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读黄山长文集《心有梧桐》
岁月飞逝,心海留痕。“就生活的经历而言,对自己身边的人或事保持兴趣,能够记录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清远市作家黄山长近期出版的散文集新作《心有梧桐》中的一段话。细细回味,如秋蔗入喉润心脾。捧书再览,感觉黄君确是做了一件不容易的事。
黄君极善叙事,听他娓娓道来,不知不觉就是日暮苍山,返归旧时代的古朴沧桑。开卷《以介眉寿》,展现读者面前是一个平淡的老故事:双目失明的外婆,却有一手火灸的绝活,用心灵感应世间曲直,择善为人。“走日本”逃荒弃乡的舅母,离索故土亲人几十年,一怀乡愁,在波澜不惊的时光中,再也不能顺流而返……。仰天乎!可叹乎!家长里短、悲喜夹杂的旧事,映照出老辈人清泉般的情感,折射着现代人失落的茫然。无形的时光,尘封的往事,渐已消逝的淳风民俗,何处可寻?此时此刻,默诵“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这散发着老酒般醇馨的句子,有一丝淡淡的暖意和哀愁在心中交织。无以言表的内心,品读凡人故事,惊叹苦难中生命坚忍不拔的意志,是谁点亮了那盏心灵的明灯?静伫,千般思联翩,万水起波澜,这息息相传的文化“眉寿”,冥冥幽幽,纵横交错的不就是中华民族文化根系的脉络,不就是华夏子孙心中缠绵传承的挚热情感……。一种敬畏与回眸,高山仰止,春风化雨。
写物不在物本身,而在深藏其中物外之悟,作者深谙此道。《西山笋东山厥》文笔流畅,语言独到,见其文师古而不泥古。“厥、笋皆出于春,正是旧时青黄不接之际,乡人采之啖之,以充菜蔬,世代相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知何时就吃出了口味高下和水土之别”。这样一段好文字,因物感物,自然亲切,怡人怡情。作者从笋蕨的生长习性以及其衍生的习俗故事,发掘其中蕴藏的人文内涵。从中可以体会到,民风民俗既是个性化的,亦是纵横关联的。正如世间万物,入心则通。不经意间,巍巍青山就为你开启一溪源泉,无踏破铁鞋之惫。我以为,写景宜动,动则风物入眼,八方来寻。《孙悟空游连州》笔法活络,颇得评书、章回小说之风范。作者巧借人们耳详能熟的人物,以悟空腾云驾雾之游“动”,辅以八戒懒散好食之游“静”。动静相交,串接场景,喧染风物。把当地湟川三峡、慧光宝塔、地下银河、静福寒林、南岭天湖等景致巧妙镶入,真是:悟空八戒开怀游连州,醉在清远逍遥不回头。君不妨依此游览,可免秉烛。此文宏观则异想天开,微观尚实事求是。时移势变,历经风雨,悟空虽未再重游连州。比照今日连州,诸多气象,却多有应验,让人禁不住拍案称奇。看起来文人的浪漫主义情怀也是一种先见之明啊!只不过表现的更委婉些。谁又说科学发展不是曲径通幽呢?此中可窥黄君涌泉之心也。
籍家乡地理人文风物为荣,作者口出潭岭,心思海阳,文及连州。我最心仪的篇目是“清远地理”中的随笔文字。《燕喜亭与吏隐亭》,把湟川文化、韩愈与燕喜亭、刘禹锡与吏隐亭之渊源悉数道来,似拨云雾,满目生辉。让我惊异连州山水风物、人文景观的厚重,养在深闺,惜乎!我这异乡人瞬间亦萌发到此一游念头。另一篇《连江之源三大迷》,从古籍资料入手,推理有据,深入探究,文字有趣益智。而关于《连州:战国旧县古称桂阳》之辩?更见唇枪舌剑,相对争锋,精彩叠出。黄君凭一介地方史业余爱好者之身,与道学高深专家学者拆挡过招,不说智勇双全,也是胆大心细,实力岂能妄估。我虽是史志外行,随性读来,也觉推理有据,推陈出新,如酒逢知己豪饮开怀,连呼过瘾,愈觉受益不浅。尊其探究之心,不存城府芥蒂,谓之文风正,战旗扬,弄潮者敢立潮头上。若腹无史实承气,胸无文化点墨,黄君岂敢入大唐探古寻幽。
行万里路易,读千卷书难。光怪陆离的尘世,欲登临信仰之高山,没有单纯虔诚的坚守,没有青灯黄页的觅渡,几成笑谈。读黄山长文,感悟平凡岁月留下的美好回忆。从不识梧桐,到心有梧桐,人生似曾相识。唐朝刘禹锡有“山积而高,泽积而长”之说,如果岁月可以穿越,这或许就是刘老前辈给黄君的赠言吧?有缘因书识人,唯借书香养心。期待某一天,我也“相逢梧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