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周朔
黄海凤是位诗人,也是个新客家人;是个女儿,也是一位母亲。似乎两组四种身份放在一起显得很突兀,但是阅读完她全部的散文,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某种内在的姻缘。
黄海凤的散文创作在她全部的文学创作中不占的很大比重,然而作为诗人的她始终把“真”放在首位,正如她自己所说“创作的过程是我对个性和内在精神的张扬,是真性情独特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散文创作贵在真性情。”(《相醉•序》)真性情的表达才是散文创作要旨,如果没有真是情感的文章,她宁可不写,在她看来散文是为自己说话,它无限发挥了个人情感世界,所以她的散文大部分都是写亲情、爱情、友情,每一份感情,每一段情感都透露醇厚的真诚。写到自己的母亲,“从小总是有些怕母亲,母亲严厉的眼神和急促的骂声,总是让我紧张。”五岁那年冬天一个早晨起来倒尿盆,不小心碰掉了尿盆上一大块搪瓷,心里很紧张,“这时就想起了母亲的眼睛”,回到家中,躲在床底下,“静看母亲在发现打坏尿盆将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一躲就是半个小时,两条小腿早已蹲麻了,直到吃早餐时母亲到处找我找不到,一边急促地喊着,一边骂着,声音里透着焦灼和不安。”刻画出一个严母地形象,但是母亲内心里是深爱着自己的子女的。作者小时候物质生活极度匮乏,母亲又是个争强好胜的女人,“她相信,幸福永远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她咬紧牙关,默默地维持着这个家。”作者感受到的母爱是深沉的,博大的,只是她不善于表达而已。在后来母亲为“我”受伤的手指擦紫药水、“我”被人打伤了眼睛母亲背我去医务所、支持姐姐读书这些琐事中,可以看出“艰苦的岁月使她变得急躁和火爆,稍有不顺心,就会大骂我们,将我们骂哭之后,还要赶我们去吃饭。”“她的爱,藏在她那严厉的目光中,轻易不对人表露,更多的是在行动上。” (《母亲的眼睛》)写自己的父亲,父亲是个军人,性格耿直坚强,甚至有些大男子主义,“我堂堂的一名军官,怎么能抱孩子呢?”,而晚年父亲“每天将小外孙扛在肩头,抱到街上,”“还会洗羚儿的尿布。”父亲的转变在作者的眼里是可爱的,是真实的。作为军官的父亲,其职责“部队的一切就是他的一切,军令就是他工作的指导方针,没有选择只有服从。”作者是理解的;退休后的父亲是外祖父,“看着小外孙趣稚可爱的样子,父亲埋在心底亲情复苏了。”作者是欣赏的。(《父亲是个坚强的人》)对自己的孩子,作者倾注的不仅仅是怜爱,还有细心的呵护,温柔的顾盼,热切的关怀和义无反顾的责任,然而也体味到一位母亲的乐趣,母子间温馨和幸福,共享天伦的恬美和欢欣,平淡中蕴涵着深情,自然中透着真诚。这些在《音乐中飘扬的深情》、《天伦物语》、《丰盈的夜晚》、《我的孩子》、《赖床》等系列散文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这种亲子真情。
黄海凤是位诗人,其散文带有诗意特征,很多篇章蕴涵诗歌语言的特质,意境的创设和隐喻的使用。《一夜倾情》一文中,“南方的春天”,“霏霏细雨,使人的思想也染上梅黄,懒散散的,不想做任何事情。”首先为思绪流动创造了情境,这种“不想做任何事情”情况下,只能任由“思路漫无目的地滑动,一直滑向你的小屋。” “你”是谁?旧日的恋人,抑或是暗恋已久的情人,还是相交多年的知己?原来“思念之水和三月的雨一起流过这个美丽的夜晚”只为一个唤醒了自己诗情的闺中旧友。《名画》一文,作者将一位“孤傲”的、“脆弱”的、“复杂”的“天才”,喻作一幅油画,“各种颜色的油彩的组合,让每一个接触你的人都能发现你的优点,并从七彩的变化中领略不同的深意”,然而“性格的悲剧”使得他的才华无从展现,虽是名画,却是“一幅没有生命、没有激情的名画,永远惹人注目,而无法露出那灿烂的一笑……”通篇作者运用隐喻手法,流露出作者深深的惋惜之情。诗意的特征还体现作者喜欢运用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除上述两篇外,还有《朋友之间》、《性格的声音》、《我们都是真实的》、《轨迹》等,作品中不出现“我”,是作者刻意的避免,还是一种无意识躲藏,对于情感真实的流露和表白有益无害,充分说明作者高明的语言驾驭技巧和审美情趣。
|