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以子为荣的年代。
她是家里的幺女,上面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母亲生性柔软,体弱多病,生她时,已经四十八岁了。父亲早逝,家里掌事的是哥哥。哥哥脾气暴躁,对母亲从来都是喝来喝去的,她经常看到母亲偷偷地抹眼泪。嫂嫂势力,好吃懒做,生的两个小孩都是她这个姑姑带大的。她从小生活在繁忙的家务和不停的叫骂声里,母亲对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对不起她,没能给她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这样的生活充斥着她的童年和少年,因为不堪哥嫂的虐待,十八岁,她就将自己嫁了出去。她对母亲说,等她条件好一点,就会接她过去的。母亲说不用管她,你过得好就行了,以后生儿子一定要好好管教。她泪如雨下。
他是养子,上面有四个姐姐,养父是个老实憨厚的农民,却娶了泼辣凶悍的养母当妻子。家里穷,加上有个强势的养母,二十岁了他还没娶亲,而同龄人的孩子都会走路了。
她和他是相亲认识的,为了早日脱离苦海,她匆匆忙忙把自己嫁给了他。
他善良体贴,她勤劳贤惠,婚后的日子虽然清贫,但因为有了自由和爱,她过得还是很快乐的。唯一苦恼的是,婆婆经常找她的茬,看到她和他亲密些,婆婆也会不高兴,经常明里暗里地说她。对于婆婆的无理取闹,她忍了。
婚后第二年,他们生了个可爱的女儿。初为人父人母的他们充满喜悦,唯独婆婆看都不看一眼。为了生计,他们决定外出打工,婆婆是不可能带小孩的,他们只能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没有技能,没有背景,打工的生涯何等艰辛。由于缺乏营养,孩子的脸总是黄黄的,身体也是瘦瘦的。她经常抱着孩子流泪,他则更加努力地赚钱。
很快,她又生了个女儿,她有点失望,因为她想要个儿子,一儿一女,多好。他却没想那么多,只要是他们的孩子,他都喜欢。而婆婆,脸色更难看了,连回家过年都不欢喜,更别说帮忙带小孩了。她想,也许生个儿子,婆婆就会改变吧。
天有不测风云,二女儿刚满六个月,他就患了肝炎,干一会儿活就觉得全身乏力,小便比黄河水还要黄。苦的是她,一边要干零活,一边要照顾两个小孩和他。而此时,她已有了身孕。百般无奈之下,他们将仅仅七个月大的二女儿送给了一对只有两个儿子的家境殷实的夫妇。送孩子的那一晚,她和他抱在一起,哭得肝肠寸断。
没钱去医院治病,他只能在一个熟人的帮忙下,到一个土医生那里去看病,想不到只吃了三剂中药就治好了。此时,她却因为过度劳累流产了,医生告诉他们,是个男孩。儿子啊,还有三个月妈妈就能看见你了,你怎么不等妈妈呢?他自责,她怨命。
那时候,不管生男生女,只能生两胎。她一心想要个儿子,他只能带着她东躲西藏,好不容易等她生第三胎了,却依然是个女儿。天啊,生个男孩就那么难吗?因为那次流产,她的身子异常虚弱,却还是要跟着他东奔西走。旁人看不过去,纷纷来骂她的婆婆。婆婆抵不住舆论的压力,勉强帮她带三女儿,可是并不给她吃好的,餐餐不是茄子拌饭,就是番茄煲粥,害得三女儿经常拉肚子,她和他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好几次,她都忍不住要抱回来,可是生儿子的信念又使她狠下了心。宝贝,妈妈对不住你!
直到四女儿出世后,她依然没有放弃生儿子的心。有一天,四女儿正在哭,正好抓计划生育的人从屋外走过,她一急,就用被褥捂住了孩子的整个头,等屋外的人一走,她急忙掀开被褥,孩子已经憋得满脸通红,只差没断气。那一晚,她抱着孩子哭了一夜。
母亲没等到享她的福就去世了。她挺着个大肚子,到庙里烧香,祈求母亲保佑她生个肥胖儿子。也许是生惯了有经验了,她确信这一次肚子里的一定是个儿子。等她烧完了香,心情大好地准备回家时,庙里冲出来几个人包围了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