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评论>>“南粤极品”说建设
 
“南粤极品”说建设
  文 / 杨青松
           


      
    我市建设区域文化城市,可以形象的比喻为“文火煲靓汤”,是一个“慢功夫”的过程,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开动机器,发挥决策者的“智囊团”作用,紧锣密鼓,细致筹划,更需要广大市民积极地参与和热情的支持。笔者认为,我们目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重点,充分利用我市稀有的岭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凸显出充满山水情怀、具有韶关特色,蕴藏人文历史内涵魅力,符合时代发展的粤北新品牌,从中寻觅区域文化建设平台的突破口,提升城市的整体文化质素品味,是我们的目标,也是工作的关键所在。
     从区域文化的格局对比来看,韶关的文化内核和人文历史资源是极为丰实繁茂的,是国内许多城市难以比翼,只能望其项背的。从原始内存的硬件上来看,最近新入选的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以六祖真身闻名遐迩的南华禅寺,是我市原生态、原汁原味物质遗产的“双子星座”,堪称“南粤极品”;而以禅宗文化、九龄风度、珠玑巷岭南姓氏发源地等交织的人文史观,也是唯我市独尊,可视为祖传家珍的藏品。面对先人慷慨的馈赠,我们除了倍加珍惜和爱护以外,最需要做的就是大力宣传和弘扬这些历史,传承这些优秀的特色文化,让韶关的风土人情、山水胜景随着区域文化建设走进人们的视野,让世人认识韶关,向往韶关,让韶关成为人们憧憬的、有历史底蕴、有文化传承的生态山水名城。
     实事求是的说,在传承和弘扬韶关历史文化这一方面,相关部门的工作力度显然是不够的。现代社会,资源就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动力,是循环发展的聚宝盘。前一阶段媒体热议的“西门庆故里”,都有人张罗着为其立牌坊,实乃是主政者因资源的匮乏而黔驴技穷,反过来说,亦是另类的一种“发掘”,其意就在吸引世人的眼球,似图曲线达到促进区域发展的目的,良苦用心,任人褒贬评叹。然而令人称奇的是,时至今日,我们韶关仍有为数不少的市民,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以其“九龄风度”高雅之名扬海内外的唐代开元第一任宰相张九龄,也是同乡人而知之甚少,更不要说慕名而来的游客了。真是身边有宝不识宝,抓头挠耳、翻天覆地去寻找。一代名相张九龄的名望竟弱化到此,难道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吗?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令人疑惑,让人深思,究其根源,就在于认识观念的止步不前,“本地姜不辣”这种陈词滥调,随着丹霞山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成功,难道还不能让我们对自己的城市重新审视和再认识吗?
    举一反三,放眼丹霞山、南华寺,作为我市岭南文化的“金字招牌”,基础建设和宣传推广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笔者微言无忌,试问丹霞山的每一处景点的名称,可不可以利用市内公交车的线路、车身进行宣传?韶关是一座桥城,市内桥梁众多,可不可以用张九龄、余靖、陈璘、张发奎等不同时段的风流人物来冠名传扬?韶关现仍有五祖路,在缅怀中思古,绵延的是人性恒久的记忆,我们放飞思绪,可不可以把韶南大道命名为六祖路呢?韶关新火车站,什么时候会耸立一座张九龄的雕像和其名扬千古的诗篇呢?
    文化源于大众,大众共享文化,这是我们开展区域文化建设的本源。我们的城市得天地厚爱,钟神之造化,可以日游一座(丹霞)山,晨问一次(南华寺)禅,梦寻一次(珠玑巷)根,夕过一道(梅岭)关,如此人间美景,浪漫情怀,是多么令人惬意和充满诗情画意啊。倘若家门口的美景市民都茫然四顾,一头雾水,不知所以,不识丹霞真面目,对远道慕名而来的游客,无异是一瓢冷水浇上头。
    区域文化建设,需要动员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和身心融入,我们要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让市民能自觉自愿的参与区域文化建设,共享区域文化建设的硕果,我们可以期待,韶关的区域文化建设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


2013/3/29 13:53:05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7 篇︱已被阅读过 728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2386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