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县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纪实
亲爱的朋友,当你来到秀丽世界丹霞、千古文明仁化,你不仅会被如诗如画的丹山锦水所迷倒,更会被绵亘在仁阳大地上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教育画卷所折服。
当你有意无意走进仁化任意一所学校,你会被校园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包围:一排排整洁的教室,一个个线条流畅崭新宽阔的塑胶运动场,一棵棵茁壮的绿树和方方碧草在蓝天下构成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从这里传出,同学们天真无邪的笑声在这里回荡……
当你踏进仁化任意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你一定仿佛置身在美丽的童话世界中:小朋友喜爱的动漫小动物栩栩如生地展示在校园的围墙上,童趣童真的小手工错落有致地悬挂着与彩色地砖交相辉映,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玩具设施让人眼花缭乱;小朋友们在宽敞的操场上玩耍着,你追我赶,天真有趣……
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让仁化的校园没有了城市与农村的区分。
●一、仁化县的基本情况●
仁化县位于广东省北部,是粤、湘、赣三省交接地,东接江西省崇义县、大余县,北邻湖南省汝城县,南面紧邻韶关市区。仁化历史悠久,秦末汉初,南越王赵佗就在仁化北端隘口筑有“古秦城”;至南齐年,始建仁化县,距今1500多年。全县辖董塘、石塘、扶溪、闻韶、长江、城口、红山、周田、黄坑、大桥10个镇和丹霞街道,124个村(居)委员会,总人口23.46万,其中农业人口17.95万,总面积2223平方公里。
目前,全县有中小学31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小学14所,初级中学6所,完全中学1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33所,其中公办13所,民办20所。全县在校中小学生27513人,其中小学生13700人,初中生7789人,高中阶段在校生6010人,特殊学校14人,在园幼儿7752人。全县在编中小学教师2395人。
(一)风光旖旎仁化——有“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名县”美誉
仁化得天独厚,山川秀丽,天蓝、水秀,境内美如人间仙境的丹霞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是世界地理学上“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景区风光秀丽,景色宜人,闻名遐迩。此外还有大批景观,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峰寨,“中国飞索第一漂”灵溪河漂流,以及万时山森林公园、城口古秦城、红山森林自然保护区、石塘古村等。仁化被评为“广东省县域旅游经济竞争力十强县”,“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县”。
(二)物丰民淳仁化——是“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之一
仁化物华天宝,境内土地、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全县拥有大量耕地面积、宜林面积、有林面积,森林覆盖率76%,水力资源蕴藏量约16万千瓦,水电总装机容量达14.55万千瓦。矿产资源丰富,境内有亚洲最大的铅锌矿生产企业凡口铅锌矿和全国重要单产锌冶炼企业丹霞冶炼厂。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供水、供电和市政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京广铁路支线直达县内,国道323线、106线和省道1949线贯通全县。贯穿全县的赣韶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韶赣铁路正在建设中。仁化先后获得“全国绿化百佳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广东省首批林业生态县”。县城环境优美,全县治安形势稳定,民风淳朴,政通人和,是理想的投资置业、生活居住的宝地。2011年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
(三)人文科技仁化——有“国家科普示范县”称号
仁化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科举以来,翰林、进士、举人层出不穷。唐朝开元宰相、岭南诗祖张九龄(故乡在仁化县周田镇平甫张屋村),其《唐诗三百首》开篇诗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吟唱至今;宋朝有“一门三进士” 蒙应龙、蒙英昴、蒙渊龙之佳话。辛亥革命以后,又有“父子两将军”的开国将领谭甫仁中将和谭一兵少将的传奇故事。仁化拥有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命名保护的“中国历史名村”石塘、广东省命名保护的恩村、夏富“古村落”。仁化县充分发挥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崇文重教的人文优势,大力开展文体、卫生、科技创建活动。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卫生县城”、 “广东省知识产权试点县”, 2011年被评为“国家科普示范县”。
(四)红色平安仁化——有“全国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县城”荣誉
仁化是革命老区。大革命时期,这里曾经发生过著名的“仁化革命暴动”和继海陆丰农民运动后农民暴动中最伟大的“双峰寨保卫战”。抗日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途经这里,历时两昼一夜惨烈的城口“铜鼓岭阻击战”以红军的胜利宣告敌人设置第二道封锁线的失败。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 “中共五岭地委”所在地。仁化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见证了革命的艰辛和困苦,这里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革命故事。仁化县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优势,大力开展“平安仁化”创建活动,着力营造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的社会环境。在“平安仁化”创建活动中, 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和社区文化建设,中小学道德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民众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仁化曾经四次被评为广东省“双拥模范县”。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仁化县荣获“全国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县城”称号。
