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评论>>感物兴情当自我
 
感物兴情当自我
  文 / 桂汉标
     




                             ——《泥土情结》小序
              

   本市一位诗歌发烧友、民间的《创新诗刊》主编刘宗银,从电子邮箱给我发来朋友的书稿《泥土情结》,要我读后写个序言。本来,我写作一直以说真话抒真情为原则,对于不熟悉的陌生人的书稿,是不大愿意纵笔为文的。但从刘宗银的电话里,知道作者是粤北一位退休的“老知青”、煤矿的管理人员,因为自身也曾有过当“知青”和以煤矿为创作基地的经历,有了一些天然的亲近感,于是花了一两天时间,打开邮件浏览起来。
  首先给我留下印象的是全书中第一辑《泥土抒怀》、第二辑《流年掠影》中,有关作者人生历程的追忆与感怀的篇章。过去哲人曾把人生的青少年、中年和老年阶段比作四季中蓬勃的春、热烈的夏和成熟的秋。青少年多憧憬、中年趋于实在,而老年则在冷静淡然中多了对往昔的回顾与审视。作者林友则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生于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广东海丰县。1968年12月,在我“上山下乡”后的两个月,也到海丰俄埠公社插队当“知识青年”,经历了与我相似的青春的洗礼与磨难。1971年招工进入广东曲仁矿务局,先后当过普通矿工、子弟学校教师、矿务局文秘写手,后期曾担任矿务局高层领导,经历了企业破产转属地化后续留守管理工作的特殊时期……这样一些真真实实的跌宕起伏的难忘岁月,既是我们的国家,在艰难探索中不断变革发展的历史轨迹;更组成了每一个亲历者难泯的丰厚记忆。等到作者退休有了闲暇,“对后生活的张罗没那么刻意,却对兴趣有百般的热烈。”长期从事企业文秘工作,爱好业余写作的他,短短两年,写下一百多篇感物兴情之作。这些作品,自然而然会把笔触伸向心灵深处的岁月积淀,对自己的人生作一番打量与反思。作者没有忘记自己来自何方,一辈子对脚下的泥土抱有敬畏之心。他在《泥土情结》中记叙:“三件永生难忘的旧事,对后来恋土情结的形成起到了奠定性的作用。第一件事纯粹是母亲的忱心牵挂,在我离家开始谋生的那一天,母亲将一小包故乡泥土塞进行囊,千叮万嘱,以备日后水土不服之用,珍惜生命本土之源;第二件事是当知青时坎坷生涯的洗礼,朝夕在泥土中刨食,从泥土中谋求生存,哪怕是无数次血水溶于泥土,万般无奈委身于泥土,在不可抗衡的情理上,都毫不迟疑的去接受那种固化了的自然法则;第三件事是阴差阳错地从海边拐进山区当了一名煤炭工人,与经历了万千轮回的精魂幻化而成的煤土连缀在一起,领受地底深厚的地缘情结。”作者得出了“泥土勘合情结是人们珍视生命的心灵本源,亲近泥土则是对生命的担责”的深刻感悟。这对于每一个生逢盛世繁嚣的当代人来说,都是具有警示意义的。
     这样浓烈的“泥土勘合情结”和清醒的“对生命的担责”认知,在作者的《大山抒怀》、《茶山之梦痕》、《大榕树下忆童年》、《写在故乡的别绪离情》等等篇章中被一再阐述,读罢不由得不让人情怀激荡!由于我自身的经历体验,我对作者回顾知青岁月的《陈年旧事》、《流走了的青春浮尘》、《知青岁月四十周年祭》等真实记录尤感亲切。尽管我们下乡的地方一南一北,但那种生活的艰辛困厄,那种激情过后的迷惘,那种在与最原始的古朴善良近距离接触后的心灵净化,那种理想主义的不息追求……是何其相似乃尔!岁月虽是灰色的,但人性之光永不泯灭!作者写煤矿的篇章,也让我在文学创作之初所钟情的生活基地,重生一种感恩和思念的情韵。不同的是,作为生活工作于其中的作者,他在《情系老矿山》、《别了,茶山》、《失落》等篇什中所记叙的矿山风物人情,显得真切亲近、朴素深情。而我作为外来者常跑矿山,毕竟只是“走马观花”,虽对矿山和矿工尊崇有加,所写诗作也仅是多多的豪情激扬、联想丰盈而己,不能不存在亲切感的缺失。
