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八面来风>>在韶关编织劳动者的文学梦
 
在韶关编织劳动者的文学梦
  文 / 冯春华
  
          


              ●黄长娣:从国企工人成长为工人作家●
        
      我庆幸我生在了这个多姿多彩的时代,我感谢文学,这一路走来,因为有文学相伴,让我在文学中感动,在感动中学习生活。我将继续我的文学梦,坚强、本真、自信地往前走。     
                                                ——黄长娣
                                        
                                                                             
    初识黄长娣,是在韶关市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成立大会上。前来参加活动的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主席周崇贤说:韶关有个黄长娣,文章写得好,是第一批会员,也是韶关最早的会员。也就是从这一天起,我才真正认识了这位在韶关默默创作多年,并获得不少成绩的工人作家。
    黄长娣说,她从小就有一个梦——文学的梦。她从小喜欢看书,真正喜欢创作是从1990年上中专时开始的。有一天她在老师的办公室发现了学校文学社的社刊,她借回教室一口气读完,满怀憧憬的写了一篇作品投过去,后来,她很荣幸的成为了文学社的一员。在社友们的影响下,她开始了最初的文学创作。她边读书,边写作,边编社刊,成为了文学社主编。黄长娣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写了很多作品,经常参加其他学校的文学交流会和一些作家老师们的讲座,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在那个阶段直线上升。
     1992年、1993年,黄长娣参加了冰心全国文学大赛,获得三等奖、优秀奖,并收到冰心文学交流会的邀请函。于是她便开始向全国各地的中学生杂志和报纸投稿,并成为多家杂志社的业余小记者和特约撰稿人。她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毕业后,因为家里的原因,满怀抱负的她没能和同学一起南下闯荡。进了离家最近的一家国企工作,成为了一名合同工。面对现实虽然心有不满,但是,她用阿Q精神宽慰着自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工作上,她主动向前辈和同事们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年轻的黄长娣谨记“腹有诗书气自华”之理,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在工作之余,她一边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探索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精髓,一边坚持写作,积极向企业内刊投稿,并被聘为企业的特约通讯员。她把生活和工作中的点滴感悟与幸福写进一篇篇文章中,希望激励和提醒更多的人。
     在成为广东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会员后,黄长娣的视野更开阔了。在这里,她认识了很多来自生产一线的工人作家,他们远离家乡,孤独的奋斗在异地他乡的土地上,在经历曲折坎坷的同时,还能与文学作伴,他们对文学的执著追求深深的感动了黄长娣。
    2012年3月,她获得“当代国学精英大辞典征文大赛”一等奖,同时获得哈尔滨“万琨杯·我的别样收藏”全国征文比赛三等奖。9月,获得了广东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举办的“梦想与成长”首次全国性征文比赛三等奖,也是粤北地区唯一获奖者。11月,获得韶关市“文明韶关,关爱互助”首届微文学征文比赛一等奖。
     2013年1月21日,作为韶关市的4名代表之一,黄长娣参加了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中国青年报社等举办的“文学正能量,青工当自强”首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大奖颁奖座谈会,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权威的首个属于中国产业工人自己的文学盛典。黄长娣自豪地说:“能受邀参加此次会议,让我感受到了文学超强的力量,社会底层的声音被关注了,青年工人作家真正被重视了。”


           ●张国良:我的漂泊,我的梦●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文学就是我的一个梦想。它充实了我的人生,丰富了我枯燥的打工生活,让我的人生增添了不少信心和力量。文学的路很长,我将继续努力。        
                                         ——张国良
                                          