●二、仁化县教育创强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为抓手,加强领导,大手笔投入,大气魄推进,大氛围营造。全县教育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先后荣获“广东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广东省素质教育示范县”、“广东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试点县”、“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县”、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韶关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韶关市党政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考核优秀单位”等省、市级荣誉。
仁化县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扎实推进从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的十五年基础教育普及工作。三年来,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毛入学率105 %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98.7%以上,普职高招生比为45:55以上,“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2%以上,3—5岁学前三年入园率为84.4%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8.5%以上。
目前,董塘、城口、丹霞、闻韶、扶溪、石塘、长江、黄坑等8个镇(街)已成功创建为省教育强镇,全县教育强镇面已达72.3%,符合广东省教育强县督导验收要求。周田镇、红山镇、大桥镇的创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中。
仁化县连续6年高考重本、本科以上、大专以上上线率名列全市八县(市、区)前列。
(一)履行职责,扎实推进“创强”工作
一是党政重视,方向明确。仁化历届各级党政对教育高度重视,把发展基础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投资教育就是投入未来,小县要办出大教育!”仁化县委书记刘锋上任伊始就用掷地有声的话语为仁化的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县长王晓梅在教育调研中斩钉截铁地指出“教育创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要通过创强来提升和推动仁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是强县之基石,党政领导的重视是仁化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
二是健全机制,强化行为。仁化提出重点打造、分步实施教育强县的策略,全面启动“教育强县”创建工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执行副组长,四套班子领导及县有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教育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仁化县“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仁化县创建省教育强县的实施方案》和《仁化县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
三是落实责任,形成合力。为切实加强创强工作的领导,县长与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签订了教育创强责任书,把“创强”工作进行分解,落实了各有关单位的职责,建立完善的创强工作网络。制定了详细的“创强”激励机制,把“创强”工作当做“一把手”工程列入县、镇及有关单位负责人的政绩考核中。
四是凝聚力量,众志成城。为加快推进“创强”工作步伐,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创强”工作专题会议和“教育强镇”现场会。为了鼓舞全县上下坚定完成“创强”任务的士气,仁化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标语横幅、户外广告、网络短信宣传创强工作,为创教育强县鼓与呼,县创强办定期出版了内容丰富的《创强简报》反映创强动态,报道创强亮点,宣传创强意义。创强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全县上下出现人人支持、全民参与创强的良好局面。
(二)加大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依法行政,规范教育经费征管。严格执行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到依法征收、规范管理,全部用于发展教育事业。2008年,仁化县被评为“广东省教育收费规范县”。
二是加大投入,确保“三增长、两提高”。近三年,县委、县政府坚持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实现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
三是拓宽渠道,全面改善办学条件。自2008年提出教育创强以来,仁化县教育创强资金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基础上,争取上级支持、承建商带资、银行借贷、社会捐助,累计投入创强资金2.16亿元,其中县财政筹措资金近1.8亿元、募集民间资金近600万元、争取其他资金3000多万元。全部用于改善中小学、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三)规划引领,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几年来,仁化在全县学校布局调整中,累计撤并98个教学点,撤消完小11所,撤并完小33所,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学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资源得到了最大优化和充分共享。
