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脉平川的南粤汉乡,
座落着一些奇特的少数民族村,
村里,居住的是几十户,
刚搬来不久的瑶族同胞。
他们讲的是有别于汉化的语言,
身上穿的是花背绣图长衫,
头上扎的是绣花长巾。
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春风,
吹动的一次历史性安抚搬迁。
他们结束了几千年过山瑶的迁徙,
来到了这平原的汉乡安定家园。
他们告别了嶙峋的大山,
告别了以往古朴的杉皮寮,
告别了贫穷的拦路餐与竹筒饭,
告别了艰辛的刀耕火种和露宿风餐。
一幢幢崭新的“奔康房”
是政府拨款建成;
一条条宽阔的水泥村道,
是乡镇投资修建。
有“三个代表”思想光辉的照耀,
他们喝的是汉族兄弟帮助
开挖引建的自来井水;
耕的是汉族老乡分给的土地,
种的是汉乡村民割让的田。
他们对耕作技术的陌生,
从种植的生疏到熟练,
都是汉乡党员干部的悉心指导,
都是奉为楷模的汉家大叔,
手把手的传授和教练。
相濡以沫同舟共济的耕耘,
艰苦卓绝的汗水流淌,
已浇灌出一片丰硕金秋的田园……
这里没有种族歧视和排斥,
这里全然没有那大汉族主义。
有的只是情同手足的浓厚感情,
有的只是民族团结的良好象征!
有汉家兄弟的相携相助,
有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
他们已吃上了香喷喷的白米饭,
吃上了陈年烟熏的大块老腊肉;
还悠闲地听着瑶歌看着电视,
时常斟满甘醇的苦爽酒,
围聚在火塘边饱餐醉喝上一整天。
他们已告别那血泪揉着辛酸,
山芋芭蕉舂饭糍充饥的昔日;
他们已解决温饱告别饥寒,
已过上了苦尽甘来的新生活,
红红火火的小日子,
已带着知足的微笑,
潇洒地奔向了小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