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我随后来者一行十几位,前往乳源大桥镇红云一带,追寻壮美的冰挂景观,顺道南水湖观景,还网上追寻“琼树”,跟帖于同行的某网友,杂记于兹。
红云大村位于乳源大桥镇,属粤北高寒地带,海拔700~800,素有广东西伯利亚之称。红云一带这些村庄地处南岭山脉风口,每至隆冬寒冷期长,通常都有几次结冰或降雪现象。受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影响,12月22日这里细雨夹雪,出现了入冬以来首场冰挂。壮美的冰挂雪雾凇景,今天30日算是第二场,可让我们这拨人赶上了。
公路两侧触目所及,一派岭南罕见的银枝玉叶、冰挂雾凇的北国风光。站在山中路旁,一阵凛冽山风吹过,雨雾凝成闪亮的银屑,点点滴滴凝落在山谷丛林间、田野芳草里,如果把灌木丛也算在内,颇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味道。冰雪之晶挂满枝头,有如梨花初绽,犹如海底珊瑚,又如袖珍绣球。琼树银枝,梨花初绽,晶莹白洁,玲珑剔透,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对眼前这一年难得一见的冰挂、银雪、雾凇景观,南国出生长大,身着厚厚毛衣外套的后生丫头,如此零距离地接触,怎不喜上眉梢!难怪有人说:足不出广东,在这里就能欣赏北国风光,乐趣无穷。捏雪球,几十年没捏过了,请同伴帮我拍一张吧,老朽我也来捏一下!小雪人,不知谁筑起的,除了让小雪人戴顶帽子外,还让他嘴里叼支烟卷。久违了,雪球、雪人们!可惜我们早上来的太晚,几经路途辗转,近十点钟才到这里。刚下车时,还是满地的银妆冰凌,满树的晶莹冰挂,没有维持太久便在太阳温暖照射下逐渐消失,同来的司机朋友一再提醒大家:快拍呀,抓紧机会!
因为徒步路程太短,强度太小,又因为村里、路边的冰凌和冰挂渐渐消失,领队决定选择附近的山岗爬一爬,瞄准一个山头之后我们便向山顶进发。此时哪里会有现成、轻松的路径,得靠自己脚下踩出来,更需要手足并用。我见几位驴友为寻找上山路径行动太慢,就另辟蹊径。不到半小时我已登顶,其他几位才到半腰,所以我有更多时间绕向另一山坳。山岗上的温度显然比山下低,攀爬途中,不但可以见到灌木枝头没有融化的冰挂,而且可以见到岩石窝皑皑的白雪。攀爬途中,我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腾腾热气。
午餐之后的返回途中我们路过远近闻名的南水湖,同许多人一样南水湖我到过多次,它面积太大,湖边更长,今天我足迹所至,以往就没有到过。碧蓝如明镜的南水湖太那个了,每次一经过这里就不由自主的被它神采所吸引,今天我照样被吸引,以至于临上车迟到了好几分钟。我虽然步行最快,但因为走的太远,时间老是不够用。
在撰写本文标题“红云冰挂俏琼树吐银花”时,我禁不住对琼树二字情有独钟。“琼树”,理想中品格高洁的树,品格高洁的人。唐李白《三山望金陵寄殷淑》中有“耿耿忆琼树天涯寄一欢”句,大意是:心事耿耿,思念玉树临风般的你,天涯寄书送给你欢乐。唐岑参《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中有“羡尔瑶台鹤高栖琼树枝” 句,大意是:鹤因腿细长体重只能生活于沼泽湿地一带,但那传说中的瑶台仙鹤则可以高高的栖于仙树琼枝。诗人自比无法栖于树枝上的凡鹤,所以羡慕仙鹤。
现在问题来了!《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五言及 “羡尔瑶台鹤高栖琼树枝” 诗句,经搜索,出现两个作者,一是李白,一是岑参,而且作者为李白的条目居多。为此,我在百度专题发问几天,至今,我撰写此文时仍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敝人在百度专题是这样发问的:五言诗《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及其中诗句“羡尔瑶台鹤高栖琼树枝” ,到底是李白的还是岑参的?
这次同行的一驴友兼网友刚发了“红云看冰挂纪实”一文,我颉取了其中的一些文字,以弥补敝人的不足……一路上看见好几辆汽车滑落入两旁的路沟,还有一起货车相撞事件。眼前一幕幕车祸不禁让人唏嘘,生怕自己乘坐的车也发生不测。幸好我们的司机驾驶娴熟,一直尾随着那辆警车开道的CCTV专车,相对比较顺畅。车进红云村一带,路上的雪还有不厚不薄的一层,白茫茫的好似天然的地毯。见到眼前的景色,同行驴友不由自主的叫囔停车,我也有一种抚摸冰雪亲吻大地的冲动。站在雪地上,迎面寒风刺骨,双手冻的似乎有些抽搐。一路上的雪树梨花、冰挂雾凇,都有我们的身影相伴。攀岩登上一座山头,欣赏峰顶的玉树琼枝,别有一番情致。山坡上的杂草树枝银装素裹,似列队的士兵,精神抖擞挺直站立,虽没有高耸参天的伟岸,却充满高昂的士气,威武不屈宁折不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