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娘家,看见母亲住的小屋里贴了好几排相片,花花绿绿的,给那简陋的小屋和灰黄的墙壁增添了一丝活泼的亮色。
凑上前去看,多数是我姐姐一家子的相片,用透明胶粘贴得严严实实的。母亲也努力直起她那不能再挺直的背看着相片絮叨:“我开始用了些饭粒粘上,但不稳,老掉下来。然后我叫你大哥帮我买了透明胶才贴实了呢。你看,多好。你姐嫁得远,一年回来一次,我看不到人,就只能看看这些相片了……”
“妈咪,这个姐姐好像你啊!”女儿站在椅子上指着一相片惊奇地叫。
“哈哈,这就是妈咪啊。”我也有些惊喜,因为这是一张我一直想找的相片:十七岁时的我,丰满的脸颊上挂着青涩的笑意,却难掩嘴角边扬起的青春。只是相片有些泛黄,周边也已晕染开来,我的一只手臂已模糊不清了。
“这可是发大水后我从烂屋里挖出来的哩。”母亲带着几分自豪。
可我的心里一阵酸。2006年的那场特大洪灾,几乎把村庄夷为平地。我想像着母亲在灾后的腥臭里用锄或用手在自家的残垣断壁中刨挖那些幸存的一个盘子两条木凳或几张相片。
“看你以前的脸多圆多有肉啊,现在饭吃哪里去了?脸没巴掌大。”母亲望着我的脸,满眼的心疼。
“看,还有这张呢,做戏似的,多好看!”母亲又指着另一张相片嚷。
啊,还好看呢?这几乎是我最不喜欢的一张相片了。那时刚从学校出来,本清纯无敌的容貌,被化妆师傅“化神奇为腐朽”,浓墨重彩,一张小嘴硬是被涂成血红大口,穿着一件同样鲜红的唐装裙,还真像是戏台上的呢。
“妈,这张就不要贴了吧,多难看。”我边大声在母亲耳旁说着,边伸手想把相片扯下来。可母亲手一挡:“别扯,你本来就没几张相片在这。我觉得挺好看的,眼睛还是很像你嘛。你虽然嫁得不远,但家有老小的也不能常见着,我看着相片就像看到你了。”
我缩回了手。眼睛像我,对于母亲来说这就够了。
“外婆,为什么没有我啊?”女儿用眼睛扫描一遍后没找到自己,嘟起小嘴拉了拉母亲的衣袖。按理说母亲的听力是不足以听到女儿的说话内容的,但她却也接下去说:“对哦,妹妹的相片还没有呢,外婆想你的时候都没得看。叫妈妈下次带来给外婆啊。”
这时候,来了几个村里的常和母亲作伴的大娘大婶,母亲就又自豪地逐张相片开始了她的“解说工作”:这是我的大女儿,这是大女婿,这是他们的女儿,这是儿子……
呵呵,我想大娘大婶她们应该都会背诵母亲的“解说词”了吧。
回到家后,我翻出了存在电脑或QQ空间里的我们和女儿的相片,去相馆冲洗了近百张。我决定下次再回娘家时,就给母亲贴满一墙,让她可以一睁眼就看到我们。
当然,我也给自己留一些。等哪天我们老了,女儿长大了离家了,我也可能会把她从小到大的相片贴满一屋子,从客厅到饭厅,再到卧室,甚至洗手间。我要让自己一睁眼就可以看见她调皮或乖巧的笑脸。
孩子长大后都像出巢的小鸟,坚实的翅膀总想展翅高飞。飞得再远一些,飞得再高一些,去看不同的风景去追逐不一样的生活。然后,把已渐渐老去的父母留在了巢里,守着一巢的空寂和挂念……
把相片贴在墙上,也许这就是儿女离家后父母可解相思之苦的一种方式,是父母最直白最纯朴的爱的张扬吧!
而我们这些离巢的鸟儿啊,是不是应该多飞回来看看我们的旧巢,看看巢里那白了青丝老了容颜的父母,让他们的挂念轻一些,再轻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