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散文>>围仓及其他
 
围仓及其他
  文 / 兴安客
                                  



                            ——我印象中的二月二

     二月二围仓,是鲁西南民俗之一。二月一日下午,农村老百姓用草木灰撒成一圈一圈的,再于中心位置挖坑埋上粮食,以期来年五谷丰登换来一个好年景。
    小时候,每到围仓的时候,我都会手拿铲子,兜里装上粮食,等父兄把仓围好了,我就把粮食用纸包了埋在圆圈的中心(用纸包的目的是过了二月二再取出来时方便)。稍长,遇到父兄没空,这项活动就就落在我的头上由我来做了。一直到离乡背井去外地谋生为止,算到现在已有四十多年了。
    围仓的地方,一般在堂屋、院子、大门口以及自家打谷场上。屋里地面小,一般只围两道圈儿,而且也没有附加的东西。院子及其他地方是要三道圈的,而且还要撒两条向外延伸的线段,再于这两条线间圈外的地方撒两条线联起来。这样复杂的连连接接,很小的时候是弄不懂的。等长大了亲手操作了,才慢慢琢磨出其中的道理了。
    仓,在这里是指囤,一种农家盛粮食的器具。在鲁西南,囤是用阴柳条编织的,形状大都是几近圆柱形的圆台体,也有鼓形的,不过很少见。囤的高矮一般是低于人肩的高度,这样扛着布袋倒粮食才不费劲。各家囤的大小一般是根据自家地产量来配置的。记得我家有三个囤,两个圆台形的,一个鼓形的。圆台形的高四尺多,横截面直径三尺多;鼓形的是小的,口部和底部小而中间粗一些,高约三尺半。我家的囤不是从集市上买的,而是外祖编的。如果赶上丰收,粮食装不下,就在囤的上边加茓子。茓子一般是用苇篾或秫篾编成,约二十厘米宽,长长的。用它在囤的上沿里向上一圈一圈地围起来,可以增大囤的高度,以达到多盛粮食的目的。
    这样看来,二月二围的仓的各种线条的意义就很明确了。三个圆圈分别表示囤的上口、下底和中间的箍(为防止囤被撑散用来加固的东西,也有用加粗加多阴柳条的编法形成的一道突出部分)。两条向外延伸的线和其他的连线则组成一架梯子,表示是一个很大的囤,需用梯子上下才行。
    围仓的方法很简单。如果在打谷场上,地面宽绰,就用铁锨撮一锨灰,两手攥紧锨把原地不动转一圈,第一个圆圈就完成了,以此作为参照再完出另两个圆圈。想要大的就在第一个圆圈外边画圈,想要小的就在里边画。
    二月二,大量的农事活动还没有开始,可称做半农闲时,所以,围仓的活动增添了一些农家生活的内容和乐趣,是很多人乐意为之的,何况是谁都想来年有个好年景啊!
    由二月二围仓,老百姓总结出一句歇后语叫做:二月二的黑圈圈——你是咋围(为)的,用来讥讽失去人缘的人。
    除了围仓的习俗之外,还有炒黄豆、吃煎炸食物等,习惯上称作“煎蝎du(阴平)(我使用的几种打字法均打不出该字)”。这个习俗和有些地方用灯照梁有点相似,照梁时嘴里不住地念叨:二月二灯照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关于“煎蝎du”,我是非常赞成的,而且还建议大力提倡的,因为我曾被那可恶的蝎子无情地蛰过。被蝎子蛰过的人都知道,无论蛰在什么地方,都是难以忍受的,何况我是被蛰在中指上呢! 
    那时候,人们吃面还是靠石磨磨出来的。有一天晚饭后,妈妈和我们姐弟三人一起推磨。我困得要命,一会磨棍滑落了,拾起来继续推,走不了两圈又滑落了。两个姐姐对妈妈说:“让弟弟睡去吧,反正也使不了多大劲!”妈妈却幽默地说:“ 让他跟着吧,放屁还添风呢!”要知道,磨棍仅仅靠一个绳套套着,那头往磨扇上一搭,只要不用力,立刻就滑掉了。后来妈妈看我实在支撑不住了,只好说:“去睡吧!”我高兴得不得了,放下磨棍就走出了磨房。
    那时候家里还没有手电筒。我摸黑走到堂屋西间,习惯地用手搭在了一个小粮囤(就是上文提到的那个鼓形粮囤)口沿上,只觉得右手中指指尖处好像被锥子攮了一下,禁不住地大声“ 啊”了一声,接着嚎啕大哭起来。妈妈和姐姐赶忙跑过来,问我咋回事。我一边呜呜地哭一边说:“蝎……蝎子蛰……蛰啦!” 妈妈赶紧用绳子缠我的指头,然后用手使劲挤捏排毒,一边吩咐两个姐姐去墙头上弄仙人掌,砸烂敷上。结果可想而知, 那一夜我几乎哭了一夜。 第二天手指头黑了一截,只好又看医生又弄药,折腾好几天。从那以后,我便对蝎子恨之入骨。
    后来,我又被马蜂蛰过,被牛虻、蚊子咬过。所以,我想,二月二不光要煎蝎du、蜂du,还要煎虻嘴、蚊嘴,甚至连蜈蚣、蚰蜒、苍蝇、老鼠等一切可恶的东西都统统煎了!
    另外,值得提起的是,老家还有一种有趣的风俗,就是用勺子敲门头、门框和门轸。记得有一次,二月二早上起来,看见二长兄手里拿着饭勺跑到堂屋门口,敲起门头来。一边敲一边还不住地念叨着:“二月二,敲门头,金子银子往家流!”
    接下来是敲门框和门轸(垫在门框下面的长方形石块),嘴里分别念的是“二月二,敲门框,金子银子往家扛”和“二月二,敲门轸,金子银子往家滚”。记得很清楚,哥哥手里拿的是一把陈年日久的铜勺,勺头的磨损处恰若月偏食的样子。仅只一次,那以后就没在自己家里发生过敲门头的故事了。


2012/11/5 18:31:52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已被阅读过 593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3691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