二是建规范化学校,促进教育公平。近几年,仁化县新建或完善实验室77间、电脑室37间,新增教学电脑1575台、办公电脑816台、电教平台281套,各种功能室108间,图书65.81万册,各中小学都加入了韶关教育城域网,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都装备了计算机室和语音室,小学三年级起开设了英语课,四年级起开设计算机课,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水平不断提高,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不断缩小。目前,仁化县国家示范性高级中学1所,广东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所,市一级完全中学1所,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27所,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达100%,位居全市前列。
近年来,仁化县小学阶段年巩固率保持100%,初中阶段年巩固率达99.58%以上。
(四)以人为本,努力加强队伍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仁化县积极实施人才发展战略,以事业凝聚人才,以工作培养人才,以业绩奖励人才,以待遇留住人才,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
一是加强师德建设。全县形成“静心、尽情、竞力” ,“比、学、赶、帮”的教育教学氛围,涌现出一大批敬业爱岗、甘于奉献、勇创佳绩的优秀教师,为建设 “生态、活力、幸福” 仁化提供了坚实的教育保障,
二是打造两支队伍。一是锻造好校长队伍。使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老师走上了学校的领导岗位。二是不断充实教师队伍。几年来,仁化县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大专以上学历教师260人,解决了仁化县高中和农村学校教师紧缺的问题。
三是提高福利待遇。仁化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有关政策,建立健全了教师工资福利按时足额发放,逐步增长机制,并做到“两个相当”。近三年,教师人年均工资分别为: 28656元、29820元、36708元。完善了教职员工住房、医疗、养老、工伤和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维护了全县教师的合法权益。从2008年起,全县实行了教师职称即评即聘、乡镇任教教师高套一档工资、高中一线教师每人每月增加200元至300元生活补助等政策;几年来,县政府拨出了450万多元作为高考奖教奖学奖金。
四是实施名师工程。近三年,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名校长、名教师比例显著提高。
五是抓实继续教育。目前,全县共有专任教师2372人,全县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4%,普通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8.6%以上、研究生学历达5.76%,中职教师学历达标率达81.8%。
三年来,仁化县共确立省级以上课题17项,市级课题71项;755篇论文在国家、省、市以上刊物发表或评比活动中获奖。
(五)严格管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仁化高扬“苦字当头、实干兴教”的大旗,狠抓教风、校风、学风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健康发展。
1、德育为首,加强品德教育。仁化县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为目标,充分发挥仁化县33个德育基地、15个社会劳动实践基地的作用,开展了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德育活动。
认真落实普法工作,县教育局联合县公安局、司法局,为全县每所学校聘请由派出所、司法所领导担任的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并发挥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定期举办法制宣传教育讲座,有效预防在校未成年学生违法犯罪。去年仁化县在仁化一中成功举办“韶关市依法治校暨法制副校长工作现场会”,仁化中等职业学校被韶关市教育局命名为“韶关市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 、田家炳小学被评为“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近年来,全县学校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2、安全第一,打造平安校园。
2011年,县政府给全县中小学校聘用了31名保安。2012年,投入71万多元在全县各学校进出口、要害部门,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仁化县教育系统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不断提高,有力地保障了仁化县师生生命财产安全。2012年7月,仁化中学被评为“广东省首批安全教育基地学校”。三年来,学校未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
3、智育为本,提高教学质量。
仁化县不断建立和完善教学常规制度,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把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抓到细处。
形成了“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改”的良好局面。仁化中学荣获“广东省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首批校本培训示范学校”,董塘镇中心小学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4、五育并举,体艺之花竞艳。
2012年3月28日,仁化县接受国家教育督导“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专项督导检查”,仁化县的“阳光体育活动”受到检查组的好评。在各级各类体育、艺术竞赛中,仁化县选手摘金夺银、硕果累累。
田家炳小学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仁化中学被评为“韶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仁化一中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先进单位”。
