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喜欢看传记,关注那些于我们时空都很遥远的那些繁星一样的人物,我们在任何一位成功者身上都可以发现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个性风采。
记得有句名言:一个人要么做的事值得去写,要么写的书值得去读,我不记得出自何处,但这的确是一个相当高的境界,前者是名人,后着是作家,而传记则是二者联袂的产物,要做事值得去写已属不易,要值得去写传记则更属难上难。
历史的浪潮风起云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伟人,也从作家笔下诞生出许许多多传记。
自古以来,英雄造时事,时事造英雄,作家的笔触很自然地关注了很多政治领袖和风云人物。《史记》可以说是集传记之大成,诸如“本纪、世家、列传”,在司马迁的笔下,记下了如刘邦、项羽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形象,在茫茫书海中闪耀着熠熠的光辉。
政坛领袖、商界巨贾、演艺名家等人物的人生经历总是伴随着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事件,因此,他们的传记是个人和历史的双重记载。斗转星移,人来人往,我们顺着他们的人生轨迹,也可探见历史发展的足印,在了解他们人格魅力的同时,也了解历史发展的真谛。
作家、艺术家等精神贵族,他们的成就“有书为证”,他们的传记则主要以个人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更多地将笔触伸到他们的精神世界,因此,作家的传记不好写,产生了许多“自传体小说”,既是一箭双雕,也属无奈之举啊。
能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关于自己的传记出版,不能不说是人生一大幸事,象李嘉诚、曾宪梓等。君不见,多少科学巨匠、艺术大家直到死后若干年才让社会承认他们的价值,就算是领袖人物,也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等若干年后,人们拂去历史的尘埃,用理智的眼光,来审视其人生轨迹和历史背景,再来一次公正的评价。
眼下,许多名人给自己写传记,也可谓一举两得,但条件苛刻,不是光会写就行的,首先是你做的事值得去写,其次是你写下来值得去读,这就要求人们在买书之前就仰慕你。
大凡成功的传记,作家的笔触无不真实而细腻地再现了人物的心路历程,尤其是许多伟人,他们的性格成份中往往带有多重性,要全面认识、了解已属不易,更何况用笔墨再现出来。由此可见,写一部成功的传记其难度可想而知,否则,画虎不成反似猫。因此,许多伟人认识到这点,在世时不让别人为他写传记。至于百年归西之后的事,那就管不着了。
读一部好的传记,就如同跨越遥远的时空跟一位高师进行心灵对话,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展现在你面前,使你的心灵走入另一个天地,其投射的光芒照耀着你的精神世界,使你的境界得到举托,人格得以升华。这大概也是所有好书的魅力吧。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