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日报》创刊时,我年方二十。每天下班我都会在部队大院门口阅报栏前驻足。读《韶关日报》,习惯成自然。那时书报有限,可读物不多。贴近生活,统揽粤北资讯的《韶关日报》,是我了解外界的一个窗口。每日读报,风云变幻寰宇中,天下大事皆入胸。一日不读,总觉生活有些缺憾。有滋有味有报纸的日子,我对生活充满了期盼。
清晰记得,第一篇新闻稿是1988年发出的。在了解到军工企业为了支援地方建设,工人师傅们不顾辛劳,连夜加班,为乡镇企业赶制生产配件和安装,争时间,抢速度,最大限度减少了企业的损失的情况后,我立即写稿。文稿很快见报了。初出茅庐,竟尝蔗甘,心中之乐可想而知。然而时隔半月,报社来信,有读者称报道与事实不符,令我大惑不解。仔细审读,问题竟是我的疏忽,在企业名遗漏一“村”字,导致与其它企业重名,造成读者误读。做出更正后,感叹新闻稿件必求真求细,否则一字谬千里。师者传道,惟有记心。
九十年代初,《韶关日报》又增设了“星期天”版,它内容新颖,雅俗共赏,还配有插图,格外抢眼。大家都欲先睹为快。钟情文字的我忍不住把在南雄澜河白云村建设矿镇水电站的一段有趣生活经历述诸文字寄出。眼巴巴等着在“星期天”露脸,却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失望于一川秋水。不久编辑来信,指出稿件不足之处,建议我修改后再将稿寄来。斟酌再三,方知文之粗糙,于是用心修改……。这篇“与联作对亦逍遥”不久就发表了,朋友同事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知道,这篇文章凝聚着编辑严格要求的良苦用心,我受益匪浅。
岁月随风,青葱如梦。执笔蘸墨,三十韶华东流水,千里之行浪淘沙。在读报的日子,感受时代的巨变,铭刻岁月的印迹,留下生活的感悟,冷暖相知。难忘的记忆中,我还参加了报社 “韶关人精神”、“热爱韶关的999个理由”、“建国六十年征文”、“生态建设大家谈”、“如何重用老实人”等征文活动,每一次的文章获奖或刊登,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都是一次人生的沐足。铁杵磨针,欣喜的是我的诗歌、评论、散文作品也和春天同步,在《韶关日报》这个园地生机勃发。《韶关日报》恰如阳光雨露,让人生多姿多彩,化苦为甘。值此党报三十周年之际,一句话:感谢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