                                                                                                                               
      张国良的文学梦是在读中专时萌芽的。那时他经常光顾学校里的图书室,看着看着,就学着写起来。他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在《广州日报》上,一篇百来字的小文,得到了50元的稿费,第一次发表文章就上了省级报,张国良的高兴可想而知。
      中专毕业后,张国良开始了漫长的打工生涯。他到过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后来,碾转到了江门,在亲戚介绍下进入一间只有十来人的小五金厂。他在五金厂当一名冲床工,其实是打杂、搬运、开冲床、刷油漆,什么苦活累活都做。在浑浊的车间,经常会发生一些意外事件。因此,工友们上班都是打着十二分精神。而很多时候因为整天不停搬动钢板,张国良的两只手又酸又软,人累得倒下床就能睡着。
      在这样的困境中,张国良并没有停止对文学的追求。他开始涂鸦一些反映打工生活的小诗文,他尝试用文字的方式,记下内心的疼痛,写下打工的辛酸无奈,和漂泊在外对家乡的浓浓思念。努力终于结出果实,他涂鸦的一些诗文陆续发表在《江门文艺》、《佛山文艺》、《打工族》等一些当时流行的打工杂志上。
      2004年,因为经常给《江门文艺》投稿,也发表了一些文章,张国良应邀参加了杂志社举办的读者作者座谈会。2008年,打工诗歌《车间角落的药袋子》、《飘进城市的蛇皮袋》入选《2008中国打工诗歌精选》。2009年,他参加厦门市举办的一个打工文学征文大赛,获得二等奖。
张国良说,有三年多时间,因生活奔波,他停下了写作。但文学的梦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回到莞韶产业园工作后,家园的热土让他的创作热情喷发了,《韶关日报》、《莞韶园报》常可读到他的新闻、文学作品和摄影作品。因为经常投稿,他成为莞韶产业园《莞韶园报》的通讯员。
       张国良的家在乳源的一个小山村,离上班的地方很远。平时两班倒的工作结束后,还要两边奔走,但他从不说累。韶关多次的文学采风交流活动,都可以见到他的身影。他的多首诗歌在《南方工报》发表。2012年11月,诗歌《流水线》获韶关首届微文学大赛一等奖。工作之余,除了涂鸦诗文,张国良还喜欢摄影。他自己也没想到,就凭着一部普通的数码卡片机,拍摄的图片竟然在《羊城晚报》、《广州日报》、《韶关日报》,山东的《齐鲁晚报》、《生活日报》江苏的《扬子晚报》,湖北的《武汉晚报》、《武汉晨报》,浙江的《温州都市报》等全国三、四十家报刊的拍客版上刊登出来,有多张图片被《安徽卫视》选用。2013年,张国良成为了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的一名会员。他说:文学梦在继续。


            ●唐学连:追梦人的追梦之旅●
          


     文学的路很长。近两三年来,虽然我依然在底层为生存而辛苦劳累着,但追梦的希望不再消减,常常下夜班已十点多钟,我照样精神抖擞,坚持写作。             
                                                        ——唐学连


       唐学连的文学梦始于何时?据她自己说,最早可从上学时说起。当她自己用铅笔在作业本上写下歪歪扭扭的名字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随后能识拼音认字,她就特别喜欢看书,也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天文地理,童话小说,作文报刊……尤其是文学类书籍,更是如饥似渴非要一次性看完方才解渴。
      读完小学,四大名著她已经看完了三部。其中有一次曾两天两夜不吃不喝一气看完了借来的长篇通俗小说。那时候乡下穷,又闭塞,根本没有什么好书可看。实在没有书可看了,唐学连就偷看哥哥的语文课本。她说,有天夜里趁哥哥去睡觉了,偷偷拿着他的课本,拿手电筒躲在被窝里看。既怕被父母和哥哥发现,又怕手电不够电池,紧张得鼻尖冒汗的滋味,至今还记忆犹新。
       看了书便萌生写的冲动,唐学连开始学写日记,从开始的三言两语,到比较流畅的短文,再到对事物的感悟和看书的读后感……她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成长,也用文字编织着梦想。厚厚的五大本日记本,成了她唯一为自己准备的“嫁妆”,连同文学梦一起走进围城后,被繁琐的柴米油盐淹没了。坎坷的命途,生存的挣扎,占据了她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整天在忙忙碌碌里奔波,她的文学梦搁浅了,这一搁就是十几年。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举世震撼,也将唐学连的旧伤震开。曾经死里逃生的她,看到电视里那些惨烈的场面,感同身受。再也无法沉默,刚学会上网的她,用手指在键盘敲击出十几年后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在QQ空间。写的愿望开始苏醒了,此后由于工作每天要用电脑,她几乎一天一篇QQ日志,当然那算不上真正的作品,有时仅仅是与网友在网络文学社里玩着文字游戏而已。
      2010年10月,经网友介绍,她加盟五月诗笺网和北江论坛,有幸结识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作家,并得到他们的热情指导和帮助。于是,这个曾经的文学“散兵游勇”终于找到了家,开始走上了真正的文学创作之旅。
       进入五月诗社,读了诗网上许多动人情怀的诗文,她深感自己的不足,真正产生了对文学的敬畏,也促使她多方面恶补知识、丰富充实自己;师友们耐心引导她认识文学与社会人生的关系,提高艺术的自觉性,懂得了传播真善美的责任。
       唐学连终于圆了将自己的文字变铅字的梦想。
       追梦人的追梦之旅结出了丰硕成果,她的新诗和散文作品,已经被《韶关日报》、《韶关广播电视》周报、《清远日报》、《黄金时代》、《品文》等国内报刊和海外的《中华日报》、《葡萄园诗刊》等报刊发表,在几次征文评奖活动中,也收获了自己的喜悦。
       唐学连说:虽然被广东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但依然不敢承认自己是个诗人,我正在继续努力之中,希望在今后,可以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社会文明奉献一个草根诗人作家的努力与成果……


