影响深远,东南亚各国都有大量禅宗信徒。”“禅宗修佛是不大讲究根底的,人可皆佛,也不主张艰苦的修炼。可能在某地的某一处角落,突然心有所悟进而大彻大悟,眼前豁然开朗。是佛是俗,全在看世界眼光。俗眼油灯观三尺;而佛,在洞察,在超脱,在无我。” “褝意,佛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为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一个文人,如果‘三经’不全,莫谈文化。哪三经?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六祖慧能的《坛经》。这三经是中国三教儒释道的经典。胡列志清晰的思维脉络,细致的阐述,使我有了种掀云拨雾的清楚和淋漓尽致的痛快。
胡列志对社会问题的剖析也同样犀利。在一篇文章中他说,“‘仇富问题’,其实是‘仇腐问题’的异化或衍生物。我常说,社会发展得越快,问题就出现得越多。贫富分化,也是改革开放的一种必然结果——‘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三十年的政策。很多人现在对这个政策抱怨质疑,都对,因为我国的基尼系数0.458,比之于美国0.61相差不是很远了。(基尼系数0.4为界点)改革开放前我们的基尼系数低于0.2,绝对平均,可有谁去赞美称道那时的那样的所谓‘平均’呢?”胡列志不愧是个当过记者的人,讲起来头头是道。引来个诗友钟诚的议论更加精彩:“哈,你的‘基尼系数’让我想起一个经济学段子:经济统计数据就象一个比基尼女郎,暴露出来的固然紧要,但藏起来的那部分,才是最要命的。”
在乡土系列中,胡列志的开篇写的就是《父亲》,说的是他读师范时,父亲如何含辛茹苦供他上学的细节。前年,他父亲在搁楼跌下来,他和家人把父亲运到粤北医院抢救,老父竟然无恙。他当天就写了一篇文章叫做《起死回生我父亲》,把家人的紧张、自己的担忧以及父亲无恙后大家的喜极而泣一一记录下来。有人说胡列志是个孝子,但他说自己很惭愧,父母年迈,但还远居乡下,一个月才回去照看一两次,实在是“不为人子”。
《五言独步》中有诗句“有病方为贵,无伤不是奇”。胡列志由于从小体弱,加上农村缺医少药,慢慢养成了“自理自治”的习惯,因而对待疾病,他不乏“奇谈怪论”。例如,他认为糖尿病是富贵病,像他那样的“穷人”是没资格得的,因此他经常在运动后狂喝饮料,结果在2009年检测出血糖11点多。胡列志对待糖尿病的态度也颇具传奇色彩,他对待疾病的独特疗法也甚称独到。用他的话说,就是:“一年的折腾,一年的探索,一年的求证,终于有了结果。从不解,到害怕乃至恐惧;从病急乱投医,到认真分析对比;从一意孤行到从善如流,经历得太多,付出的太多。观念的改变,确实需要一定的代价,不过这次的代价也太大了。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是健康的最高法则!” 他用爬山游泳,适当的饮食药疗,竟然将血糖从降到5.6,基本恢复正常,这是智者的自疗心得,算是“自理自治”的例证吧。
受韦丘老爷子和桂汉标老师等的影响,胡列志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在文学创作上矻矻以求,时有新作面世;多年来在挖掘培养新人中,也付出了不少劳动。看到后辈的成长,他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在评论《梦的星空下》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对诗坛新秀黎红梅的赞赏。近年来,胡列志在五月诗笺上,对不下50位新人作过作品点评,还写了几十篇完整的文学评论。胡列志曾任韶关市青年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十多年来随桂老师等到大中学校文学社团进行创作指导,足迹遍及韶关、清远、河源、郴州、赣州等地。在新诗进课堂的试验中,胡列志也是个中坚人物。他本身是老师,对新诗与中小学教学的结合有独到的见解。
对新人的扶持,老胡是热情的;对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缺点错误,老胡是严厉和一丝不苟的。我留意到这样一个细节:胡列志对一位诗友的作品《欣赏吳老师两幅摄影作品》批评的严厉:。。。。。。“‘碧波’肯定是‘微澜,’既是‘微澜’何来‘平如镜’呢?‘倒影’着什么?沒有交代。用‘仙境’来笼统概括是‘明显的偸懒。’后一句似乎是对‘仙境’的补充,然而又对读者心中对‘仙境的想象’作了限制,可谓是‘挂一而漏万’更削弱了诗句的表现力。诗句有联想,有想象,但没有半点新意,整首诗解读出来就是‘水里倒影着彩霞’,鲜汤寡水是也。”这位诗友感谢这样直言不讳的指正,这样回应:“既然您不嫌弃,就请您收下我这个学生吧,反正您现在有千来个学生,再多我一个也不为多!是吧?”这种精乖的应答,正是她的聪明之处,严师出高徒啊。
胡列志是从南岭深处走出来的作家,因而他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其人有山林气,斯文有金石声”。在他的第一本诗集《生命的叩问》的后记中,他以《植根于泥土的文学梦》为题,讲述了自己的文学情结和创作追求。我们愿胡列志的文学梦越做越大,我们期待着读到胡列志更多更好的作品。
2012.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