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回来的路上,一片叶子不经意间跌落在我的身上。是它累了吧?想找个小憩的地方,偶遇的我就成了它的依偎。我把叶子轻柔地舒展开来,夹在那本精装的《诗经》里,叶子温暖而多血的生命气息,把《诗经》里风、雅、颂的脉络打通得很是流畅。苍苍蒹葭从诗香里走出来。从小就很喜欢《诗经》,儿时喜欢它是因为它有一别名叫葩经,那时爸爸说葩就是花。小小的我就以为那里面有花,而且满满一本都是花。对《诗经》的那种别样迷醉,让我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于是,因诗从北方飘到了南方,进入了五月诗社,认识了桂汉标老师,还有好多好多诗友。
最早听桂老师说“诗,是一种宗教”时,我还有些迷惑。诗,怎么会是宗教呢?
静下心来轻数如花瓣散落的日子,五月诗社,一个民间的文学社团,从创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二十五个春华秋实了。眼前幻现出诗友们在桂老师的带领下匍匐着,向着自己的信仰一步一步前行的样子,个个都是虔诚的信徒。顿悟,诗,就是流芳的宗教,是一种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宗教。
“诗,是一种宗教。”是桂老师的信仰,桂老师理所当然的就是这种宗教的布道者。人是需要信仰的,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悲的,没有信仰的灵魂是飘的,是没有根基的。人空洞的躯壳是需要信仰来滋养支撑的,而诗,这流芳的宗教是真、善、美的载体,是梦想的翅膀,有翅膀的生活就是梦想的完美生活。桂老师把他的诗心传给了他身边的人,诗心渐渐升华为一种信仰,一个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桂老师用他的宗教感染着他身边的所有人,看看粤赣湘红三角地区大、中、小学校里桂老师那大大小小的信徒们吧,那是流芳香的宗教结晶出的硕果。那种幸福繁衍的快感相信比桂老师自己出更多的作品,还要让他快乐!让他幸福!老师是什么?真正的老师就是心甘情愿为学生做嫁衣的人!宗教的极致是什么?就是让所有信徒都获得灵魂上的幸福!
有幸与桂老师一起去铭源希望学校奖教奖学,他每每说起山里的那些孩子时都是很激动的,孩子纯然的眸里的渴望,触动着桂老师心中一种叫父爱的感情。对于那些渴望读书的孩子们桂老师是很心疼的,对于那些执着地追求文学的人桂老师是很感动的。在五月诗社呆了有些年头了,可是我所看到的桂老师穿来穿去还是那几件衣服,一件衬衫可以穿十几年,一双去年的凉鞋补过后今年的夏天还穿在他的脚上。人常说父爱是山样坚韧海样博大,桂老师是把他的父爱延伸了,膨胀了。想想这膨胀了的博大父爱,也是宗教布道者仁爱心怀体现啊。
桂老师,是很纯粹的诗人。从他早期的名诗《春播》到《开采太阳》,再到现在频频获奖的手机短信诗。桂老师言传身教地教育我们,诗也是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的,诗是精神的呐喊,也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桂老师用传道布教之手,将日月之魂,大地之魄,一丝丝,一缕缕,溶入流芳的宗教里。于是,那日辉月华,大地之气就在朝圣者的心里,疯狂地蔓延着。刘勰说:“知音其难哉!”任何时代任何地方文学的繁荣,都需要有一个知音的群体。而能够凝聚这个知音群体的人,是既要拥有自身的完美人格更要拥有佛的悟性与心怀的。
茫茫尘世,浩瀚人海,人与人相识相知,都是因为心中那份共同的信仰。信仰之光让人心坚韧而极富情感。于是,在共同的信仰里就生出一种久远而又能够让彼此相望、相守、默契的东西。桂老师思想里那流芳的宗教,用真善美之无穷之力牢牢盘踞着每个朝圣者心灵的那方净土。桂老师这位虔诚的而睿智的布道者把心之深处汩汩的热源喷涌着,传递着……
【本文原载2008年9月8日“南方新闻网”,此前曾在《清远日报》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