5、争创品牌,形成办学特色。仁化县积极引导各校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发展内涵,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仁化中学在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上,为高等学校输送优秀生源为重点;仁化一中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以“小三门”(音、体、美)为突破口,把提高大专升学率和艺术教育作为主攻方向;仁化县中职教育则逐步向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的现代教育方向发展,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毕业生就业体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要、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紧密结合;书香校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仁化县田家炳小学、董塘中心小学、丹霞中心小学、扶溪学校、长江中心小学等5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书香校园”。
(六)统筹兼顾,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1、完善学前教育体系。
仁化县制定实施《仁化县三年学前教育发展规划》,2009年以来,全县共投入资金715万元,兴建5座乡镇幼儿园教学大楼,建筑面积共6478平方米。以省一级幼儿园机关幼儿园辐射,带动全县学前教育发展,扶溪、闻韶、石塘、黄坑、长江等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创建成了市一级幼儿园。同时,争取县编办落实了各镇中心幼儿园人员的编制,镇中心幼儿园各核定教职员工10至15名,人员经费均由财政补助。目前,仁化县有“广东省一级幼儿园”1所、“韶关市一级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7752人,入园率90%,形成了以县幼儿园为示范,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私立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
2、发展优质高中教育。
2008年,仁化提前3年实现了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仁化中学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仁化一中被评为韶关市一级学校、仁化中等职业学校被评为省重点中职学校,仁化县高中学校已全部成为省、市优质学校。
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2009学年以来全县共免收杂费达10489万元,其中有35184名贫困家庭子女享受生活补助,补助金额达484万元。三年来,全县共筹得社会资金406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仁化县高中阶段在校生巩固率为96.34%,毕业率100%。
3、办活中等职业教育。
仁化中等职业学校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职业学校,学校教育已经逐步向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的现代教育方向发展,建立完善了培训体系和毕业生就业体系,与市场需要、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紧密结合。几年来,学生毕业推荐就业率达100%,高职类高考专科上线率连续6年居全市同类学校第一。
4、创办特色成人教育。
仁化县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形式,抓紧培养一批农村急需的实用技术推广人才,《科技之窗》电视专题片每月正常拍摄和播放。2011年韶关市开展科技进步评奖活动,仁化县《凡口铅锌矿近围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预测综合研究》项目获一等奖,《水稻高产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二等奖,《四季大棚袋装香菇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仁化县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等项目获三等奖。根据农村干部科技发展的需要,举行一些长、中、短期专业培训班,让农民学以致用。目前,全县有8所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成“韶关市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5、重视“三残”特殊教育。
仁化县特教学校,是仁化县一所独立建制的特殊教育学校,近年来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教学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同时,仁化县大力施行“融合教育”的模式,让特殊学生就近入学跟班就读,让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在同一校园里互动,让特殊学生获得成长发展信心,不断增强适应能力,为今后融入社会打好基础。仁化县特殊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几年来,“三残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5.2%以上。
6、构建和谐社区教育。以建设和谐社区为抓手,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素质。一是完善社区文化设施,构建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总投资逾8000多万元的城南森林公园、锦山公园、锦城公园、县锦城文化广场和体育场让县城民众有了放松心情、跳舞健身的新去处。城口镇公办民助、社会捐资180万元,兴建的文化健身广场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示范点”。几年来,全县投入150万元,建立农家书屋109家,占全县行政村的100%。仁化县有8个政府引导的曲艺社、文工团、健身队常年活跃在学校、农村、圩镇。近年全县获省市县级文明村36个,市县级文明单位、文明乡镇、窗口单位和文明社区53个,2012年,仁化县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广东省文明县城”光荣称号。
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仁化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历史机遇中,敢立潮头唱大风,走教育强县战略,行内涵发展之路,高扬前进的风帆,描绘壮丽远景宏图。
2013-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