    悦读作者这些纪实文章,我又重新想起几年前自己的一个文化工程的策划:随着官方“盛世修志”的大规模善举正如火如荼展开,是不是应该在宏大历史叙事之外,增添一些细微的历史细胞?如果策划出版一套以普通人为传主的“大家自传”(此大家是取“我们大伙儿”之义,并非取伟大名家之义)“平民档案”之类的大型丛书,这样一套书,从大的公众方面的角度上看,是真实反映历史的丰富资料与见证,是岁月生动可感的细胞与血肉,它可补官方“正史”之不足,它将使冷冰冰的严酷的历史变成亲近普通人的温暖记忆与经验总结。而即使从私人空间审视,这样一些讲述个体经历的读本,也将给子孙后辈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后人思贤慎远,不断开拓各自家族的祥瑞前程……林友则长期从事企业范围的工作,自称非文化圈中人。但由于从小形成的喜爱写作的兴趣,在职之时从事实际工作,担任文秘之责,如他自白:“一个不起眼的书吏,秘而不宣,终日趴在‘方格’角落里,领受一份辛酸的使命,为人作嫁衣裳。”写大量带浓郁“八股味”的总结报告等“实用公文”之类文章,在当时可能还有些少意义;但时过境迁之后,绝大多数只配丢弃于废纸堆了。只有到了现今才可能进入“自由写作”,进入“人事多意象,感物而兴情,而后发诸于文字,得趣而相生发,情为老乐也”的佳境。虽然这些纪实文章,还不是如上文所说的“大家自传”或“平民档案”的作品,但也已具备了“历史细胞”的功效。这是我喜欢这些文章的主要原因。
  作者的文笔也有值得称道的功力。虽非长期从事专业或业余文学创作之人,但其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却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因此下笔为文,颇具章法,且文采蜚然。叙事状物流畅通达,真实亲切,不夸饰不作伪;说理抒情则娓娓道来,平和宽厚,不虚假不造作。请看作者的自述:“生于海边,却与大海无缘,一生与山相伴;灰色年代里,经历晦涩的青春,因为当过‘知青’;挖煤与世隔绝,却与人间的光和热相连,那是一个曾经的煤人;黑板下书写清苦的岁月,却以炽热的心血缀滴在未来;……办公室里风霜事,伴君如伴虎,‘是非成败转头空’,奈何委曲求全,只缘宠辱不惊;受命企管于破落之际,虚位以待,履流年苦旅薄冰,无奈徒涉风尘,惹得一身酸;待到无情笑我生华发,傍人篱壁,重塑家园。苦乐从来事,志趣未泯。”如此凝炼简洁,又颇具世态洞明的精到,不能不给读者留下较深印象。尤其作者一句总结性的话“前世多舛,后世当自我”,足以让当今灯红酒绿环境中的每一个人怦然心动。是的,毎一个生命都有自身的尊严,让每一个人都能自由地生活、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正是人类数千年来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呵!
  全书快览一过,我有了阅读的愉悦;但不可讳言的,也还留下丝丝的遗憾,感觉也许作者还受到习惯性思维的影响,未能完全摆脱过去“多栽花少栽刺”之类流风时弊的樊篱,写作的自由并不彻底。说理性随笔,少见比较独特的新颖深刻的见解;叙事纪实文章,少见能憾动心灵的血性之作。作者经历了粤北大型国有煤矿的破产全过程,这其中该有多少凝血带泪的变故起伏:一个个为了煤炭亊业“献了青春献子孙”的普通劳动者,有多少艰辛付出、多少家庭悲欢、多少心灵创痛呵?可惜的是,在当事人的记录中却很少涉及。也许不该苛求。我在自己几十年的编辑创作生涯中,也常常为不能冲破种种历史现实的禁锢而苦恼,因而对此颇为理解。但是,历史的因袭当今毕竟已被抛弃了,我们理当理直气壮地在更大程度上,说真话抒真情写真文章了!
  文章千古亊,甘苦寸心知。让我们共勉吧。
  
                             2012年11月28日凌晨于粤北诗城


2012/11/28 3:42:24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6 篇︱已被阅读过 818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7520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