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观察大千世界,身心投入社会底层,这样才会抓到更多更好的新闻“活鱼”。为此,促使我在新闻从业的路上尽量留下一些 “脚印”。
●坐一个水桶 写成一篇稿件●
2011年10月底,我去连州市东陂镇“走基层”时,还在镇政府的招待所坐在一个塑料水桶上用床垫当桌子写出了一篇敬仰革命先烈的《东陂冯达飞:世人敬仰的将军》的新闻稿件。
据了解,冯达飞1901年出生于连州市东陂镇,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他在苏联、德国学过军事,参加过广州起义,百色起义,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个红色飞行员。任过红军第八军代军长。在皖南事复后被国民党抓捕。于1942年6月8日遇害。
现在,冯达飞将军纪念馆就坐落在东陂街,是被省政府确定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是“清远市国防教育基地”。出于对先烈的敬仰,我在将近傍晚参观该馆并拍好照片后,第二天一早,拿出纸笔全身心投入写稿。而当时住的招待所装修刚接近尾声,在二楼腾出来的那间房屋铺了两张新床。只是没有桌子和凳子。在崇敬先烈的兴奋之际,我就用桶当凳、床当桌写出了开头所说的那条字数虽不多,感觉还不错的新闻(配图)稿在《清远日报.地方新闻》头条发表。
●打一通电话 改好一条消息●
早在2007年10月14日,我收到一篇连南通讯员写来的《从鸡倌到酒店老板》的新闻稿件。全文写的是一个农民在瑶寨由贩鸡起家,赚到钱后又办起了养鸡场,最后,滚动发展又盖起了酒楼。
读完此文,我感觉内容不错,只是写得比较粗糙些,文体也介乎消息与通讯之间,标题也显得平淡而难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于是,我拿起电话先打给连南县委办的相关人员,然后,他从三江镇干部口中问道了作者的手机号码。我就按图索骥找到作者,叫他补充一些与被采访对象创业密切相关的“贩鸡→养鸡→开酒店”的内容。
我把修改重点放在第一段和末尾一段。把它改成消息稿件后,并把标题修改为:《贩鸡“贩”成一个老板 养鸡“养”出一间酒店 廖文楚年获利20多万》。第二天就刊登在《清远日报•连南新闻》版上。结果,在“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和“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新闻奖”的评比中,均荣获好标题奖。
●用一种冲劲 拍出一叠照片●
拍民间习俗炸火狮的照片,我差点把自己的右耳膜炸穿。这事也是早几年发生在连州市东陂镇闹元宵的晚上。当天入夜,舞火狮者从旧街长长的石板路一直徐徐前进。街上的居民和外来助兴的客人,均提着大包小包的鞭炮夹道去炸火狮。舞火狮者全部赤膊上阵。
我第一次看见这么新鲜的场面,职业习惯总想拍出一些有冲击力的相片。于是,顺手从任连州市委新闻秘书陈楚然(现任市委办副主任)的手上借来照相机,从居民楼上拍不好突出火狮的画面,带着一种冲劲直奔四面用鞭炮“围攻”的炸火狮中心。结果,在鞭炮齐鸣当中,一个鞭炮刚好落在我的右肩上方“嘭”的一声炸响,随即,我连两对面讲话都像是听隔山传来的余音……无意中,我才发现当地人一上场就用棉花塞住了耳朵。怪不得他们的耳朵那么不怕被炸。
一段时间,我都无法恢复听力,医生告诉我:“还好,很幸运,右耳膜差点才炸穿,不然……”
近山识鸟音,近水知鱼性,无惧炸狮者,原是塞棉人。多了解民俗也让自己多一份长进。可以自我安慰的是:作为照搬事实的新闻从业者,从我拍下的舞火狮者勇猛表现的照片中,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几分形象。
……
以上这些都是自己作为新闻工作者在与生活贴近,与群众贴心的经历中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的一些缩影。回味起来依然感觉其乐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