             ●熊新生:重诺崇正写真情●
      

 
       不管物质如何丰富、科技如何发达,人不是物化动物不是机器人,真善美的永恒追求才是人立足于繁杂纷纭世界的精神支柱。有文学,才有更缤纷的人生之梦,这也是我的中国梦。
                                        ——熊新生
 
                                      
        最初认识熊新生,是从他加盟“韶关新闻网”、“五月诗笺网”开始的。大概是诗网改版正常运作近一年之际,一位署名“丹霞日出”的作者上传了一首词《江城子·游韶关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后来,在QQ群里,他与诗友开始有些交流,才知道他是一位财务专业的高级人才,供职于会计师事务所。
        熊新生出身于江西丰城一个贫穷农家,他从小喜欢数学,对文学是“门外汉”。当时他因家庭穷困读不起大学,他高中毕业就报考了财会专业。毕业后进入丰城矿务局坪湖煤矿工作,从井下矿工干起。由于工作认真出色,深受领导和工人们赏识,很快被提升为矿的会计师、财务科长。
        1994年,熊新生调入韶关某公司工作,先后担任过公司财务科长、审计经理、公司董事等职。他长期坚持自学,调入韶关工作后的几年内,参加暨南大学自学考试,自学会计本科课程,取得了会计本科学历,期间通过考试还获得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局的逐步形成,社会审计日益受到重视,2005年,熊新生开始了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生涯……他坦率地告诉我们:作为注册会计师,自己心中也有很多纠结,这时就想用诗词写作来一吐心中块垒,这是他喜欢诗词的原因吧。
      这也是他的中国梦——文学梦的开始。
      熊新生说的是真话,在当前这个一切都物化、无处不讲实惠的生存环境中,能从庸俗中超脱出来,永葆一颗崇尚真善美的诗心,是十分不容易的。作为一个职场中的财经专业人士,熊新生保持了自己重诺崇正的真本色,在短短几年的接触中,常常让诗友们称道。2011年3月,五月诗社为推动新诗进入中小学课堂,发起了儿童诗征稿评奖活动,又是熊新生和罗世雄主动各捐赠2000元才得以成功举办的,熊新生还拉上爱人左金参加了“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在乳源民族学校举行的颁奖典礼。此善举被泰国《中华日报》等海内外媒体大篇幅图文报道……
     2012年上半年,熊新生与几位志同道合者合伙成立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以“诺正”为名——重诺崇正,这正是熊新生一贯的为人做事的宗旨。从来不为人题写商业招牌的大诗人叶文福很赞赏熊新生的这一理念,因此欣然为之题写了“诺正”牌匾。
    “点竖横撇捺/折勾/四四方方的积木/一块块/垒筑出/神奇的桥梁/一个你 不仅是你/一个我 也不仅是我/一串/串连成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一蹦/蹦跳出华夏共同的积淀”。这是熊新生写的《汉字》一诗中的句子,也是他的心声。
     如今他的韶关市诺正会计师事务所党支部正在筹建过程中,同时他以诗抒写真情传播文明的心愿也在继续实践着,这个从江西走进韶关的“外来工”,正在续写着他的“中国梦”……


               ● 中国梦需要实际行动来实现●
                        
                                   秋 实

     
       有梦才有理想。今天本版刊载的几位普通劳动者,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梦想,让自己的文学梦越做越甜美。
       韶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历史上的工业重镇,产业工人在韶关的影响巨大,并产生出不少的作家诗人。进入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韶关的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众多的产业工人进入了这个广东北大门、充满绿色希望的地方。他们的到来,既为韶关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工人作家的产生打实了基础。外来工的精神世界,需要文化的滋养和引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打工一族的精神需求。这是粤北文化建设和青年工作创新发展的需要,市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对外来工要多关心和支持,要架起政府与产业工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将外来工团结起来,让外来工在韶关能编织自己的梦想,将会对稳定社会发挥巨大作用。这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原载2013年5月11日《韶关日报》“周末”一版】

2013/5/11 19:21:04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3 篇︱已被阅读过 573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1676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